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依”的成語大全(80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依丱附木、禍福相依、負隅依阻等含“依”的成語80個,其中“依”開頭的39個,“依”結尾的15個,“依”在中間的26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依”開頭的成語
【第1句】:依丱附木[yī kuàng fù mù]
【解釋】比喻憑借他人勢力,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別人。同“依草附木”。
【第2句】:依葫蘆畫瓢[yī hú lu huà piáo]
【解釋】照著真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刻板地照著做。
【出處】《詩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論事,依葫蘆畫瓢,就會寫成:一條搭肩六尺長,勞動一天沾了灰。”
【示例】自己一向這樣做,別人要他們這樣做,一般人都這樣做,他們就'依葫蘆畫瓢’,照樣做去。 ——《想和做》
【第3句】:依此類推[yī cǐ lèi tuī]
【解釋】按此標準向同類推理。
【出處】宋·周煇《清波雜志》第六卷:“蓋嘗供熟火也,以此類推之,豈識世事艱難!”
【示例】依此類推,我們進入前十名是不成問題的。
【第4句】:依法炮制[yī fǎ páo zhì]
【解釋】依照老辦法制中藥。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
【出處】鄒韜奮《法西斯作風的罪惡》:“但還少見到有人衷心羨慕這種罪惡,認為大有依法炮制的價值。”
【第5句】:依然故吾[yī rán gù wǔ]
【解釋】依然:仍舊;故:過去的。形容自己一切跟從前一樣,沒有變得更好。
【出處】宋·陳著《賀新郎·次韻戴時芳》詞:“誰料腥埃妨闊步,孤瘦依然故我?!?/p>
【第6句】:依然故物[yī rán gù wù]
【解釋】依舊是昔日的事物。
【出處】宋·陳亮《三部樂·七月送丘宗卿使虜》詞:“休將看花淚眼,聞弦酸骨。對遺民、有如皎日。行萬里、依然故物?!?/p>
【第7句】:依頭順尾[yī tóu shùn wěi]
【解釋】指對上下各方都聽從、依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前兒我們還議論到這里,再不能依頭順尾,必有兩場氣生。”
【第8句】:依流平進[yī liú píng jìn]
【解釋】流:品級;依流:依照品級;平進:循序漸進。指做官按照資歷一步步提升。
【出處】《南史·王騫傳》:“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進,不須茍求也?!?/p>
【第9句】:依樣畫葫蘆[yī yàng huà hú lú]
【解釋】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診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示例】侄女既不認得,又不知從何下筆,只好依樣畫葫蘆,細細臨寫。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回
【第10句】:依然如故[yī rán rú gù]
【解釋】依然:仍舊;故:過去,從前。指人沒有什么長進,還是從前的老樣子。
【出處】唐·薛調《劉無雙傳》:“舅甥之分,依然如故?!?/p>
【示例】他吃、喝、玩、耍,依然如故。 ——葉圣陶《一個朋友》
【第11句】:依阿取容[yī ē qǔ róng]
【解釋】指依附隨順以取悅于人。
【出處】宋·歐陽修《〈歸田錄〉序》:“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使怨嫉謗怒叢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
【示例】你沒有絲毫依阿取容的姿態,但你也不荒傖。 ——郭沫若《銀杏》詩
【第12句】:依希猶記[yī xī yóu jì]
【解釋】依希:模糊,不清楚。模模糊糊還記得。
【出處】宋·蘇軾《題靈峰寺壁》:“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猶記妙高臺?!?/p>
【第13句】:依依難舍[yī yī nán shě]
【解釋】依依:戀慕的樣子;舍:放開。形容留戀舍不得離開。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0回:“說到其間,兩下好不依依難舍?!?/p>
【第14句】:依法砲制[yī fǎ pào zhì]
【解釋】依照老辦法制中藥。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
【第15句】:依門賣笑[yī mén mài xiào]
【解釋】以色媚人。舊指娼妓生涯。
【第16句】:依人作嫁[yī rén zuò jià]
【解釋】原意是說窮苦人家的女兒沒有錢置備嫁衣,卻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線刺鄉,給別人做嫁衣。比喻空為別人辛苦。
【出處】唐·秦韜玉《貧女》詩:“苦為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示例】要他絕了功名之念,一輩子依人作嫁,實在于心不甘。 ——高陽《狀元娘子》一
【第17句】:依模照樣[yī mó zhào yàng]
