風馬牛不相及典故故事|風馬牛不相及釋義
風馬牛不相及
【釋義】
原意指齊國、楚國距離很遠,即便有牛馬走失,也不會跑到彼此的國境內。形容事情彼此毫不相干。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p>
【典故】
春秋時期,齊國稱霸中原,國力強盛。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八國軍隊攻打蔡國,蔡侯逃到了楚國,希望楚國能夠提供救援。齊桓公又帶兵直奔楚國。楚成王得知消息后,一邊部署兵力防御齊國,一邊派遣大夫屈完前往齊國軍營談判。屈完是個能言善辯之人,他見到齊國國相管仲后,責備他說:“齊國在北邊,楚國在南邊,兩國相距這么遠,走失的牛馬都不會跑到彼此境內去。沒想到你們的兵馬現在竟然要踐踏我們的土地。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回答:“之前召康公曾經對我們的先君太公說:‘為了輔助周王室,五侯九伯,你都有權力征討。’召康公還劃定了征討的范圍:東至海邊,西至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而今你們楚國應該向周王室進貢的包茅并沒有交納,致使周王室的祭祀無法供給,我們是前來征收貢品的。此外,周昭王南巡沒有回來,我們前來徹查這件事情?!鼻昊卮穑骸皼]有向周天子進貢包茅,確實是我們的過失,我們一定會改正的。至于周昭王沒有返回,您還是去水邊問問吧?!鼻甏舜位厝ズ螅R桓公繼續帶兵前進,最后抵達召陵。
楚成王再次派遣屈完前去談判,齊桓公為了彰顯自己的威力,邀請屈完和自己一同坐車去檢視兵馬。屈完看完后,自知敵方兵馬強壯。齊桓公得意地對屈完說:“你看,如此強大的軍隊,又有誰可以阻止呢?”屈完不緊不慢地說:“如果只靠武力的話,我們楚國有方城(楚長城)為依靠,有漢水為壕溝,即便你們的軍隊再多,也未必能夠攻下?!?/p>
屈完態度平淡,言辭卻比較強硬。齊桓公見狀,認為楚國早就準備萬全,恐怕一時難以攻下。再說楚國已經認了錯,答應向周天子進貢包茅,齊國也未丟失臉面。于是,中原八國和楚國訂了盟約后,撤兵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