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全集《師曠論衛人出其君》原文賞析與注解
師曠論衛人出其君
(襄公十四年)
【題解】
師曠的這番言辭,是針對衛國百姓驅逐了殘暴昏庸的衛獻公而說的。衛國百姓趕走了衛獻公,可以說是“水可以覆舟”的一個事例,假如站在統治者的角度,就稱得上是真正的“犯上作亂”了。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這是不是就是亂世之中的一線光明呢?
【原文】
祁師曠侍于晉侯[29]。晉侯曰:“衛人出其君[30],不亦甚乎?”對曰:“或者其君實甚。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之祀[31],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32],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33],使師保之[34],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35],諸侯有卿[36],卿置側室[37],大夫有貳宗[38],士有朋友[39],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眼昵[40],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41],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42]。
【注釋】
[29]師曠:晉國樂師。晉候;指晉悼公。
[30]出:驅逐。
[31]匱:缺乏。
[32]司牧:統治,治理。
[33]貳:輔佐大臣。
[34]師保:本指教育和輔導天子的師傅,這里的意思是教導保護。
[35]公;僅次于天子的最高爵位。
[36]卿:諸侯的執政大臣。
[37]側室:庶子。這里指側室之官。
[38]大夫:比卿低一等的爵位。貳宗:官名。由大夫的宗室子弟擔任。
[39]士:大夫以下、庶民以上的人。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
[40]皂、隸:都是奴隸中的一個等級。牧:養牛人。圉:養馬的人。
[41]賞:贊揚。
[42]革:改。
【譯文】
師曠隨侍在晉悼公身邊。晉悼公說;“衛國人驅逐了他們的國君,這不是太過分了嗎?”師曠回答說:“也許是他們的國君確實太過分了。賢明的國君要獎賞好人而懲罰惡人,撫育百姓像撫育兒女一樣;容納他們像大地一樣;民眾侍奉他們的國君,熱愛他像熱愛父母一樣,敬仰他如對日月一樣;崇敬他如對神明一樣,畏懼他如對雷霆一樣,難道能把他驅逐出去嗎?國君是神明的主祭人,是民眾的希望。如果使民眾的生計困乏,神明失去祭祀,老百姓絕望,國家失去主人,哪里還用得著他?不驅逐他干什么?上天生下百姓并為他們立了國君,讓國君治理他們,不讓他們喪失天性。有了國君又替他設置了輔佐的人,讓他們教導保護他,不讓他越過法度。所以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設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平民、工匠、商人、奴仆、養牛人和養馬人都有親近的人,以便互相幫助。善良的就贊揚,有過錯則糾正、有患難就救援,有過失就改正。
【原文】
自王以下各有父子兄弟以補察其政。史為書[43],瞽為詩[44],工誦箴諫[45],大夫規誨[46]。士傳言[47],庶人謗[48],商旅于市[49],百工獻藝[50]。故《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51],官師相規[52],工執藝事以諫。’正月孟春[53],于是乎有之[54],諫失常也[55]。大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于民上[56],以從其淫而天地之性[57]?必不休矣。”
【注釋】
[43]史:太史。為書:記錄國君的言行。
[44]瞽:古時用盲人作樂師。為詩:作詩諷諫。
[45]工:樂工。誦:唱或誦讀。箴諫;用來規勸諷諫的文辭。
[46]規誨:規勸開導。
[47]傳言:傳話。
[48]謗:公開議論。
[49]商旅:商人。于市:指在市場上議論。
[50]百工:各種工匠,手藝人。
[51]遒人;行令官,指宣令官。木鐸:木舌的鈴。徇:巡行宣令。
[52]官師:官員。
[53]孟春:初春。
[54]有之:指有遒人宣令。
[55]失常:丟掉常規。
[56]肆:放肆,放縱。
[57]從:同”縱”,放縱。
【譯文】
從天子以下,人們各自有父兄子弟來觀察和補救他們行事的得失。太史記錄國君的言行,樂師寫作諷諫的歌詩,樂工吟誦規諫的文辭,大夫規勸開導。士向大夫傳話,平民公開議政,商人在市場上議論,各種工匠呈獻技藝。所以《夏書》說:‘宣令官搖著木舌鈴沿路宣告,官員們進行規勸,工匠呈獻技藝當作勸諫。’正月初春,這時就有了宣令官沿路宣令,這是因為勸諫失去了常規。上天十分愛護百姓,難道會讓一個人在百姓頭上任意妄為、放縱淫亂而背棄天地的本性嗎?一定不是這樣的。”
【評析】
國君從來都被塑造成神的形象,仿佛他就是真理和神明的代言人;只有他是聰敏無敵的,百姓則是愚蠢笨拙的一群人。衛國國君被趕走,說明百姓同樣也是可以給國君上課,教他怎樣行使權力的。法度的有效范圍不僅包括百姓,同樣也應當包括國君及其臣僚。只講國君的高貴,只講他們才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實際上就是讓他們逍遙于法度之外,讓他們有超越法度的特權,這就失去了社會公正的基本前提。
能像師曠那樣,在君權神圣、各國君主忙于擴充自己實力的時代,敢于當著國君的面提出民貴君輕的觀點,的確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