【解釋】按照模式樣子描摹。比喻面貌、性格等十分相似。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二:“正當恁么時,有人問如何是月,向明暗未分處道得一句,便與古人共出一只手。如或未然,寶峰不免依模畫樣,應個時節?!?/p>
【示例】一個情投意合的義姊,一個依模照樣的義妹,又是嬤嬤媽、嬤嬤妹妹,一盆火似價的哄著姑娘。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
【第18句】:依經傍注[yī jīng bàng zhù]
【解釋】依照經典及其注釋。指說話有根有據。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那世上說謊的也盡多,少不得依經傍注,有個邊際,從沒有見你恁樣說瞞天謊的祖師。”
【第19句】:依違兩端[yī wéi liǎng duān]
【解釋】依:贊成;違:反對;兩端:二者都可以。指對問題態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出處】明·歸有光《與傅體元書》:“昨見子敬寄來丁田文字,不論文字工拙,但依違兩可,主意不定?!?/p>
【示例】再召,會有三王并封之議,叔承遺書數千言,謂當引大義以去就力爭,不當依違兩端,負主恩,辜物望。 ——《明史·王叔承傳》
【第20句】:依頭順腦[yī tóu shùn nǎo]
【解釋】形容規規矩矩,十分順從的樣子。
【出處】明·陸云龍《清夜鐘》第七回:“生小兒體貌瑋梧,性格軒爽,說話百伶百俐,弄得父母兩個,惱里變作歡喜,愁中化作快活,依頭順腦,是一個極孝順小廝?!?/p>
【示例】她要丈夫對她一片忠誠,依頭順腦,一切聽她駕馭。 ——楊絳《洗澡》第一部第一章
【第21句】:依翠偎紅[yī cuì wēi hóng]
【解釋】指同年輕女子廝混的風流韻事。翠,翡翠一類飾物;紅,脂粉脣膏一類化妝品?!按洹迸c“紅”均借指女人。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五回:“不如且討紅裙趣,依翠偎紅院宇中?!?/p>
【第22句】:依依不舍[yī yī bù shě]
【解釋】依依:依戀的樣子;舍:放棄。形容舍不得離開。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候》:“那盧楠直送五百余里,兩下依依不舍?!?/p>
【示例】晚會結束已經大半天了,同學們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第23句】:依阿無心[yī ē wú xīn]
【解釋】依阿:隨聲附和。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曲從不察。
【出處】晉·干寶《晉記·總論》:“其倚杖虛曠,依阿無心者,皆名重海內?!?/p>
【第24句】:依心像意[yī xīn xiàng yì]
【解釋】猶言稱心如意。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或者不拘那里天有緣在,等待依心像意尋個對得我來的好女兒為妻,方了平生之愿!”又卷四:“張廩生如此算計,若是后來依心像意,真是天沒眼睛了?!?/p>
【第25句】:依然故態[yī rán gù tài]
【解釋】依然:依舊。依舊是往日的面貌或情況。多指人的思想作風沒有改變,一如既往。
【出處】宋·劉克莊《后村全集·詩話》:“且飭諸子以己為戒,然《和令狐绹相》云:'鮮有一身兼將相,更能四面占文章?!瘎t依然故態。”
【示例】張敬堯從長沙逃到岳州后,依然故態不改,他手下的殘兵敗將霸占民房,奸淫搶劫,殺人放火,無法無天。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一六六
【第26句】:依違兩可[yī wéi liǎng kě]
【解釋】依:贊成;違:反對;兩可:二者都可以。指對問題態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出處】明·歸有光《與傅體元書》:“昨見子敬寄來丁田文字,不論文字工拙,但依違兩可,主意不定。”
【示例】剛正不撓,無所阿響者,君子也;依違兩可,工于趨避者,小人也。 ——《清史稿·倭仁傳》
【第27句】:依山傍水[yī shān bàng shuǐ]
【解釋】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嶺和水流。
【出處】宋·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奔迸渡江求活者幾二十萬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幾二十萬家?!?/p>
【示例】維曰:陳倉城池堅固,郝昭守御甚密,又得王雙相助,實不可取。不若令一大將,依山傍水,下寨固守。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第28句】:依樣葫蘆[yī yàng hú lu]
【解釋】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同“依樣畫葫蘆”。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示例】我們依樣葫蘆總可以學好。
【第29句】:依然故我[yī rán gù wǒ]
【解釋】形容自己一切跟從前一樣,沒有變得更好。
【出處】唐·薛調《劉無雙傳》:“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示例】二分明月,照向誰家,一個詩人,依然故我。 ——清·吳錫麒《家慕橋詩集序》
