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的《新芽》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宋之的
【原文】:
到中條山,正是槐花的季節。
巨大的樹干下飛舞著乳白色的小花,使得嫩綠的矮樹叢連鮮艷的紅實都為之減色了。山蟬喜歡在它那濃蔭里咶噪,天空里有一種薄薄的淡淡的香息。
這槐花季節點綴著敵人的殘暴,是七次圍攻恰好結束了的時候。
農人們回來了,在一片瓦礫里尋覓著往日的園地,不見了房,也不見了墻,僅破瓦殘鐵還勉強給家主留下了標記。——敵人潰敗以后放了火,這是他們最好的成績。
農人們露宿在槐蔭下,盡那些乳白色的小花溫暖著自己的身體。
火延燒著的地方,樹也焦了。但根卻未斷,心還未死。剝掉那焦糊的皮,還可以看見青蒼的肉。并且,我意外地發現了幾枝新芽。那么明年春天,這新芽還要生長起來吧!
未焦的樹,還挺立著那巨大的樹干,被火烤枯了的葉子簌簌落落的倒掛著,象秋天的落葉似的。但真是秋天嗎?既然焦了的樹還發新芽,枯了的葉更容易轉綠的吧!
——是這樣的中國。
過不了幾天,農夫清除了地上的煙火,又在壘著新墻了,這一次,他在山里選擇著特別堅固的石頭。
很多人幫助他,最顯眼的,是那些穿著草綠色軍服的兵。
——舊的毀了,新的卻在生長著!
【作者簡介】:
宋之的(1914——1956),原名汝照,河北省豐南縣人。現代劇作家。1932年參加北平左冀戲劇家聯盟。代表作有《武則天》、《八百壯士》、《國家至上》(與老舍合著)、《保衛蘆溝橋》(與夏衍等十余人合著)。有《宋之的劇作選》行世。
【鑒賞】:
《新芽》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作者精心地安排著“鏡頭”,從自然觀看社會,由社會反饋自然,在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之間不斷地變換角度,取得一系列獨特的視點,于被忽略的細微之處,推演著對生活和社會的思索,從中獲得層層新意,升騰起新的希望。
作品開篇,突兀地把我們拉到作者身邊,讓我們共同置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瀟灑而喜悅的筆,向我們提供了浪慢的詩一般的自然圖景,潛心領略一下它的明朗、艷麗和燦爛,誰能不愛這無限風光!此刻,作者同樣突兀地把人世間的丑惡的兇殘也拉到畫中。滿是戰爭的創傷、敵人留下的劃痕的人世,籠罩在大自然貢獻的飄香的氛圍中,是多么尷尬!丑陋和清新秀麗是多么不協調!丑陋怎么應該繼續存在!作者以突兀的變幻把這些丑惡拖到我們面前,更加顯出了這種不協調的本質和存在的不合理性。接著,作者又面向了自然。不知是大自然的有意安排,還是作者的細心觀察,在這一片經歷戰火的殘破中,竟有了令人驚喜、令人振奮的新發現,那燒焦的樹、青蒼的樹身,幾枝新芽,劫后余生,卻無不在頑強成長,生生不息。當作者從自然又面對著社會時,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人的變化,是團結堅定的人們壘著新墻,重建家園。在喜悅和期望之中,作者一下子又把思維的廣角鏡對準了祖國,既在人們意料之中,又出人們的預料之外。我們愈感到作者那顆心的正和直,那段情的深和沉。正是這樣由自然到社會,再由社會到自然的多次剪輯,作品給我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希望,留一段未完的故事,讓我們自己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