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波”的成語大全(105個)

12373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波”的成語大全(105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波駭云屬、尺水丈波、沿波討源等含“波”的成語105個,其中“波”開頭的16個,“波”結尾的37個,“波”在中間的5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波”開頭的成語

【第1句】:波駭云屬[bō hài yún zhǔ]

【解釋】猶波屬云委。比喻連續不斷,層見疊出。

【出處】《北齊書·文苑傳序》:“至夫游夏以文詞擅美,顏回則庶幾將圣,屈宋所以后塵,卿云未能輟簡。于是辭人才子,波駭云屬。”

【第2句】:波羅奢花[bō luó shē huā]

【解釋】即雞冠花。

【第3句】:波羅塞戲[bō luó sāi xì]

【解釋】即雙陸。古代游戲,二人相博,類似下棋。

【第4句】:波濤滾滾[bō tāo gǔn gǔn]

【解釋】滾滾:大水奔流的樣子。形容江河奔流而來或迅猛發展的潮流。

【出處】元·鄭廷玉《楚宮》:“便有那波濤滾滾長江限,假若是無敵手戰應難。”

【示例】我的心情像波濤滾滾一樣不能平靜。

【第5句】:波瀾老成[bō lán lǎo chéng]

【解釋】波瀾:波濤,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練。形容文章氣勢雄壯,語句老練。

【出處】唐·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詩:“毫發無遺憾,波瀾獨老成。”

【示例】情辭斐亹,波瀾老成,吾敬孫君宇臺。 ——清·王晫《今世說·品藻》

【第6句】:波波碌碌[bō bō lù lù]

【解釋】奔走忙碌的樣子。

【出處】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折:“指望一舉狀元及第,崢嶸發達。誰想今日波波碌碌,受如此般辛勤也。”

【第7句】:波瀾壯闊[bō lán zhuàng kuò]

【解釋】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出處】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示例】七言詩須波瀾壯闊,頓挫激昂,大開開闔耳。 ——清·郎廷槐《師友詩傳續錄》

【第8句】:波濤洶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解釋】洶涌:水勢騰涌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策傳》:“是歲地連震”裴松之注引《吳錄》:“是冬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觀兵……帝見波濤洶涌,嘆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示例】我跟著書本活了那么長的時間。我的心仿佛落在一個波濤洶涌的海上受著顛簸。 ——巴金《長夜》

【第9句】:波委云集[bō wěi yún jí]

【解釋】委:堆積。如波浪之相積,云層聚集。比喻眾物聚集在一處。

【出處】唐·劉知畿《史通·雜述》:“雖復門千戶萬,波委云集,而言皆瑣碎,事必叢殘。”

【第10句】:波光鱗鱗[bō guāng lín lín]

【解釋】形容波光像魚鱗一樣層層排列。

【示例】旅游度假村前面有水質清澈,波光鱗鱗、深不見底、一望無際的水庫。

【第11句】:波流茅靡[bō liú máo mǐ]

【解釋】隨波逐流,隨風而倒。比喻胸無定見,趨勢而行。

【出處】《明史·趙炳然傳》:“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繼用事,六卿之長不得其職。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第12句】:波路壯闊[bō lù zhuàng kuò]

【解釋】波路:波濤。比喻規模宏偉,聲勢浩大。同“波瀾壯闊”。

【出處】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第13句】:波屬云委[bō zhǔ yún wěi]

【解釋】屬:連接;委:累積。波濤連綿,云層堆疊。比喻連續不斷,層見疊出。

【出處】《宋書·謝靈運傳論》:“自建武暨乎義熙,歷載將百,雖綴響聯辭,波屬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第14句】:波流弟靡[bō liú dì mǐ]

【解釋】弟:即稊,一種結實如小米的草。如水波之逐勢流,如稊草之隨風倒。比喻無所執著,隨順應變。

【出處】《莊子·應帝王》:“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

【第15句】:波譎云詭[bō jué yún guǐ]

【解釋】譎:詭:怪異,變化。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樣,形態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態。后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

【出處】漢·揚雄《甘泉賦》:“于是大廈云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示例】這其間的悲歡離合,波譎云詭,令人在冷靜沉默中回想起來,撫今追昔,實不勝其感慨系之. ——鄒韜奮《抗戰以來·開場白》