【第30句】:依人籬下[yī rén lí xià]
【解釋】依:依附,依靠;籬:籬笆。依附于他人籬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
【出處】《南史·張融傳》:“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
【示例】但彼尚不過連續俄路,依人籬下而已。 ——孫中山《鐵路計劃》
【第31句】:依本畫葫蘆[yī běn huà hú lú]
【解釋】比喻單純模仿原樣照搬或沒有改變、創新。同“依樣畫葫蘆”。
【出處】《朱子語類》卷四二:“仲弓卻只是據見本子做,只是依本畫葫蘆。”
【示例】怕我連真帶草,一剗數黑論黃,寫仿描朱,從頭至尾,依本畫葫蘆。 ——元·王伯成《貶夜郎》第二折
【第32句】:依山臨水[yī shān lín shuǐ]
【解釋】靠著山,臨著水。形容景色優美的地方。
【出處】北齊·杜弼《檄梁文》:“彼連營擁眾,依山傍水,舉螳螂之斧,被蛣蜣之甲?!?/p>
【示例】益州城西十五里,有道觀焉。依山臨水,松桂深寂,道流非修習精愨者莫得而居之。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三十六
【第33句】:依模畫樣[yī mó huà yàng]
【解釋】按照模式樣子描摹。比喻單純模仿,缺乏創新。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二:“正當恁么時,有人問如何是月,向明暗未分處道得一句,便與古人共出一只手。如或未然,寶峰不免依模畫樣,應個時節?!?/p>
【示例】買帽相頭,依模畫樣。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
【第34句】:依草附木[yī cǎo fù mù]
【解釋】原指鬼神有所依憑,擅作威福。后比喻憑借他人勢力,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別人。
【出處】五代·王周《巫廟》詩:“日既恃威福,歲久為精靈,依草與附木,誣詭殊不經?!?/p>
【示例】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著俺家名姓做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
【第35句】:依門傍戶[yī mén bàng hù]
【解釋】指依附于人而不能自立。
【出處】明·李贄《富莫富于常知足》:“無骨力則待人而行,倚勢乃立,東西恃賴耳,依門傍戶,真同仆妾,非賤而何?”又《史綱評要·周紀·威烈王》:“以此猛烈,赴道不難,與世上好人依門傍戶者何啻千里?!?/p>
【第36句】:依阿兩可[yī ē liǎng kě]
【解釋】依阿:依靠阿諛;兩可:不置可否,不明確表示是非。一味順從附和,沒有主見。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憲宗元和四年》:“臣恐自今奉使賊廷者以武為戒,茍求便身,率為依阿兩可之言,莫肯盡誠具陳利害,如此,非國家之利也。”
【第37句】:依仁游藝[yī rén yóu yì]
【解釋】舊指儒家的道德標準以“仁”為依據,用六藝之教陶冶身心。泛指從事道德修養和技藝的鍛煉。
【出處】《論語·述而》:“依于仁,游于藝。”
【示例】領軍將軍孔安國貞慎清正,出內播譽,可以本官領東海王師,必能導達津梁,依仁游藝。 ——《晉書·孔安國傳》
【第38句】:依頭縷當[yī tóu lǚ dàng]
【解釋】依頭:理出頭緒;縷當:了當。比喻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
【出處】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則要你依頭縷當,分星劈兩,責狀招實。”
【第39句】:依依惜別[yī yī xī bié]
【解釋】依依:留戀的樣子;惜別:舍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舍不得分開。
【出處】宋·陸游《舟中對月》:“百壺載酒游凌云,醉中揮袖別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嵋半輪月?!?/p>
【示例】錢鐘書《圍城》:“孫小姐也依依惜別,舍不下她?!?/p>
“依”結尾的成語
【第1句】:禍福相依[huò fú xiāng yī]
【解釋】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p>
【第2句】:形影相依[xíng yǐng xiāng yī]
【解釋】①指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單無依。③互相依靠,緊密相連。
【出處】宋·陸游《書巢冬夜待旦》:“風霜漸逼歲時晚,形影相依燈光明?!?/p>
【示例】引得這位玄宗皇帝,特別愛憐,居然與她朝歡暮樂,形影相依。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四十四回
【第3句】:臭味相依[xiù wèi xiāng yī]
【解釋】臭味:氣味;相依:互相依賴。彼此的思想作風、興趣等相同,很合得來(常指壞的)。
【出處】《左傳·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p>
【示例】至兩漢已還,則全錄當時紀傳,而上下通達,臭味相依。 ——唐·劉知己《史通·內篇》
【第4句】:生死相依[shēng sǐ xiāng yī]
【解釋】在生死問題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運,共存亡。
