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青黛和秋楓》散文鑒賞
青黛
真喜歡青黛這個名字。當嘴唇輕動,青黛喚出,那深沉的青黑之中,便透出靈動的清白,宛若寂寂黑夜里,揚起了月亮的清輝。
“黛眉”一詞,也源于此。唐代詩人李白《對酒》中的“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唐代詩人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中的“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都讓我們看到那嬌羞黛眉,在清香純樸、亭亭玉立的女子臉上生動地凝著,螓首蛾眉,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青黛之美,就美在和藍相融相合的時光里。
藍即藍草,是可以制造提取藍靛染料、用于染布的多種植物的統(tǒng)稱。明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藍有蓼、菘、馬、吳、木五種:“藍凡五種,各有主治,惟藍實專取蓼藍者。蓼藍:葉如蓼,五六月開花,成穗細小,淺紅色,子亦如蓼,歲可三刈,故先王禁之。菘藍:葉如白菘。馬藍:葉如苦荬,即郭璞所謂大葉冬藍,俗中所謂板藍者。二藍花子并如蓼藍。吳藍:長莖如蒿而花白,吳人種之。木藍:長莖如決明,高者三四尺,分枝布葉,葉如槐葉,七月開淡紅花,結角長寸許,累累者如小豆角,其子亦如馬蹄決明子而微小,迥與諸藍不同,而作淀則一也”。 在白色或偏米黃色的棉布、土布、棉麻布上,和上藍的汁液,印染上深深淺淺的靛藍色圖案,那藍和布,就開始了一段嶄新的歲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藍染布。
青黛的本質(zhì),也是藍,她是用藍的葉或莖加工成的干燥粉末、顆粒或團塊,多用菘藍、蓼藍、馬藍、木藍的葉或莖。李時珍記載了從藍草中提取藍靛和青黛的過程:“南人掘地作坑,以藍浸水一宿,入石灰攪至千下,澄去水,則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其攪刈浮沫,掠出陰干,謂之靛花,即青黛”。藍靛亦作藍淀,可以止血殺蟲,治噎膈。
大約在中國明代以前,菘藍和蓼藍是制造藍靛的主要原料之一,當時,菘藍中含有的菘藍甙比蓼藍中含有的靛甙更容易水解,菘藍制靛比蓼藍等其它藍草更為普及,明代之前的典籍甚至有“蓼藍不堪為靛”之說。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蓼藍印染后的布料不易褪色,馬藍、木藍的印染效果也不錯,蓼藍、馬藍、木藍也被廣泛應用了。
單說蓼藍,熟悉的人可能不多,而說到“青出于藍”這個成語,熟悉的人就會多了。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青出于藍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出自戰(zhàn)國后期趙國思想家、教育家荀況的《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青是靛青這種染料,藍是蓼藍。
馬藍讓大家記住的,是“板藍”這個名字。馬藍在“五藍”中葉子較大,她還叫板藍根,她的根也被單獨叫做板藍根,果實為中藥藍實。她的根、葉、莖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殺菌消炎、涼血消腫之效。不過,板藍根性寒味苦,如果服用過多會傷及脾胃,還可導致皮膚過敏反應及消化、造血系統(tǒng)的不良反應。
相比蓼藍、馬藍,木藍不太為人所知。性寒味微苦的她,葉、莖、根都可作藥用,有著與板藍根類似的功能,稍稍偏重于止血消炎,但總體功效比不上板藍根。和板藍根一樣,木藍也需要謹慎使用。