【第16句】: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

【解釋】形容波光明凈。波光:陽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過來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凈。

【示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漁帆點點。

“波”結尾的成語

【第1句】:尺水丈波[chǐ shuǐ zhàng bō]

【解釋】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出處】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示例】懸身井半,風言沸騰,尺水丈波,古今常事。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九卷

【第2句】:萬頃平波[wàn qǐng píng bō]

【解釋】萬頃:一百萬畝;平波:水面平靜。指廣闊的水面僅有微波蕩漾。

【出處】清·查慎行《同人中秋集陳寄齋宅》:“去掉過酒洞庭湖,萬頃平波鋪練雪。”

【第3句】:一波萬波[yī bō wàn bō]

【解釋】比喻事情開端后的不斷發展變化。同“一波才動萬波隨”。

【出處】宋·范成大《題請息齋》詩之八:“冷暖舊雨今雨,是非一波萬波。”

【第4句】:趁浪逐波[chèn làng zhú bō]

【解釋】趁著波浪漂流。比喻沒有一定的主意,隨大流。

【出處】元·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不是我自間闊,趁浪逐波,落落托托。”

【示例】你伴著狂朋怪友同相聚,趁浪逐波情意舒,兇暴營生不可趨,薄幸情懷不似初。 ——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

【第5句】:平地生波[píng dì shēng bō]

【解釋】平地:平坦的地。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72回:“誰知平地生波,竟有這無法無天之事。”

【第6句】:東海逝波[dōng hǎi shì bō]

【解釋】東逝大海的波濤。比喻大勢已去,無法挽回。

【出處】明·劉若愚《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縱有真心為國、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難鳴也。東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第7句】:橫制頹波[héng zhì tuí bō]

【解釋】橫:從上至下猛落;制:制止;頹:落下,水向下流。將河流截斷,以制止往下奔流的洪水。比喻制止、扭轉衰頹委靡的風氣或趨勢。

【出處】唐·盧藏用《唐右拾遺陳子昂文集序》:“君諱子昂,字伯玉,蜀人也。崛起江漢,虎視函夏,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

【示例】力祛陋習,橫制頹波,與數子儷美爭鳴,其有功于文教不小也。 ——明·李開先《閑居集·海岱詩集序》

【第8句】:醋海翻波[cù hǎi fān bō]

【解釋】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間因愛情而引起的糾葛。

【示例】請不要把他們家攪得醋海翻波。

【第9句】:東海鯨波[dōng hǎi jīng bō]

【解釋】東海上的洶涌波濤。比喻來自東方的侵略。

【出處】高珪《岳墳感賦》詩:“東海鯨波誰可靖,只今惜少岳家軍。”

【第10句】:水不揚波[shuǐ bù yáng bō]

【解釋】揚:高舉,往上升;波:波瀾。水面很平靜,沒有波浪。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四:“八年,盧扶國來朝,渡河萬里方至。云其國中山川無禽獸,水不揚波,風不折木。”

【示例】大江以東,民皆安堵;遵海而北,水不揚波。 ——明·張岱《陶庵夢憶·閏元宵》

【第11句】:海不揚波[hǎi bù yáng bō]

【解釋】揚:升起,翻騰。海上不起波浪。比喻天下太平無事。

【出處】明·梅鼎祚《玉合記·枯海》:“吾聞太平之世,海不揚波,安有今日。”

【示例】海不揚波萬國通,三吳閩浙各乘風。 ——清·陳恭尹《饒歌》

【第12句】:平地風波[píng dì fēng bō]

【解釋】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出處】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示例】紂王見賈氏墜樓而死,好懊惱,平地風波,悔之不及。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回

【第13句】:擁霧翻波[yōng wù fān bō]

【解釋】意即興風作浪。

【出處】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三折:“他若是早早投降,便罷,若還現形發惡,擁霧翻波,就承此計擒捉未遲。”

【第14句】:老魚跳波[lǎo yú tiào bō]

【解釋】魚隨著樂聲跳躍。比喻音律精妙絕倫。

【出處】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夢入神仙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第15句】:宦海風波[huàn hǎi fēng bō]

【解釋】宦海:舊指官場。舊指官場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濤和大風,變化莫測;亦指官場中出現的風險和波折。