【出處】毛澤東《中國人民志愿軍要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朝兩國同志要親如兄弟般地團結在一起,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為戰勝共同敵人而奮斗到底。”
【示例】我們要一輩子生死相依。
【第5句】:楊柳依依[yáng liǔ yī yī]
【解釋】楊柳:古詩文中楊柳通用,泛指柳樹。依依:輕柔的樣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
【出處】《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示例】楊柳依依,何日文簫共駕歸。 ——宋·張孝祥《丑奴兒》詞
【第6句】:鷗水相依[ōu shuǐ xiāng yī]
【解釋】比喻離不開賴以生存的環境。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記·蜀晤》:“我老生涯鷗水相依,他舊風流鴻塞荒投。”
【第7句】:煢煢無依[qióng qióng wú yī]
【解釋】煢煢:孤獨的樣子。孤身一人,沒有依靠。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出處】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p>
【示例】父病危,隔二千里煢煢無依,有子不得待,何以立于天地間,兒今日行矣。 ——清·錢泳《履園叢話·景賢·鄉賢二》
【第8句】:無靠無依[wú kào wú yī]
【解釋】指孤苦而無所依賴。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獻帝又無靠無依,董卓又不仁不義,呂布又一沖一撞?!?/p>
【示例】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6回:“被你這個賊子送了性命,叫我孤單一人,無靠無依!”
【第9句】:唇齒相依[chún chǐ xiāng yī]
【解釋】象嘴唇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關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處】《三國志·魏書·鮑勛傳》:“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陰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示例】高麗王倒也識見宏遠,道大宋與遼百年和好,唇齒相依,不宜改圖。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三回
【第10句】:孑然無依[jié rán wú yī]
【解釋】孤獨一人,無依無靠。
【出處】《剪燈新話·姚公子傳》:“妻去來數月,而聘金又盡,左顧右盼,孑然無依,將自賣自身,而苦無主者?!?/p>
【示例】他孑然無依、孤苦伶仃。
【第11句】:輔車相依[fǔ chē xiāng yī]
【解釋】輔:頰骨;車:齒床。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比喻兩者關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示例】以言政黨,猶非其時;若云輔車相依,以排一黨專制之勢,則薄有消長耳。 ——章炳麟《致梁啟超書》
【第12句】:百順百依[bǎi shùn bǎi yī]
【解釋】形容什么都順從。同“百依百隨”。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卷:“果然哄得李雄千歡萬喜,百順百依?!?/p>
【示例】對長輩的話不能無原則地百順百依。
【第13句】:表里相依[biǎo lǐ xiāng yī]
【解釋】指關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處】《資治通鑒·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晉者,齊楚之藩蔽,齊楚者,三晉之根柢;形勢相資,表里相依?!?/p>
【第14句】:眾望所依[zhòng wàng suǒ yī]
【解釋】眾望:眾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出處】《晉書·張華傳》:“賈謐與后共謀,以華庶族,儒雅有籌略,進無逼上之嫌,退為眾望所依,欲倚以朝綱,訪以政事?!?/p>
【示例】他眾望所依,贏得了這次大選
【第15句】:進退無依[jìn tuì wú yī]
【解釋】指前進、后退均無所憑依。
【出處】晉·道安《平心露布文》:“師旅困窮,城池陷露,君臣失色,進退無依?!?/p>
“依”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負隅依阻[fù yú yī zǔ]
【解釋】負:靠著;隅:同“嵎”,指山彎;阻:險阻地帶。憑借地形的險阻,進行抵抗或固守。
【出處】漢·馬融《廣成頌》:“負隅依阻,莫敢嬰御?!?/p>
【第2句】:一依舊式[yī yī jiù shì]
【解釋】一切按照原來的規格或方式進行。
【出處】《隋書·高祖紀上》:“隋國置丞相以下,一依舊式。”
【第3句】:不依不饒[bù yī bù ráo]
【解釋】形容要求不遂就糾纏個沒烷完。
【出處】郝艷霞 王潤生《三請薛仁貴》第三回:“李氏和柳大洪慌忙來到前廳,為銀環求情。柳剛不依不饒。李氏急了,說:'你要殺銀環,我就撞頭!’”
