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華《文史通義》中國名著簡介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顧志華《文史通義》中國名著簡介

作者: 顧志華

《文史通義》內篇六卷、外篇三卷、補遺、補遺續各一卷,一百五十余篇,清章學誠著。這是一部縱論文史,品評古今學術的著作,全書匯集了作者研究文史之學的心得,有破也有立,對后人的啟發很大。在中國史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章學誠,字實齋,號少巖,浙江會稽人。生于1738年(乾隆三年),卒于1801年(嘉慶六年),年六十四。他是清代杰出的史學評論家。在考據學盛行的乾嘉時代,他不埋頭于故紙堆,敢于獨樹一幟,大力提倡文史校讎之學,發表了許多很有價值的看法。雖然得不到世人的重視,仍不為所動,孜孜以求。他一生著作很多,撰述了《文史通義》、《校讎通義》,編寫了《和州志》、《永清縣志》、《湖北通志》等,《文史通義》是他的代表作。章學誠的著作生前未刊行,1832年(道光十二年)才由他的次子華紱首次刻印《文史通義》和《校讎通義》兩書,共十一卷。1921年劉承干的嘉業堂匯刻其全部著作為《章氏遺書》五十卷,1922年四川省立圖書館的《圖書集刊》又載有《章氏遺書逸篇》,他的著作大體上已收羅完備。章學誠的一生并不得志,他直到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四十一歲時才中了進士,但并沒有做官,一直靠替人修書作幕客過活。《文史通義》的撰述開始于1771年至1772年(乾隆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到他去世時還未全部完成,前后經歷了三十年的時間,可以說是一生精力的結晶。章學誠對史學的貢獻很大,主要表現在對當時脫離實際學風的批判和關于史書修撰的看法上。他的這些觀點,都已經充分反映在《文史通義》這部著作中了。

在《文史通義》中,章學誠系統地闡述了自己對史學的見解。他竭力主張史學要經世致用,既反對空談義理,又反對專務考索。史學是記人記事記載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一門學問,不能離開當時的社會實際。他批評惠棟、戴震等學者治學脫離政治脫離實踐的偏向,重視史學的教育作用,要求史學為鞏固封建統治服務。《文史通義》開頭兩卷中的《易教》、《書教》、《詩教》、《經解》、《原道》、《原學》、《浙東學術》等篇,從不同角度來論述史學的意義,很有價值。他強調“史學所以經世,固非空言著述也”(《浙東學術》),力圖扭轉當時不良學風,這種勇敢的戰斗精神是很可貴的。他提出“六經皆史”的看法(《易教》),認為“盈天地間,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學”(《報孫淵如書》),擴大了史學的范圍。自漢代提倡尊孔讀經以來,歷代統治者一直將“六經”捧得很高。章學誠把“六經”看作是史,這就打破了封建經典的偶象,恢復了它的本來面目。他還進一步主張“道器合一”(《原道》),做到理論、史料結合,更是體現了經世致用的主張。在史書修撰上,章學誠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把史籍區分為“撰述”和“記注”兩大類(《書教》),“撰述”是著作,自成一家之言,如班固的《漢書》,司馬光的《通鑒》,“記注”則是纂輯,是材料的排比,如劉歆賈護的《漢記》、劉恕、劉攽、范祖禹的《長編》。長期以來,我國史籍大都按史體進行分類,如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章學誠按其功用來分類,既指出兩者缺一不可,各有用處,又同時說明“撰述”的價值遠高于“記注”,這是很正確的。章學誠十分強調史學的發展,歷史是前進的,史學也要隨之而變化,要“傳古”、“通今”(《答客問》),要批判繼承過去的東西,不能拜倒在古人的腳下。他認為中國歷史著作的體裁,從《尚書》變為《春秋》,《春秋》變為《史記》、《漢書》,都有它們的進步性。他主張“詳近略遠”(《為畢制軍與錢宮詹論續鑒書》),主張編寫通史,他特別稱頌司馬光和鄭樵,肯定他們的貢獻,這些都是很有見地的。唐代著名的史學評論家劉知幾曾提出史書的修撰者必須具備才、學、識“三長”的看法。章學誠在劉知幾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指出“三長”還不夠全面,治史者必須要有“史德”,所謂“史德”,就是“著書者之心術”(《史德》),這就是指史家作史能否忠實于客觀事實,做到善惡褒貶務求公正的一種品德。章學誠要求史家培養“史德”,端正心術,能客觀地去觀察事物,如實地反映歷史發展真相,不能根據私人的好惡任意加以褒貶,這是值得肯定的。他的“四長”說對我們今天治史工作者來說,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章學誠是我國方志學的奠基者。他提高了方志在史學中的地位,闡明了方志的性質、內容和體例。方志是由古代圖經發展而成的。自宋以后,方志漸多。但是從來目錄學家一直把它收入地理書類,認為它的作用只是考查山川形勢,風俗民情而已。章學誠對方志學的貢獻,首先是確定了方志的性質,“志乃史體”(《答甄秀才論修志第一書》)是歷史而非地理,是以地區為中心的史書。他一再強調“有天下之史,有一國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傳狀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譜牒,一家之史也;部府縣志,一國之史也;綜紀一朝,天下之史也”(《州縣請立志科議》)。所謂“天下之史”,就是國史,綜記全國。“一國之史”,就是方志,專載一方。方志與國史有密切關系,可為國史之取裁,這就大大提高了方志的地位。章學誠規定了方志的內容應該以記載歷史文獻為主。對于方志的體例,也有獨創的見解。他認為搞方志“必立三家之學”,即“仿紀傳正史之體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體而作掌故,仿文選文苑之體而作文征”(《方志立三書議》)。章學誠的這些主張,曾經貫徹在他晚年所編的《湖北通志》里,但由于他中途去職,反對他的人,把他所修的通志原稿,全部加以竄改,原書沒有能夠流傳下來,這是很可惜的。