【出處】宋·陸游《休日感化》:“宦海風波實飽經,入將人世寄郵亭。”

【示例】經了這場宦海風波,益發心灰意懶。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

【第16句】:遇事生波[yù shì shēng bō]

【解釋】原形容處事果斷而迅速。后指一有機會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出處】《漢書·趙廣漢傳》:“所居好用世吏子孫新進年少者,專厲強壯蜂氣,見事風生,無所回避,率多果敢之計,莫為持難。”

【示例】門包小費,一齊全,不敢稍有疏略,畏其兇焰,又恐遇事生波也。 ——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

【第17句】:一尺水十丈波[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

【解釋】一尺深的水掀起十丈高的波浪。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出處】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示例】可又來,到底還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九回

【第18句】: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yī zhàng bō]

【解釋】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第19句】:逐浪隨波[zhú làng suí bō]

【解釋】逐浪:追逐浪潮;隨波:隨順波流。喻指一個人缺乏主見,總是隨順時尚,人云亦云。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泥滯茍且,沒而不覺,隨波漂流,與漂俱滅者亦甚眾多。”

【示例】群飛獨宿水中央,逐浪隨波羽半傷。 ——陳衍《元詩紀事·宋無》

【第20句】:古井不波[gǔ jǐng bù bō]

【解釋】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瀾。枯竭的老井已不會再起波瀾。比喻心境沉寂,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動感情。舊時指寡婦不思再嫁。亦作“古井無波”、“無波古井”。

【出處】唐·白居易《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示例】吾自今以后,惟當更守身如玉,使此心如古井不波。 ——惲代英《致沈寶秀書》

【第21句】:玉液金波[yù yè jīn bō]

【解釋】比喻美酒。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他其實咽不下玉液金波 。”

【第22句】:逐影隨波[zhú yǐng suí bō]

【解釋】跟著別人的影子走,隨著水流飄移。形容無主見。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內監·馮保之敗》:“思為報復仇,且結張誠歡,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過逐影隨波而已。”

【第23句】:淈泥揚波[gǔ ní yáng bō]

【解釋】攪渾泥水,激起波浪。比喻沒有主意,隨俗沉浮。

【出處】戰國·楚·屈原《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示例】世方淈泥揚波,而公之志獨潔。 ——明·朱之渝《高枕亭志》

【第24句】:羽觴隨波[yǔ shāng suí bō]

【解釋】羽觴:鳥雀形狀的酒器。用鳥雀形的酒杯裝滿了酒在水上隨波漂流。比喻人的閑情逸致。

【出處】《晉書·束晳傳》:“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波’。”

【第25句】:臨去秋波[lín qù qiū bō]

【解釋】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臨走時的回眸一盼。形容別情依依。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

【示例】蓋主司之取舍,全定于終篇之一刻,臨去秋波那一轉,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絕者也。 ——清·李漁《窺詞管見》

【第26句】:無風揚波[wú fēng yáng bō]

【解釋】猶言無風起浪。比喻無端生事。

【出處】明·李贄《讀<金勝>》:“無風揚波,無事生事,一人好名,毒流萬世,卒使管叔流言,新莽藉口。”

【第27句】:一尺水,一丈波[yī chǐ shuǐ,yī zhàng bō]

【解釋】一尺深的水掀起一丈高的波浪。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出處】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示例】一度興一度廢,一尺水,一丈波。 ——元·朱庭玉《后庭花煞》

【第28句】:軒然大波[xuān rán dà bō]

【解釋】軒然:波濤高高涌起的樣子。高高涌起的波濤。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

【出處】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示例】沒想到這么點小事竟然引起這樣一場軒然大波。

【第29句】:滑泥揚波[gǔ ní yáng bō]

【解釋】滑:同“淈”,攪渾,搞亂;揚波:激起波濤。把泥水攪渾,激起波浪。比喻隨波逐流,不知自潔。

【出處】戰國·楚·屈原《楚辭·漁父》:“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示例】滑泥揚波,偷榮求利。 ——《后漢書·袁紹傳》

【第30句】:暗送秋波[àn sòng qiū bō]

【解釋】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凈的水波一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出處】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示例】對張(作霖)則暗送秋波,對曹(錕)尤密切勾結。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四回

