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堂的近義詞
[mark_b]
禮堂的近義詞: 會堂
[/mark_b]
禮堂的意思:禮堂,指舉行典禮或集會的廳堂。
禮堂的拼音:[ lǐ táng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禮園:指修習禮儀之處。
【第2句】:禮義: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第3句】:禮制:禮制是德治夢想的具體化,通過禮儀定式與禮制規范塑造人們的行為與思想;通過法律的懲罰維護禮法的絕對權威。
【第4句】:禮檢:指合乎禮儀的品行
【第5句】:禮治:中國歷史上儒家的政治主張。要求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各級統治者都安于名位,遵守禮制,遵守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
【第6句】:禮金:作為禮物的現金。
【第7句】:禮單:禮單,讀音lǐdān,是漢語詞語,解釋為載明禮物的帖單。
【第8句】:禮器:禮器是古代漢族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與權力。禮器是在原始社會晚期隨著氏族貴族的出現而產生的。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龍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繪龍盤及鼉鼓,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出土有玉琮、玉璧等。進入商周社會后,禮器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禮治”的象征,用以調節王權內部的秩序,從而維護社會穩定。這時的禮器包括玉器、青銅器及服飾。玉禮器有璧、琮、圭、璋等。青銅禮器種類數量眾多,工藝精美,最為重要,種類有食器(如煮肉盛肉的鼎、盛飯的簋)、酒器(如飲酒器爵,盛酒器尊、壺)、水器(如盥洗器盤、匜)、樂器(如鐘、鐃)和雜器(罐、箕形器、方形器)。進入秦漢社會后期,社會混亂,禮崩樂壞,禮儀文明難以為繼,從而使青銅禮器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第9句】:禮成:禮成,指儀式終結。
【第10句】:禮賓:禮賓,讀音lǐbīn,漢語詞語。指按一定的禮儀接待賓客。
【第11句】:禮遇:禮遇,漢語詞匯。拼音:lǐyù指以禮相待。受到禮遇。以優厚的禮節相待遇。
【第12句】:禮生:司禮者。舊時常以稱祭祀時在旁提唱起、跪、叩首之儀者。
【第13句】:會堂:會堂,指供政治集會或舉行文化、經濟、學術會議的專用建筑。語出葉圣陶《記金華的兩個巖洞》:“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
【第14句】:禮則:禮則,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lǐzé,禮儀的準則;禮法。
【第15句】:禮待:以禮相待。
禮堂造句:
【第1句】:學校的大禮堂氣勢宏偉。
【第2句】:大學時有一次聽一個美國大法官來做演講,開始禮堂里鬧哄哄的,后來那個法官出現在禮堂外面時這里突然就安靜下來了,誰都沒看見他但所有人都不再說話。從那次之后我就知道真正的高手出場時是有"氣"的,在新東方有這種氣的人只有老俞,老俞一出場就有一股非常濃厚的鄉土氣息。
【第3句】:我與別人合著了一部音樂原創喜劇,由學生聯合會排演,我在其中扮演角色,并且載歌載舞。它在最大的禮堂式劇場中演出,座無虛席。
【第4句】:她步履蹣跚地朝大禮堂走去。
【第5句】:一個人像一塊磚砌在大禮堂的墻里,是誰也動不得的;但是丟在路上,擋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腳踢開的。
【第6句】:我們走進禮堂,只見金碧輝煌,光彩耀目。
【第7句】:校慶當天,滿面春風的校長一大早就站在禮堂門口,歡迎歷屆畢業生返校參加慶祝茶會。
【第8句】:小明受不了頒獎典禮上令人窒息的繁文縟節,偷偷地溜出禮堂。
【第9句】:大家等了半天,他才大搖大擺地走進禮堂,卻絲毫沒歉意。
【第10句】:他風度翩翩地走進禮堂,朝大家莞爾一笑。
【第11句】:明受不了頒獎典禮上令人窒息的繁文縟節,偷偷地溜出禮堂。
【第12句】:今天大掃除,我們班負責清掃走廊,另外還要派五名同學到禮堂擦玻璃。
【第13句】:今天下午,在大禮堂舉行開學典禮。
【第14句】:這里地勢開闊,幢幢大樓拔地而起,建筑群比比皆是。人民禮堂描龍畫鳳,富麗堂皇;百貨大樓線條明快,樸實大方;市體育館金碧輝煌,莊嚴典雅;校場口布置精巧,別有情趣。
【第15句】:同學們在禮堂門前排好了隊,按次序進場。
禮堂的詩句:
【第1句】:傳經背禮堂《隩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