《文史通義》集中地反映了章學誠在學術上的造詣,總結了他杰出的史學成就。書中有許多精辟的見解,但也存在著不少封建糟粕。如他在《文史通義》的《婦學》、《婦學篇書后》、《詩話》等一些篇章中,明顯地表現出維護封建道德,宣揚封建倫理的思想。在對待維護封建統治等根本問題的見解上,也表現了一些階級偏見和時代局限。

《文史通義》是一部未完成之作。由于它沒有一個嚴密的著述義例,大多為應時借題而作,外篇更是以平時讀書隨感、序言題跋等形式來闡述自己的學術主張,所以內容比較龐雜,組織比較松弛,這也是一個缺點。《文史通義》的版本很多,1832年(道光十二年)他次子華紱首次刻于大梁,共有內篇五卷,外篇三卷。以后杭州、廣州、貴州等地都有內容相同的刻本,其中以道光末廣州伍崇曜《粵雅堂叢書》的重刻本影響較大。光緒年間,江標《靈鶼閣叢書》中收有《文史通義補編》一卷,但所補不多。直到1921年嘉業堂劉氏刻印《章氏遺書》五十卷。內《文史通義》增加內篇一卷,補遺八篇。這個《文史通義》刻本,收羅比較齊全,但是和華紱的大梁本差別較大,外篇三卷內容完全不同,它是根據舊抄本并依王宗炎所編的目錄編定的。這以后,上海廣益書局、全民書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均有刻本,商務印書館收入《叢書集成初編》,中華書局收入《四部備要》。解放后,1956年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劉公純的新標點本。此本根據《章氏遺書》本排印,增補了1922年四川省立圖書館《圖書集刊》登載的《章氏遺書逸篇》作為補遺續。這個本子雖然比較完備,但可惜的是大梁本的外篇三卷完全沒有收入,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1961年,中華書局又重印了《文史通義》,除前言略作修改外,內容完全未動。希望今后能有更好的本子出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老司机久久影院|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免费无码黄动漫在线观看| 你懂的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色眯眯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在线视频www| 久久久久大香线焦| 波多野结衣不打码视频|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99久久精品国产片久人|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顶级欧美色妇xxxxx| 在线电影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污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成年女人黄小视频|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人妻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日本三级中文字版电影|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www.色天使|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福利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综合社区国产|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