【第31句】:古井無波[gǔ jǐng wú bō]

【解釋】古井:枯井。比喻內心恬靜,情感不為外界事物所動。

【出處】唐·白居易《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示例】知從了義透音聞,古井無波豈更渾。 ——宋·范成大《次韻樂先生吳中見寄八首》詩

【第32句】:一尺水,百丈波[yī chǐ shuǐ,bǎi zhàng bō]

【解釋】一尺深的水掀起百丈高的波浪。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出處】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示例】你將那半句話搬調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則你那口似懸河。 ——元·王曄《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二折

【第33句】:積露為波[jī lù wéi bō]

【解釋】比喻積少成多。

【出處】明·袁宏道《題龍堂僧募冊》詩:“衲子欲言面羞澀,試介烏紗作檀越,積露為波江可得,東鄰北里賢相識。”

【第34句】:萬頃碧波[wàn qǐng bì bō]

【解釋】萬頃:一百萬畝。形容水面或天空一片碧綠或碧藍,廣闊無際。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浩然臺詩序》:“北望可見長江一碧萬頃,涵虛天涯。”

【示例】吳兒勇健,平分白浪弄洪波;漁父輕便,出沒江心夸好手。果然是萬頃碧波隨地滾,千尋雪浪接云奔。 ——明·馮夢《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第35句】: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

【解釋】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出處】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第36句】:世路風波[shì lù fēng bō]

【解釋】世路:生活道路;風波:各種矛盾。指生活中充滿各種矛盾。

【出處】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波子細諳。”

【示例】世路風波險,十年一別須臾。人生聚散長如此,相見且歡娛。 ——宋·歐陽修《圣無憂》詞

【第37句】:萬頃煙波[wàn qǐng yān bō]

【解釋】形容廣闊的水面霧氣彌漫,碧波蕩漾的景色。

【出處】宋·楊萬里《潮陽海岸望海》:“客間供給能消底,萬頃煙波一白鷗。”

【示例】淮山隱隱,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 ——宋·淮上女《減字木蘭花》詞

“波”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沿波討源[yán bō tǎo yuán]

【解釋】沿波:順著水流;討源:探索源頭。循著水流尋找源頭。原比喻作文時由次要的寫到主要的,最后點出主題。后比喻探討事物的本末。

【出處】晉·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

【示例】觀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第2句】:海不波溢[hǎi bù bō yì]

【解釋】海上風平浪靜,沒有波浪。比喻平安無事。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五:“久矣,天之不迅風疾雨也,海之不波溢也,三年于茲也。意者中國殆有圣人,盍往朝之。”

【第3句】:煙聚波屬[yān jù bō shǔ]

【解釋】如煙之相聚,波之相接。比喻接連而來,聚集甚多。

【出處】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朝士無賴者,亦競相諂媚,或送婢妾,或進子女,筐筐苞苴,煙聚波屬。”

【第4句】:鷗波萍跡[ōu bō píng jì]

【解釋】比喻閑適自由的隱者生活。

【出處】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二·王公家書》:“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鷗波萍跡,足寄此生。”

【第5句】:隨波逐浪[suí bō zhú làng]

【解釋】①顛沛的樣子。②謂同行同止。③隨著波浪飄蕩。④猶言隨波逐流,隨大流。

【出處】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詞之六:“隨波逐浪到天涯,遷客西還有幾家。”②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為非,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③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四回:“七軍亂竄,隨波逐浪者,不計其數。”

【示例】這樣沒主意、隨波逐浪的人,不打他便打那個? ——④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五十三回

【第6句】:煙波釣徒[yān bō diào tú]

【解釋】煙波:水波渺茫,看遠處有如煙霧籠罩;釣:釣魚。舊指隱逸于漁的人。

【出處】《新唐書·張志和傳》:“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

【示例】笠檐蓑袂平生事,臣本煙波一釣徒。”(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四 ——查初白先生末句云

【第7句】:推波助瀾[tuī bō zhù lán]

【解釋】瀾:大波浪。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

【出處】隋·王通《文中子·問易篇》:“真君建德之事,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示例】即或漏吞舟之魚,而已暴鰓斷鰭,頹然老矣,尚何能為推波助瀾之事哉! ——嚴復《論世變之亟》