【示例】她對別人總是不依不饒的。
【第4句】:百依百隨[bǎi yī bǎi suí]
【解釋】形容什么都順從。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這顏婆惜被那張三小意兒百依百隨,輕憐重惜,賣俏迎奸?!?/p>
【示例】茅大早摸透了七爺脾氣,表面上各事百依百隨,且對金錢事尤其坦白分明。 ——沈從文《王謝子弟》
【第5句】:百依百從[bǎi yī bǎi cóng]
【解釋】百:比喻很多;依:順從;從:跟從。什么都依從。形容一味順從。
【出處】楊纖如《傘》:“討厭他過于粗暴魯莽,常辦錯事,喜愛他忠實聽話,百依百從。”
【示例】對孩子百依百從是不行的。
【第6句】:葫蘆依樣[hú lu yī yàng]
【解釋】依樣畫葫蘆。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創造。
【出處】清·周亮工《書影》第三卷:“工者不免優孟抵掌之誚,拙者至有葫蘆依樣之譏。”
【示例】才既不天,而僅葫蘆依樣的我們,那就不能不有多少學理上的準備。 ——郭沫若《文藝論集·批評與夢》
【第7句】:千依萬順[qiān yī wàn shùn]
【解釋】形容非常順從。同“千依百順”。
【出處】明·董說《西游補》第六回:“忽有一對侍兒跪在面前,請大王娘娘赴宴,行者暗想道:'我還不要千依萬順?!?/p>
【示例】第三,但是潘侯爺來了,不論什么客人在房間里頭,都要讓他。沉二寶如何不肯?千依萬順,滿口應承。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六十七回
【第8句】:負嵎依險[fù yú yī xiǎn]
【解釋】負、依:依靠,憑借;嵎:山彎;阻:險阻地帶。指作戰時占據有利地形。
【出處】漢·馬融《廣成頌》:“負隅依阻,莫敢嬰御?!?/p>
【第9句】:代馬依風[dài mǎ yī fēng]
【解釋】代:古國名,泛指北方。北方所產的馬總是懷戀北邊吹來的風。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愿老死它鄉。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未通》:“故代馬依北風,飛鳥翔古巢,莫不哀其聲?!?/p>
【示例】臣聞太公封齊,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馬依風。 ——《后漢書·班超傳》
【第10句】:無所依歸[wú suǒ yī guī]
【解釋】沒有依靠和歸宿。
【出處】《漢書·外戚傳》:“是以皇天震怒,火燒其殿,六年之間大命不遂,禍殃仍重,竟令孝哀帝受其余災,大失天心,夭命暴崩,又令共王祭祀絕廢,精魂無所依歸?!?/p>
【示例】老叔已去,小侄從今無所依歸矣!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第11句】:故我依然[gù wǒ yī rán]
【解釋】故我:舊日的我。仍舊是過去的我。指自己的境況和從前一樣,沒有變化。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說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還是個依然故我,也無味的很?!?/p>
【示例】自己一動不動,故我依然,姓名卻已經歷了幾回升沉冷暖。 ——魯迅《革“首領”》
【第12句】:皈依佛法[guī yī fó fǎ]
【解釋】信仰佛教,謹遵佛法。比喻對人百依百順。
【出處】李劼人《暴風雨前》:“平日打三個擒五個,啥都不怕,歪得像一只老虎,如今武松進門,就皈依佛法了。”
【第13句】:皈依三寶[guī yī sān bǎo]
【解釋】皈依:歸順;三寶:指佛教里的佛、法、僧。信仰并遵守佛教的戒。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五載幽期》:“自此之后,陜右多皈依三寶、誦經念佛之人。”
【示例】那法海要我撇下你娘子,皈依三寶進佛門。 ——越劇《白蛇傳》第九場
【第14句】:小鳥依人[xiǎo niǎo yī rén]
【解釋】依:依戀。象小鳥那樣依傍著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嬌小可愛的樣子。
【出處】《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于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p>
【示例】一見面不再那么小鳥依人地笑了,第一句話總脫不了。 ——蕭乾《栗子》
【第15句】:相依為命[xiāng yī wéi mìng]
【解釋】互相依靠著過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為命?!?/p>