青黛,則是更要小心對待的。青黛性寒味咸、有一定毒性,體質(zhì)虛寒、脾胃不和、風寒及陰虛感冒、有過敏史者不適合使用,這一點也和板藍根類似。當然,青黛治療疾病的作用也很強大,她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等功能,可以“去熱煩,吐血咯血,斑瘡陰瘡,殺惡蟲”。
于是,藍,真是值得采摘的。那么,就讓我們在小暑和白露這兩個節(jié)氣前后、藍成熟之時,提上一只大竹籃,把藍采起來吧。那樣的采藍光景,飛揚著生動和活潑。夏秋之際,天氣不是很熱,也不是很冷,感覺到的,只有舒適和明朗。遠處,有一支清遠飄渺的歌兒響起,緩緩飄落在竹籃里的藍草上。那藍,便和著歌聲,輕輕飛進心窩。
采藍,在古代有時還和思念有關,《詩經(jīng)·小雅·采綠》中的“終朝采藍,不盈一襜”,采摘藍草花費了一個早晨的時間啊,兜起衣裳來盛還是盛不滿。那采藍女子是借助采藍,來委婉地表達對丈夫的思念啊。藍是別有一番風情的。想像著,藍經(jīng)過自己的手,變?yōu)樗{染布,畫成黛眉,成為自己思念的人兒眼中的光,并隨著歲月,變得越來越柔和與軟綿,該是多么深情。
而無論是染成藍染布,還是畫成黛眉,青黛都有著不可預測的美。盡管用來印染、描畫的只是一種藍色,但因為染水、溫度、濕度、手法、氧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布面上或定妝后會有著無窮的變化,就像世界上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兩枚樹葉一樣,每一款青黛成色都是獨一無二的。經(jīng)青黛染色后的布料纖維更為結實,畫出的眉毛顏色也不容易脫落。而且,這來自藍草的天然色素還有防止紫外線、保護皮膚、驅逐蚊蟲、消除臭味的作用。當皮膚長了風團、有瘙癢和微微刺痛時,穿上藍染的布衣,那皮膚的不適癥狀便會消失。青黛也由此可以潤膚養(yǎng)顏,把她和綠豆、薏苡仁、梅子等研磨成粉,混合在一起,加入適量的清水調(diào)成薄糊狀,就制成了面膜,敷涂于臉上,可以美白祛痘、消炎控油。
最喜歡看的,還是藍染布制成前晾曬在院子里的模樣兒。那時,她被高高地掛在長長的竹桿上。有時,是全藍,溫潤沉著;有時,是藍白相間,白的純凈,藍的深厚。她們一律在風中穩(wěn)穩(wěn)地飄著,好像一面長久的旗幟。人在旗下行走,開成一朵俏雅的花。
青黛,隱在那一派寧靜、平和、從容之中,笑靨如花。
秋楓
秋楓,可以代表愛情,是我在貴州小七孔鴛鴦湖看到的奇妙景象。
那鴛鴦湖,真是有著不同尋常的奇巧和秀美。站在岸上觀賞,只覺得碧波透澈,好似一面玲瓏明鏡,可以一覽無余;蕩舟泛于其上,才驚覺個中水道竟是蜿蜒曲折的,像一座小小的迷宮。驚喜,一下子在心里漾開;手臂,也下意識地用上了力氣。幾槳劃過,繞開那迷宮里的樹、小石、小島,眼前又豁然開朗了。
這是沒有鴛鴦的鴛鴦湖。一般被稱為鴛鴦湖的,常常是因為湖內(nèi)棲息著出雙入對、象征著愛情的鳥類鴛鴦,“鴛鴦終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但是,為什么要走常規(guī)路線呢?這鴛鴦湖顯然與眾不同,它蕩漾著愛情,卻不是因為鴛鴦,而是因為三三兩兩地長著的秋楓。秋楓,才是鴛鴦湖上動人的風景。
那秋楓,也不知道是過了多少年,才長成那般頎長、高邁的模樣。它們往往成雙成對地立著,從水里、小石中、小山坡里長出樹干枝椏。根,在湖水深處緊緊相連;枝葉,在陽光與風雨中柔柔相握。真是像極了一對相愛的人兒,和著自帶的清香,閑散飄搖,把彼此的愛緩緩傳揚。
秋楓是楓樹的一種。以楓喻人,自古有之。“楓樹枝弱善搖,故字從風。俗稱香楓。”明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用簡短的語言,道出了楓樹的概貌。香自飄搖出,不也是有情人兒之間隱秘的召喚和吸引么?最讓楓樹具備人形的,是它們年長后,樹木外皮會隆起一種叫做瘤癭的塊狀物,這和唐代學者劉恂在《嶺表錄異》中記載的一樣:“楓人嶺多楓樹。樹老,則有瘤癭”。南唐宰相宋齊丘的《化書》也說:“老楓化為羽人。數(shù)說不同,大抵癭瘤之說,猶有理也。”遠遠看去,那秋楓,真像各具姿態(tài)的妙人兒。