【第8句】: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

【解釋】波:指書法中的捺;折:指寫字時轉筆鋒。原指寫字的筆法曲折多變。現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

【出處】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宣和書譜·太上內景神經》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茍。”

【示例】詞既凄清,聲亦纏綿跌宕,有一波三折之致。 ——清·王韜《淞隱漫錄·嚴萼仙》

【第9句】:碧波蕩漾[bì bō dàng yàng]

【解釋】碧:青綠色。青綠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燦爛的陽光,美麗的野花,碧波蕩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第10句】:山積波委[shān jī bō wěi]

【解釋】指堆積如山高,如波濤重迭。形容數量極多。

【出處】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三:“景率先應詔距汴流中要,起巨樓十二間……后邀鉅貨于樓,山積波委,歲入萬計。”

【示例】上司文移之龐雜,山積波委,日勤職業,猶懼不逮。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摘抄·正俗》

【第11句】:金波玉液[jīn bō yù yè]

【解釋】比喻美酒。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八回:“今聞老母被囚,雖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示例】海錯山珍錦盤中,捧著龍肝鳳膽;金波玉液銀壺內,泛出青黃碧綠。 ——《粉妝樓》第七十九回

【第12句】:尺波電謝[chǐ bō diàn xiè]

【解釋】波,水波。指人世短促,如波逝電閃。

【出處】《文選·劉孝標<重答劉秣陵沼書>》:“青簡尚新,而宿草將列,泫然不知涕之無從也。雖隙駟不留,尺波電謝,而秋菊春蘭,英華靡絕。”

【示例】尺波電謝,今昔同悲;嗟我吉人,而止于斯。 ——宋·洪適《又同寮祭文》

【第13句】:學海波瀾[xué hǎi bō lán]

【解釋】比喻學識淵博的人馳騁于文壇。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何休》:“京師謂康成為'經神’,何休為'學海’。”唐·崔玨《哭李商隱二首》其一:“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干。”

【示例】胸次天成,口角河傾,席上風生。吞學海波瀾萬頃,戰詞壇甲胄千兵。 ——元·鐘嗣成《雙調·折桂令·西域吉誠甫》

【第14句】:煙波萬頃[yān bō wàn qǐng]

【解釋】形容廣闊的水面霧氣彌漫,碧波蕩漾的景色。

【出處】宋·辛棄疾《蝶戀花》詞:“淚眼送君傾似雨。不折垂楊,只倩愁隨去。有底風光留不住,煙波萬頃春江櫓。”

【示例】三個走到水亭上,推窗一看,只見煙波萬頃,山光滴翠。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八回

【第15句】:水波不興[shuǐ bō bù xīng]

【解釋】沒有漣漪和波紋。形容十分平靜。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示例】清·石玉昆《小五義》第42回:“女娟見風恬浪靜,水波不興,因對簡子說道。”

【第16句】:四海波靜[sì hǎi bō jìng]

【解釋】比喻天下太平。

【第17句】:鯨波怒浪[jīng bō nù làng]

【解釋】猶言驚濤駭浪。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

【出處】清·昭梿《嘯亭續錄·端午龍舟》:“乾隆初,上于端午日命內侍習競渡于福海中,皆畫船簫鼓,飛龍鷁首,絡繹于鯨波怒浪間。”

【第18句】:三波六折[sān bō liù zhé]

【解釋】指各種波折。

【示例】誰一輩子沒有個三波六折。 ——崔巍《愛與恨》

【第19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解釋】一個浪頭尚未平復,另一個浪頭又掀起了。比喻事情進行波折很多,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又發生了。

【出處】唐·劉禹錫《浪淘沙》詞:“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示例】這個故事的情節曲折生動,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層層推進,引人入勝。

【第20句】:素波銀濤[sù bō yín tāo]

【解釋】素:白。指云彩。

【第21句】:煙波浩渺[yān bō hào miǎo]

【解釋】煙波:霧靄蒼茫的水面;浩渺:水面遼闊。形容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廣闊無邊。

【出處】唐·崔致遠《將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鳥飛處認鄉關。”

【示例】江面上煙波浩渺,一遍朦朧的景象。

【第22句】:云譎波詭[yún jué bō guǐ]

【解釋】譎:怪異;詭:變化多。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樣,形態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態。后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