【示例】死而復生的只有這些雜亂的敗草。永逝不返的卻是我們相依為命的慈母。 ——郭沫若《棠棣之花》
【第16句】:離本依末[lí běn yī mò]
【解釋】丟掉根本,追逐末節。同“離本趣末”。
【出處】《晉書·刑法志》:“然而律文煩廣,事比眾多,離本依末?!?/p>
【第17句】:不依本分[bù yī běn fèn]
【解釋】依:安裝;本分:本身應盡守的職責和規矩。形容不務正業,不守規矩。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9回:“黃文炳道:'那廝也是個不依本分的人?!?/p>
【第18句】:一空依傍[yī kōng yī bàng]
【解釋】指在藝術、學術等方面獨創而全不摹仿。
【出處】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第十二章:“關漢卿一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p>
【示例】毛主席的詞,一面盡量利用詞調的格律以保存詞體的節奏美,同時又一空依傍,揮灑自如。 ——趙樸初《古為今用的光輝典范》
【第19句】: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解釋】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身子是根本,俗話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p>
【示例】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第20句】:胡馬依風[hú mǎ yī fēng]
【解釋】胡馬:北方所產的馬,即胡地之馬;依:依戀。北方所產的馬留戀著北方的風。比喻不忘故土或不忘本。
【出處】《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p>
【第21句】:百依百順[bǎi yī bǎi shùn]
【解釋】依、順:順從。什么都依從。形容一切都順從別人。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三卷:“做爺娘的百依百順,沒一事違拗了他?!?/p>
【示例】這安公子是那女孩兒一般百依百順的人。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第22句】:飛鳥依人[fēi niǎo yī rén]
【解釋】依:依戀。飛來的小鳥依偎在人的身邊。比喻依附權貴。亦比喻小孩、少女嬌小柔順,可親可受的情態。
【出處】宋·闕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經營內引,搖尾乞憐,作飛鳥依人之態?!?/p>
【示例】善畫蘭,亦工詩;豐姿綽約,如飛鳥依人。 ——清·馮仙湜《圖繪寶鑒續篡·三·女史·葉文》
【第23句】:傍門依戶[bàng mén yī hù]
【解釋】傍:依傍,靠著;門、戶:家。依靠在別人門庭上。指依賴別人,不能自立。
【出處】明·孫仁孺《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盡宇內秦楚燕韓,傍門依戶者,共是俺一家友生?!?/p>
【第24句】:代馬依北風[dài mǎ yī běi fēng]
【解釋】代:古國名,泛指北方。北方所產的馬總是懷戀北邊吹來的風。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愿老死它鄉。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未通》:“故代馬依北風,飛鳥翔古巢,莫不哀其聲。”
【第25句】:無依無靠[wú yī wú kào]
【解釋】形容孤苦而無所依靠。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獻帝又無靠無依,董卓又不仁不義,呂布又一沖一撞?!?/p>
【示例】天??!只道與你一竹竿到底,白頭相守,那里說起半路上就拋撇了,遺下許多兒女,無依無靠。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五
【第26句】:千依百順[qiān yī bǎi shùn]
【解釋】形容非常順從。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凡是船家教他做些什么,他千依百順?!?/p>
【示例】茍太太此時,自是千依百順,連忙請姨媽來,悄悄說知,姨媽自無不依之理。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