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喜聞過齋箴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戴良·喜聞過齋箴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古之人茍有過焉,必喜人規(guī),故其德日滋;今之人茍有過焉,必忌人知,故其德日隳①。鳴呼,生今之世而可不思古之時乎?詩以箴之,其殆庶幾也已②。箴曰:
言與道違,行與道背,維背維違③,斯過之大。過豈有小,大由小積。過小而為,終累大德④。人誰無過?改之乃宜。勿病不改,病其不知。知之為美,匪聞曷以⑤。我過我聞,改之斯易⑥。何以喻我,聞過之因。獨形于喜,過乃可聞。茍挾我行,茍持我言,悻然自好⑦,莫之敢干。彼非我兄,彼非我父。孰肯拂心⑧,以賈我怒⑨。宜喜而怒,宜愛而憎,我曾不寤⑩,我過曷懲?惟古仲由,喜于聞過(11),赫然千載,令名愈播。嗟我后人,盍視前規(guī),惟仲由是師。既榜我齋,又箴我銘,有或不慎,亦忝所生。(12)
【注釋】
①隳(hui):毀壞。
②殆(dai):大概,恐怕。庶幾:差不多。
③維:因為。
④大德:猶大節(jié)。《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⑤匪:通“非”。曷:何。
⑥斯:則。
⑦悻(xing)然:惱怒的樣子。
⑧拂:違逆,違背。
⑨賈(gu):招引。
⑩寤(wu):通“悟”。
(11)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亦字季路,孔子學(xué)生。《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過則喜。’”
(12)忝(tian):有愧于。
【譯文】
古代的人如果有過錯,必定喜歡別人規(guī)勸,所以他的道德一天比一天高;現(xiàn)今的人如果有過錯,必定怕人家知道,所以他的道德一天比一天糟。啊呀!生在現(xiàn)今的時代可以不想想古代嗎?作詩來箴戒,大概差不多了吧?箴說:
言論跟道違背,行動跟道違背,總是違背,這個過錯是很大的。過錯難道有小的嗎?大的由小的積累而成。因為過錯小而去做,最終是連累大節(jié)的。人誰沒有過錯?改了才對。不要擔(dān)憂不改,要擔(dān)憂不知。知道改過是好的,不聞聽過錯怎能知道過錯?我的過錯我聽說了,改了才容易。拿什么讓我明白,聞聽過錯的條件?自己表現(xiàn)出喜悅,才能聞聽自己的過錯。如果堅持我的行為,如果堅持我的話,對別人的話表示惱怒,認為自己一切都好,沒有人敢冒犯你。他不是我的兄長,他不是我的父親,誰肯違背你的心,來招惹我的憤怒?應(yīng)該喜的卻怒了,應(yīng)該愛好的卻憎惡,我竟然不悔悟,我的過錯怎能改掉?只有古代的仲由,喜歡聞聽自己的過錯。千載之間大名鼎鼎,美名傳得更遠。嘆息我們這些后人,為什么不看看前代的榜樣,把仲由當(dāng)作自己的老師?既在我的齋上寫了“喜聞過”,又寫了《喜聞過齋箴》,如果有不謹慎的地方,也對自己的父母感到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