【出處】漢·揚雄《甘泉賦》:“于是大廈云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示例】崇樓杰閣,曲廓洞房,錦簇花團,云譎波詭。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

【第23句】:鯨波鼉浪[jīng bō tuó làng]

【解釋】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同“鯨濤鼉浪”。

【出處】清·王韜《西人重日輕華》:“逮至明代,歐洲諸國日強,精于駕舟,不憚遠涉,往往于鯨波鼉浪中探測新地,以為通商互市之區。”

【第24句】:微波粼粼[wēi bō lín lín]

【解釋】微:細小;粼粼:細小的水波閃閃發光。 形容水石等很明凈。

【示例】春風從微波粼粼的湖面上吹過,送走陣陣漁歌。

【第25句】:海波不驚[hǎi bō bù jīng]

【解釋】海面平靜,不起波浪。比喻平安無事。

【出處】唐·李庾《東都賦》:“開元太平,海波不驚,乃駕神都,東人夸榮。”

【第26句】:隨波漂流[suí bō piāo liú]

【解釋】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泥滯茍且,沒而不覺,隨波漂流,與熛俱滅者亦甚眾多。”

【示例】海中遇風,波濤大起,數十日不止。隨波漂流,不知所屆,忽風止波靜,至海岸邊。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四百八十一

【第27句】:碧波滾滾[bì bō gǔn gǔn]

【解釋】碧波:碧綠的波濤。滾滾:形容洶涌澎湃之勢。碧綠的波濤滾滾而來,洶涌澎湃。

【示例】我站在甲板上眺望,只見碧波滾滾,一望無際。

【第28句】:平地波瀾[píng dì bō lán]

【解釋】波瀾:波濤。比喻突然發生的事端或變故。

【出處】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第29句】:隨波逐流[suí bō zhú liú]

【解釋】逐: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示例】你心胸開闊,氣度那么從容!你不隨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第30句】:竹煙波月[zhú yān bō yuè]

【解釋】煙:煙霧。霧氣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紋。比喻月光下秀美的景色

【出處】唐·白居易《池上篇》序:“酒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或凝或散,悠揚子竹煙波月之際者久之。”

【第31句】:平波緩進[píng bō huǎn jìn]

【解釋】水流平穩,緩慢前進。指水面風平浪靜,行船從容安穩。比喻處事不急躁,不冒進。

【第32句】:趁波逐浪[chèn bō zhú làng]

【解釋】猶隨波逐流。形容奔波;顛沛。

【出處】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四折:“誰想并頭蓮情斷藕絲長,搬調的俺趁波逐浪,正是相逢沒話說,不見卻思量。”

【示例】師父也我再不想趁波逐浪利名牽。 ——明·無名氏《鎖白猿》第四折

【第33句】:一波未成,一波已作[yī bō wèi chéng,yī bō yǐ zuò]

【解釋】一個波浪還沒形成,另一個波浪又起來了

【出處】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第34句】:一波才動萬波隨[yī bō cái dòng wàn bō suí]

【解釋】指一波方動,萬波隨之而起。比喻事情開端后的不斷發展變化。

【出處】宋·惠洪《冷齋夜話·船子和尚偶》:“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示例】奇外無奇更出奇,一波才動萬波隨。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 ——金·元好問《論詩》詩之二二

【第35句】:無波古井[wú bō gǔ jǐng]

【解釋】古井:枯井。比喻內心恬靜,情感不為外界事物所動。

【出處】唐·白居易《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第36句】:余波未平[yú bō wèi píng]

【解釋】指某一事件雖然結束了,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示例】我們趁此事余波未平的時候趁熱打鐵。

【第37句】:浪恬波靜[làng tián bō jìng]

【解釋】波浪不興。比喻十分平靜。

【出處】宋·杜安世《蝶戀花》詞:“任在蘆花最深處。浪靜風恬,又泛輕舟去。去到灘頭遇儔侶。散唱狂歌魚未取。”

【示例】浪恬波靜,指日到武岡之任。 ——明·吾邱瑞《運甓記·辭親赴任》

【第38句】:駿波虎浪[jùn bō hǔ làng]

【解釋】形容迅猛洶涌的波浪。

【第39句】:興波作浪[xīng bō zuò làng]

