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五箴五首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韓愈·五箴五首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人患不知其過①,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發之短者日益白,齒之搖者日益脫②,聰明不及于前時,道德日負于初心③,其不至于君子而卒為小人也,昭昭矣④。作《五箴》以訟其惡云⑤。
游箴
余少之時⑥,將求多能,蚤夜以孜孜⑦。余今之時,既飽而嬉⑧,蚤夜以無為。鳴呼余乎⑨,其無知乎,君子之棄而小人之歸乎⑩!
言箴
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11)。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傳(12)。幕中之辯,人反以汝為叛(13)。臺中之評,人反以汝為傾(14)。汝不懲邪(15),而呶呶以害其生邪(16)。
行箴(17)
行與義乖(18),言與法違。后雖無害,汝可以悔。行也無邪(19),言也無頗(20),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惡曷瘳(21)。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為。思而斯得(22),汝則弗思。(23)
好惡箴
無善而好,不觀其道。無悖而惡(24),不詳其故。前之所好,今見其尤(25)。從也為比(26),舍也為讎(27)。前之所惡,今見其臧(28)。從也為愧,舍也為狂。維讎維比,維狂維愧(29),于身不祥,于德不義。不義不祥,維惡之大(30)。幾如是為,而不顛沛(31)。齒之尚少(32),庸有不思(33)。今其老矣,不慎胡為(34)。
知名箴
內不足者,急于人知。霈焉有余(35),厥聞四馳(36)。今日告汝,知名之法:無病無聞,病其曄曄(37)。昔者子路,惟恐有聞(38)。赫然千載(39),德譽愈尊。矜汝文章(40),負汝言語(41),乘人不能,揜以自取(42)。汝非其父,汝非其師,不請而教,誰云不欺(43)?欺以賈憎(44),揜以媒怨(45)。汝曾不悟(46),以及于難。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寧,終其能戒。既出汝心,又銘汝前。汝如不顧,禍亦宜然。
【注釋】①患:憂慮。
②脫:脫落。
③負:違背。
④昭昭:明明白白。矣:語氣詞。
⑤訟:責備。
⑥余:我
⑦蚤:通“早”。孜孜:努力不怠。
⑧嬉(xi):游戲玩耍。
⑨嗚呼:表感嘆的語氣詞。
⑩君子之棄:為君子拋棄。小人之歸:歸屬于小人。
(11)烏:或作“焉”。烏:何。
(12)默焉:默默地。“焉”或作“然”。
(13)幕:幕府。軍隊出征,施用帳幕,所以古代將軍的府署稱為幕府。后世軍政大吏的府署亦稱幕府。《新唐書·韓愈傳》:“會董晉為宣武節度使,表署觀察推官,晉卒,愈從喪出。不四日,汴軍亂,乃去。依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堅正,綆言無所忌。”韓愈所言幕中之事,當指此時。
(14)臺:御史臺,官署名。西漢稱御史府,長官為御史大夫。東漢光武帝時不設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為長官,時稱憲臺,亦稱御史臺。歷代多相沿不改。為封建國家的監察機關。《新唐書·韓愈傳》:“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韓愈所說臺中事,似指此時。傾:傾奪,猶言競爭,爭勝。
(15)懲(cheng):戒止。邪(ye):表疑問語氣。
(16)呶呶(nao nao):多言,說話嘮叨。
(17)行:或作“悔”。《韓集補注》:“王元啟曰:“此篇專論悔之當否,作“行”,則起處言行并舉,先已自乖其例。”
(18)乖(guai):背離。
(19)邪(xie):不正當,不正派。
(20)頗(po):偏頗,不平正。
(21)曷(he):為什么。瘳(chou):病愈。
(22)斯:則。
(23)弗(fu):不。
(24)悖(bei):抵觸,不一致。
(25)尤:過失。
(26)從:跟隨。比:勾結。
(27)讎(chou):仇敵。
(28)臧(zang):善。
(29)維:句首句中語氣詞。
(30)維:乃,是。
(31)顛沛:傾倒,跌仆。
(32)齒:指年齡。
(33)庸:豈。
(34)胡:何。
(35)霈焉:象雨水豐盛那樣的。
(36)厥:其,他的。聞(wen):名聲。
(37)曄曄(yeye):明盛美茂貌。
(38)子路:孔子弟子。生于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姓仲,名由,字子路,亦字季路。性格直爽勇敢,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被任為季孫氏的家臣,后來在貴族內訌中被殺。《論語·公冶長》:“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39)赫然:顯赫的樣子。
(40)矜(jin):自負。
(41)負:自負。
(42)揜(yan):奪。
(43)云:說。
(44)賈(gu):招引,招致。賈憎:招致憎恨。
(45)媒:招致。媒怨:招致怨恨。
(46)曾:竟然。
【譯文】
人們擔憂不知自己的過錯,已經知道又不能改,這是沒有勇氣。我今年三十八歲,頭發越來越短,越來越白,牙齒越來越動搖和脫落,聰明趕不上以前,道德上也沒有達到當初的心愿,沒有達到君子的標準而終于成為小人,是明明白白的。作《五箴》來批評自己的毛病。
游箴
我少小時候,為了達到將來有很多本事,朝夕孜孜不倦。我今天,吃飽了就玩,每天啥也不干。啊呀我呀,是無知呢,還是被君子拋棄而與小人同流合污呢?
言箴
不懂得說話的人,怎可跟他說話?懂得說話的人,在沉默中已經將他的意思表達。在幕府中的辯論,人家反而認為你是背叛。在御史臺中的評論,人家反而認為你是爭勝。你不戒止,還嘮嘮叨叨地來害自己的性命嗎?
行箴
行動背離了義,言論違背了法律。后來雖然沒有危害,你還是可以后悔。行動沒有邪惡,言論也沒有過錯,該死又沒死,你后悔什么?應該后悔而不后悔,你的毛病啥時候治好?不該后悔的卻后悔了,你的長處怎么會存在?后悔的事不可補救,后悔的事不可再做。只要思考就會明白,你卻不思考。
好惡箴
沒有善處卻喜好,不看看它合不合乎道。沒有抵觸卻討厭它,也不弄清是什么緣故。以前所喜好的,今天見到了它的毛病。跟隨它是勾結,丟掉它是仇視。以前所討厭的,今天見到了它的好處。跟隨它是慚愧,丟掉它是狂妄。這仇視這勾結這狂妄這慚愧,對于自己不祥,對于道德來講是不義。不祥不義,是個大惡。像這樣做,還有不跌交的嗎?年齡尚小,豈有不思考的?今天老了,還不謹慎,要做什么?
知名箴
內部不足的,急于讓人家知道。綽綽有余,他的名聲傳遍四面八方。今天告訴你,知名的辦法:不要怕沒有名聲,怕的是名聲太大。從前的子路,惟恐出名。他的名聲卻千載顯赫,道德和聲譽更加尊貴。對自己的文章自負,對自己的言語自負,只不過是乘人家不行的時候,把名聲奪取過來。你不是他的父親,你不是他的老師,人家沒有請你你就去教人家,誰說這不是欺人?欺人招來憎恨,奪取招來怨恨,你竟然不醒悟,以致遇難。小人被侮辱,也能知道后悔。到了他安靜的時候,最后能戒掉。既出于你的心,又在你的面前寫了銘。你如果不顧這些,禍也應該降落到你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