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四章·修德》翻譯與解讀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修德》翻譯與解讀
善建者不拔01,善抱者不脫02,子孫以祭祀不輟0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04;修之于家,其德有馀05;修之于鄉,其德乃長06;修之于邦,其德乃豐07;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08。
故以身觀身09,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10?以此11。
今 譯
善于立德者,不拔其根;善于抱持其德者,不會解脫。這樣子孫世代祭祀先祖宗廟就不會斷絕。修德其身,則真實無偽;修德其家,則積善有馀慶;修德其鄉,為一鄉所尊;修德其國,澤及其人更多;修德于天下,惠及其人更加普遍。
所以,以我身立德,示范他人立德;以我家立德,示范他家立德;以我鄉立德,示范他鄉立德;以我邦立德,示范他邦立德;以我之天下立德,示范域外天下立德。我是怎么知道天下的呢?就是使用這種方法。
評 議
本章主旨在于勸善立德。老子勸導人君要“善建”、“善抱”,為身為家為鄉為邦為天下立德。老子認為積善成德,子孫即能祭祀不絕,久視長存。宋代林希逸認為老子勸人立德的方法就是:“即我一身而可以觀他人之身,即我一家而可以觀他人之家,即我之鄉而可以觀他人之鄉。推之于國于天下皆然,言道之所用皆同也。以此者,道也。以道而觀,則天下無不然?!?《老子鬳齋口義》)這里“以觀他人之鄉”之“觀”字,是“示范”之意。只有這樣解讀林希逸這段文字,才是正確。
注釋
01 建:立也 (河上公說)。拔:引拔也 (河上公說)。句謂:善于立德的人,不拔德根。
02 抱:抱持。楚簡本作“?!?各本皆作“抱”?!∶?解脫 (河上公說)。句謂:善于抱德者,不解脫。
03 輟:楚簡本作“頓”。韓非《解老》、帛書乙本作“絕”。嚴遵本、王弼本、傅奕本作“輟”。句謂:子孫世代祭祀先祖宗廟,不會停絕。按意謂能久視長存。
04 真:真實。林希逸曰:“修諸身,則真實而無偽?!?br>
05 家:吳澄曰:“家者,一身之上,九族之內?!薄♀?馀慶。林希逸曰:“修諸家,則積而有馀慶?!?br>
06 長:有二解:其一,尊也。林希逸曰:“修諸鄉,則為一鄉之所尊?!逼涠?加長也。吳澄曰:“長者,視一家又加長也?!?br>
07 豐:盛也。林希逸曰:“修諸國,則其及人者愈盛。”
08 普:遍也,普博也 (河上公說)。楚簡本、帛書乙本 (甲本缺)、傅奕本作“溥”。韓非《解老》、河上公本、嚴遵本、王弼本皆作“普”。
林希逸曰:“修諸于天下,則其及人也愈遍。”
吳澄曰:“修之于家于鄉于邦于天下者,自近及遠,人人各修其德也。”
09 觀:示范。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曰:“觀,示也?!?br>
10 之:楚簡本、韓非《解老》、帛書乙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皆作“之”。嚴遵本作“其”。王弼本無“之”字。
11 以此:謂就用這種方法觀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