【解釋】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后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七回:“你是誰,在此興波作浪?有甚沉冤?實實道來。”

【示例】真個是撥開覆地翻天手,要斬興波作浪邪。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十

【第40句】:風平波息[fēng píng bō xī]

【解釋】風和波浪都沒有。比喻平靜無事。

【出處】《四海記·祖師復下凡間救苦》:“武當山祖師大顯威靈,逢難救難,遇危救危,四海風平波息,發感神威。”

【第41句】:風波平地[fēng bō píng dì]

【解釋】風波:比喻事變。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出處】明·許三階《節俠記·開宗》:“因輻輳舊日姻盟,潛歸去,風波平地,夫婦各飄零。”

【第42句】:推波助瀾,縱風止燎[tuī bō zhù lán,zòng fēng zhǐ liáo]

【解釋】瀾:大波浪。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的聲勢,擴大影響。

【出處】隋·王通《文中子·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第43句】:煙波浩淼[yān bō hào miǎo]

【解釋】煙波:霧靄蒼茫的水面;浩淼:水面遼闊。形容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廣闊無邊。

【出處】唐·劉禹錫《送鴻舉游江西》:“煙波浩淼魚鳥情,東去三千三百里。”

【示例】煙波浩淼,孤舟一葉。海天空闊,月光如水。 ——霍達《追日者》

【第44句】:海沸波翻[hǎi fèi bō fān]

【解釋】比喻聲勢或力量極大。同“海沸江翻”。

【出處】《金瓶梅詞話》第七二回:“人喧呼海沸波翻,馬嘶喊山崩地裂。”

【第45句】:緣波討源[yuán bō tǎo yuán]

【解釋】緣波:順著水流;討源:探索源頭。循著水流尋找源頭。原比喻作文時由次要的寫到主要的,最后點出主題。后比喻探討事物的本末。

【出處】晉·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

【第46句】:推波助浪[tuī bō zhù làng]

【解釋】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

【出處】南朝·宋·鮑照《觀漏賦》:“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耳。”

【第47句】:秋波盈盈[qiū bō yíng yíng]

【解釋】形容眼神飽含感情。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再看秋痕,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語。”

【第48句】:瀾倒波隨[lán dǎo bō suí]

【解釋】猶言隨波逐流。比喻言行無標準。

【出處】明宋濂《<楚石禪師六會語>序》:“第近年以來,傳者失真,瀾倒波隨,所趣日下。”

【示例】當今學者瀾倒波隨,一惟卑陋之歸,伯清能尊朱子之學而扶導之,豈非朱子之孝子乎。 ——《<理學纂言>序》

【第49句】:鯨波鱷浪[jīng bō è làng]

【解釋】猶驚濤駭浪。亦作“鯨波鼉浪”、“鯨濤鼉浪”。

【出處】清·南荃居士《海僑春傳奇·瘋訴》:“望鯨波鱷浪連天涌,莽天涯沓沓濛濛。”

【第50句】:凌波微步[líng bō wēi bù]

【解釋】形容女子步履輕盈。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示例】我新拜的師父本事卻非同小可,不說別的,單是一套“凌波微步”,相信世上便無第二個會得。 ——金庸《天龍八部》第十八章

【第51句】:窮波討源[qióng bō tǎo yuán]

【解釋】窮:盡。追根尋源。多用于比喻深入研究學問。

【出處】唐·顏師古《漢書敘例唐正議大夫行秘書少監瑯邪縣開國子》:“今皆窮波討源,搆會甄釋。”

【示例】詆蔡謨以牴牾,自謂窮波討源,構會甄釋,無復遺恨。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序》

【第52句】:隨波逐塵[suí bō zhú chén]

【解釋】猶言隨波逐流。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出處】明·高明《玉簪記·誑告》:“他是冰清玉潤,怎便肯隨波逐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小视频|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美女极度色诱视频国产|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兴奋的阅读td全集视频|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夜先锋av资源网站| 免费看片aⅴ免费大片|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真正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玩| 你是我的女人中文字幕高清|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污污的软件下载|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538在线精品|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五月天综合视频| 野花香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 亚洲精品456|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久久99国产综合色|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一级毛片|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 国产在AJ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男人j放进女人p动态图视频| 漂亮人妻被黑人久久精品| 最好看的最新中文字幕2018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