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舜”的成語(15個)
本文整理了舜日堯年、女中堯舜、禹行舜趨等含“舜”的成語15個,其中“舜”開頭的成語2個,“舜”結尾的成語1個,“舜”在中間的成語1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舜”開頭的成語【第1句】:舜日堯年[shùn rì yáo nián]
【解釋】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堯、舜在位的時期。原用以稱頌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時候。
【出處】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獰歌·春白獰》:“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示例】理當千邦應賀,正旦之節,萬國來朝,端的是舜日堯年也。 ——明·無名氏《鬧鐘馗》楔子
【第2句】:舜日堯天[shùn rì yáo tiān]
【解釋】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堯、舜在位的時期。原用以稱頌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時候。
【出處】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纻歌》:“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示例】生逢舜日當堯天,經營內外皆英賢。 ——元·丁鶴年《送岳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舜”結尾的成語【第1句】:女中堯舜[nǚ zhōng yáo shùn]
【解釋】堯舜:傳說中的上古賢明君主。婦女中的賢明人物。古代多稱頌執政的女王。
【出處】《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傳》:“自是內降遂絕,力行故事,抑絕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無問巨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
【示例】國母真是女中堯舜,事事達禮。竟從懿旨便了。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九回
“舜”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禹行舜趨[yǔ xíng shùn qū]
【解釋】原指僅模仿圣賢之外表而不注意內在的品德修養。后亦用以形容舉止循規蹈距。
【出處】《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楊倞注:“但宗圣人之威儀而已矣。”
【示例】彼見夫盛名鼎鼎之先輩,明目張膽以為鄉黨自好者所不為之事,而其受社會之崇拜,享學界之尸祝自若也,則更何必自苦以強為禹行舜趨之容也。 ——梁啟超《論私德》
【第2句】:祖述堯舜,憲章文武[zǔ shù yáo shùn,xiàn zhāng wén wǔ]
【解釋】遵循堯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出處】《禮記·中庸》:“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示例】故雖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不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唐陳子昂《諫靈駕入京書》
【第3句】:堯天舜日[yáo tiān shùn rì]
【解釋】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堯、舜在位的時期。原用以稱頌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時候。
【出處】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纻歌》:“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示例】堯天舜日慶三多,鼓腹含哺遍地歌。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
【第4句】:堯舜千鐘[yáo shùn qiān zhōng]
【解釋】鐘:古代酒器。像堯、舜那樣一次能飲許多鐘酒。比喻人的酒量大。
【出處】《孔從子·儒服》:“堯舜千鐘,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十榼。古之圣賢,無不能飲者。”
【示例】堯舜千鐘,孔子百斛,盧植一石酒。 ——柯興《風流才女——石評梅傳》第十章
【第5句】:祖舜宗堯[zú shùn zōng yáo]
【解釋】信仰、遵循堯舜之道。
【出處】明·無名氏《十樣錦》第一折:“祖舜宗堯,太平之兆。”
【第6句】:堯雨舜風[yáo yǔ shùn fēng]
【解釋】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傳說堯、舜行德政,像春風夏雨一樣,沐浴著百姓,使百姓受到恩澤。比喻太平盛世。
【出處】《普庵錄》卷一:“金枝玉葉鎮芬芳,堯雨舜風常普濟。”
【第7句】:人非堯舜,誰能盡善[rén fēi yáo shùn,shuí néng jìn shàn]
【解釋】堯舜:傳說中上古的兩位帝王。一般的人并非堯舜那樣的圣賢,誰能夠盡善盡美呢。比喻人不可能沒有缺點。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
【第8句】:堯趨舜步[yáo qū shùn bù]
【解釋】①指如堯舜之行。頌揚帝王的儀容舉止。②指堯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穩定而清明。
【出處】《宋史·樂志十三》:“皇帝降席,流云四開;堯趨舜步,下躡天階。”
【示例】先帝猶是堯趨舜步之時,我皇上已處禹馳湯驟之世。 ——黃鴻壽《假飾立憲及組織貴族內閣》
【第9句】:堯年舜日[yáo nián shùn yuè]
【解釋】比喻天下太平的時候。
【出處】南朝梁·沈約《四時白?歌》:“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第10句】:堯鼓舜木[yáo gǔ shùn mù]
【解釋】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鼓:諫鼓;木:箴木。堯門旁設諫鼓,舜門外置箴木。形容君主賢明,能隨時接受意見,聽取忠告。
【出處】《舊唐書·褚亮傳》:“堯木納諫,舜木求箴。”
【第11句】:堯長舜短[yáo cháng shùn duǎn]
【解釋】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堯身材高大,舜身量矮小。堯高舜矮,均是圣明的君主。比喻不可以貌取人。
【出處】《荀子·非用》:“蓋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
【第12句】:堯風舜雨[yáo fēng shùn yǔ]
【解釋】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傳說堯、舜行德政,像春風夏雨一樣,沐浴著百姓,使百姓受到恩澤。比喻太平盛世。
【出處】《普庵錄》卷一:“金枝玉葉鎮芬芳,堯雨舜風常普濟。”
【示例】嫩柳紅梅迎旭日,堯風舜雨藹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