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4844】資治通鑒
(《微經(jīng)典》編委會編著,江蘇鳳凰美術(shù)出版社,10萬字,2015年5月第1版,12.8元)
△周紀:三家分晉、商鞅變法、六國合縱;秦紀:荊軻刺秦、初并天下、巨鹿決戰(zhàn);漢紀:七國之亂、王莽篡權(quán)、劉秀稱帝、黃巾起義、赤壁鏖戰(zhàn)、曹丕稱帝、劉備托孤、平定南中、首次北伐;晉紀:西晉一統(tǒng)、淝水之戰(zhàn)、楊廣奪寵、煬帝奢靡、攻克長安;唐紀:玄武之變、武氏稱皇、祿山起兵、黃巢兵敗。
〇《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史學(xué)家司馬光主編的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萬字,以時間為綱,以事件為目,記載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訖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計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書中以戰(zhàn)國至五代期間的史事為發(fā)展脈絡(luò),生動地敘述了帝王將相們的治國為政之道、待人處世之理,以及生死悲歡之態(tài),深入地探討了秦、漢、晉、隋、唐等統(tǒng)一王朝和戰(zhàn)國七雄、三國鼎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分裂政權(quán)的盛衰之由。
〇《通鑒》在收集史料、考訂事實、編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潤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編年體史書的最高成就,一向為史學(xué)界所推薦。
〇攻克長安:恭皇帝義寧元年。冬,十月,辛巳,淵至長安,營于春明門之西北,諸軍皆集,合二十余萬。淵命各依壁壘,毋得入村落侵暴。屢遣使至城下諭衛(wèi)文升等從欲尊隋之意,不報。辛卯,命諸軍進圍城。甲午,淵遷館于安興坊。甲辰,李淵命諸軍攻城,約“毋得犯七廟及代王、宗室,違者夷三族!”孫華中流矢卒。十一月,丙辰,軍頭雷永吉先登,遂克長安。軍士將登殿,思廉厲聲呵之曰:“唐公舉義兵、匡帝室,卿等毋得無禮!”眾皆愕然,布立庭下。淵迎王于東宮,遷居大興殿后,聽思廉扶王至順陽閣下,泣拜而去。思廉,察之子也。淵還,舍于長樂宮,與民約法十二條,悉除隋苛禁。淵之起兵也,留守官發(fā)其墳?zāi)梗瑲湮鍙R。至是,衛(wèi)文升已卒。戊午,執(zhí)陰世師、骨儀等,數(shù)以貪婪苛酷,且拒義師,俱斬之,死者十余人,余無所問。
(2020年7月19日上午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