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命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李覯·命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宜失而失,斯謂之正①。宜得而失,斯謂之命。身之未修,責命可乎?謹爾攸趍②,惟道之圖。命之不諧③,躁乎則惑。慎爾食息④,躁爾之賊⑤。得失不言,吾道孰辨。臧之否之⑥,繄我之愿⑦。言不以道,幸其哀己⑧。食而搖尾,彼獸之恥。非道而哀,尚盍恥之⑨。矧其無益⑩,祗辱奚為(11)。三十曰壯,圣人以立(12)。先迷無悔,今是猶及。早詩夜書,以遨以娛(13)。戒之勿渝(14),天其舍諸(15)。
【注釋】
①斯:此。
②爾:你。趍(qu):同“趨”。攸趍:所趨,所向。
③諧:和諧,指順利。
④爾:你。食息:吃飯和休息。
⑤爾:你。
⑥臧(zang):表揚。否(pi):批評。
⑦繄(yi):是。
⑧哀:憐憫。
⑨盍(he):為何。
⑩矧(shen):況且。
(11)祗(zhi):只,僅。奚為:何為。
(12)圣人:指孔子。《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13)遨(ao):游。
(14)渝:變,改變。
(15)諸:“之乎”的合音。
【譯文】
該失去的失去了,這叫做正常。該得到的卻失去了,這叫做命。自身不進行修養,責怪命運可以嗎?對你的趨向要謹慎,只追求道。命運不順利,急躁則是不明事理。對你的飲食休息要謹慎,急躁是你的蟊賊。對正確與錯誤不談論,我們的學說怎能弄明白?該表揚的表揚,該批評的批評,才是我的心愿。言論脫離了道,僥幸求人可憐自己。吃東西就搖尾巴,像獸類那樣無恥。脫離了道而求人可憐,還為什么不感到可恥。況且它是無益的,只侮辱了自己,還為什么去做?三十歲就是壯年了,孔子在這時候已經有所成就。以前錯了不要后悔了,今天對了還來得及。早晚讀詩讀書,沉浸在其中。警戒它,不要改變,天怎么能拋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