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全集《張骼、輔躒挑戰楚軍》原文賞析與注解
張骼、輔躒挑戰楚軍
(襄公二十四年)
【題解】
春秋時代打仗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前奏,就是兩軍正式交戰之前,先派出猛將前往敵陣挑戰,沖殺一氣,一來打探一下對方的虛實,二來壯大自己的軍威。這次棘澤之戰,晉軍方面的將領張骼、輔躒就攤上了這個任務。
【原文】
冬,楚子伐鄭以救齊,門于東門,次于棘澤。諸侯還救鄭。晉侯使張骼、輔躒致楚師,求御于鄭[114]。鄭人卜宛射犬,吉。子大叔戒之曰:“大國之人,不可與也[115]。”對曰:“無有眾寡,其上一也[116]。”大叔曰:“不然,部婁無松柏[117]。”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使御廣車而行[118],己皆乘乘車[119]。將及楚師,而后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120]。近,不告而馳之。皆取胄于櫜而胄,入壘,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挾囚。弗待而出。皆超乘,抽弓而射。既免,復踞轉而鼓琴,曰:“公孫!同乘,兄弟也。胡再不謀[121]?”對曰:“曩者志入而已[122],今則怯也。”皆笑,曰:“公孫之亟也[123]。”
【注釋】
[114]求御于鄭:向鄭國要求派遣駕車的人。因在鄭國作戰,鄭國人熟悉地形、道路。
[115]與:敵,抗禮。
[116]上:指在車左車右之上。
[117]部婁:小土山。
[118]廣車:攻敵之車。
[119]乘車:平時所乘的戰車。
[120]轉:車軫,即車后橫木。
[121]再不謀:連續兩次不商量。
[122]曩:前一次。
[123]亟:急。意為馬上進行報復。
【譯文】
冬天的時候,楚康王進攻鄭國以救援齊國,進攻東門,駐扎在棘澤。諸侯回軍救援鄭國。晉平公派遣張骼、輔躒向楚軍單車挑戰,向鄭國求取駕馭戰車的人。鄭國人占卜的結果是派遣宛射犬去吉利。子太叔告誡宛射犬說:“對大國的人不能和他們平行抗禮。”宛射犬回答說:“不論兵多兵少,御者的地位在車左車右之上是一樣的。”太叔說:“不是這樣。小土山上沒有松柏。”張骼、輔躒兩個人在帳篷里,讓宛射犬坐在帳篷外,吃晚飯,才讓宛射犬吃。讓宛射犬駕馭進攻的車前進,張、輔二人卻各自坐著自己平日的戰車,將要到達楚軍營盤,然后才登上宛射犬的車子,二人均蹲在車后邊的橫木上彈琴。車子駛進楚營,宛射犬沒有告訴這兩個人就疾馳而進。這兩個人都從袋子里拿出頭盔戴上,進入營壘,都下車,把楚兵抓起來扔出去,把俘虜的楚兵捆綁好或者挾在腋下。宛射犬不等待這兩個人而獨自驅車出來,這兩個人就都跳上車,抽出弓箭來射向追兵。脫險以后,張、輔二人又蹲在車后邊橫木上彈琴,說:“公孫,同坐一輛戰車,就是兄弟,為什么兩次都不打一下招呼?”宛射犬回答說:“從前一心想著沖入敵營,這次是心理害怕敵軍多,顧不上商量。”兩個人都笑了,說:“公孫是個急性的人啊!”
【評析】
通常情況下,進行挑戰的戰車成員都是合作過多年的戰友,并且配合得很默契。然而這次晉軍派出的挑戰戰車,卻由晉、鄭兩國人員組成。車左和車右由晉國出,車御則由鄭國出。用鄭國的車御,本來是打算彌補晉國不熟悉地形的缺陷,不曾想卻引出來挑戰成員之間的矛盾。
晉國是大國,更何況這次專門為救鄭國而來,所以頤指氣使、趾高氣揚。兩國將士合作,晉國人小看鄭國的車御,這樣的話很容易導致失敗。鄭國的子大叔從大局出發,告誡車御宛射犬不要與晉人較勁。宛射犬則是從將士的個人尊嚴出發,認為乘同一輛戰車,協同作戰,就應該平等。
后來發生的事情果然不出子大叔所料,晉國人在宛射犬面前,態度驕橫無禮。晉人的傲慢行為,讓宛射犬很是郁悶,既然晉人旁若無人,宛射犬駕車也就自行其是。他駛入敵陣前事先沒告訴晉人,返回時也不等待,弄得晉人很被動。幸虧二人也是英勇善戰之輩,要不然的話,能否回得來還真是不好說。
宛射犬戲弄了二人,其實也被二人的勇武折服。張、輔二人脫險后,也認識到宛射犬也非等閑之輩。因此,二人一改先前驕橫無禮的態度,開始以平等的態度與宛射犬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