因為秋楓,鴛鴦湖便擁有了愛情的光環(huán)。這種愛情持久而專一。只要沒有遭遇強烈的地殼運動或各種災難,兩棵相親相愛、并肩而立的秋楓便會永久地在一起,真正地愛到海枯石爛、地老天荒。從這個角度來說,秋楓的愛情比鴛鴦的更源遠流長。鴛鴦最早是形容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感情的。據(jù)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記載,西漢大臣蘇武形容自己和將士李陵“夕為鴛與鴦,今為參與商”。大意是倆人以前就像是鴛鴦一樣的好兄弟,現(xiàn)在卻如同參星和商星,一個在西,一個在東,此出彼沒,不能相聚。這是蘇武在與李陵惜別并互贈詩句時作出的比喻。蘇武和李陵都曾在匈奴處落難,蘇武最終重返故土,李陵再未返鄉(xiāng)。三國時期文學家曹植也曾用“鴛鴦”比喻兄弟,他在給弟弟的《釋思賦》中寫道:“樂鴛鴦之同池,羨比翼之共林”。大約到了唐朝,才開始用“鴛鴦”比喻男女愛情,唐代詩人盧照鄰的《長安古意》有這樣一句:“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他覺得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情愿做凡人,不羨慕神仙。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鴛鴦的愛情,來得稍微有點晚;秋楓,卻是自從長成,就有了愛情的意義。
而那楓樹上的瘤癭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增長,又讓秋楓平添幾分靈異。南北朝時期劉宋史學家荀伯子的《臨川記》云:“嶺南楓木,歲久生瘤如人形,遇暴雷驟雨則暗長三五尺,謂之楓人。”古代因此有人將楓樹奉為神靈。南朝梁代文學家任昉的《述異記》曰:“南中有楓子鬼。木之老者為人形,亦呼為靈楓,蓋瘤癭也。至今越巫有得之者,以雕刻鬼神,可致靈異。”
靈異,帶來的是一種特別的神秘感。秋楓的樹皮還是辛、平、有毒的,又讓這種神秘感得以強化。秋楓是大戟科屬喬木,大戟是辛、苦、寒、有毒的,被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下品”,下品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大戟會戟人咽喉、瀉肺、損真氣、致人吐血,體質(zhì)弱者中毒更快,癥狀更嚴重,更容易有致命危險。秋楓的根、皮、瘤癭也都有毒,食用秋楓的中毒癥狀與大戟中毒相似,過敏體質(zhì)要是撫摸秋楓都容易皮膚過敏,秋楓樹上生出的菌也有毒,“食之令人笑不止”。
這樣的毒性,也是像了愛情的某些特點啊。有時,愛上一個人,仿佛染上一種病,那樣的朝思暮想、寢食不安,不是和心神失調(diào)、脾胃不和的癥狀很相似么?好在,愛情之毒,是有各種消解辦法的。秋楓之毒也有一定的解決方法,當然,前提是必須得搶救及時。古人曾用地漿來救治秋楓中毒,地漿是地里的土熬制而成的漿液。現(xiàn)代醫(yī)學中,救治的方法就比較多了,止血、導瀉、滅菌等,都可以用得上。
所以,不要害怕“毒”。正如,不要因為愛情有“毒”就不去嘗試和擁有它。畢竟,覓得一份美好的愛情,是令人身心愉悅的。和秋楓在一起,要學會與毒共舞。除去秋楓樹上長出的瘤癭是完全不能食用和接觸的之外,秋楓的根、樹皮、枝葉都可以通過正確而專業(yè)的炮制等方法來加以運用。“凡采得以漿水煮軟,去骨,曬干用。”將秋楓的根、皮、枝葉,煮汁用、煎湯浴,可以治療水腫、止水痢、下水氣。于是,秋楓,伴著愛情,令人神清氣爽。
秋楓式愛情,也為鴛鴦湖增添了別樣的風采。那個春天,我與秋楓邂逅,劃船流連于鴛鴦湖。我記起,到達鴛鴦湖之前,我的右手手臂是有著突發(fā)的前所未有的疼痛,竟至不能順利抬起和落下的,但上岸后,我的手臂居然可以活動自如了。我歡喜著,劃船運動的確是治療手臂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秋楓和鴛鴦湖也是可以給人帶來好運的呀。
湖水清且漣漪,怎能不憶秋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