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摸魚兒》古詩詞鑒賞
作者: 董麗敏王紹艷崔承樞王質和蘭成春
【原詩】: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1)。
更能消,幾番風雨(2),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3)!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4),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5)。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6)!閑愁最苦(7)。休去倚危欄(8),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原詩作者】:辛棄疾
【導讀入境】:
時值金兵侵宋,北方淪陷,詩人不滿朝廷對他的使用,報效國家的理想,不能如愿。在淳熙六年的三月,詩人借王正之餞別的機會,滿懷憂傷地寫下這首詞。
還能經得起幾番風雨的吹打,轉眼春天又匆匆而去。愛惜春光,總怕花開太早,更何況眼前已是落花滿地。春天,你暫且停一下。聽人們說芳草鋪到天涯,歸路已斷,春天何不就此留步。我怨恨春天歸去匆匆,春天并不說話,對我不理不睬。算起來只有屋檐下的蜘蛛網,整天招惹著飄舞的楊花柳絮,殷勤地挽留著春天。
長門宮之事,約好佳期又耽誤了。陳皇后曾經因嫉妒而失寵,即使以千金高價買得司馬相如的美文辭賦,而心中的無限悲愁又向誰傾訴?喜好嫉妒的人請你們不要得意,難道你沒有看見嗎?得寵一時的楊貴妃、趙飛燕都化作了塵土!想起來以上這些都是閑愁,被閑愁纏繞最苦,不要去倚靠那高樓上的欄桿。夕陽西下,暮煙籠罩下的楊柳處是最撩人愁苦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寫餞別時所見暮春景物,聯系詞人自身遭排擠受壓抑的內心痛苦,表現了詞人對昏庸腐朽的南宋朝廷的不滿以及對國家前途的擔憂。
這首詞的特色之一是采用多種藝術技巧與手法。比如,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然現象人格化,感情化。像蛛網留春、春不語、春歸去等。又如作者繼承了《離騷》“香草美人”為比喻的傳統技巧,塑造了一個被嫉妒被排擠的女性形象——陳阿嬌。而這個形象正是堅持真理而又孤立無援的詞人形象的化身。如此便將詞人的情感表達得含蓄且深厚。
特色之二是語言的感染力極強。比如,破空第一句“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便是用充滿強烈感情色彩的語句,表現惜春的情感,顯得突兀奇警。“更能消”似從千回萬轉后迸出,筆力如虎。又如“惜花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寫因怕花早謝而不愿花早開,然而花不僅已早開,且已早謝。此處著一“何況”便將惜春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再如,下片接近結尾處以“閑愁最苦”作為感情之轉折,將以上因暮春引起的惜春、留春、怨春以及因阿嬌、飛燕、玉環引起的種種感嘆用“閑愁”二字輕輕總括,再聯系下句的“休去依危欄”句,更見出詞人內心的痛苦之難以排遣。這正與詞人另篇詞中的“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丑奴兒》)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風格上這首詞能夠化剛為柔。既表現了重大政治內容,又具有婉約的風格。詞的上片的暮春之景分明象征著南宋王朝的衰朽局勢。詞的下片先借陳阿嬌與漢武帝的故事表現自己遭妒失意的苦悶,結尾又將詞人種種情愫融入景物之中:“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表現了詞人熾熱的憂國之情。統觀全詞,在“香草美人”之哀怨后竟包含著詞人如此強烈厚重的政治感慨,這是一般擅長狹小題材的婉約詞作所不可企及的。這首詞可以稱為辛詞中具有“情致纏綿”而“詞意激切”風格的代表作,故而極受后人推崇。
【思考題】:
一些評論家說這首詞兼有豪放與婉約兩種流派之長處,試結合本詞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