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惡如仇》名言名句解讀
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遷就,少遷就則失從違之正。
【注釋】
少:稍,稍微。從違:依從或違背,也可指取舍。
【譯文】
當是非正邪混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立場堅定而鮮明,不可有一絲的含糊和遷就,否則就會作出不正確的選擇和取舍。
【道理】
對于他人之言語的洞見,是基于對人生在世究竟的明了;然后就能有一以貫之的人生信念、浩蕩磅礴的精神氣概。
嫉惡如仇
《晉書》中記載了一位名叫傅咸的官員,歷經晉武帝、晉惠帝兩朝,為人正派,敢于忠諫,深得武帝賞悅。惠帝初期,傅咸曾數次規勸權臣楊駿還政與惠帝。然而最為人所稱道的還是他彈劾奢侈浪費的皇親國戚一事。
根據史書記載,當時“天下荒亂,百姓餓死”,然而惠帝身在宮闈,不知民生疾苦,聽聞百姓無米可炊時還說:“何不食肉糜?”啼笑皆非的傅咸將百姓之事詳細講給惠帝聽后,直言不諱地奏請處罰奢靡無度的大臣公卿。然而,當權的豪門貴族并未將他放在眼里,傅咸便多次上書,并言明“奢侈之費,甚于天災”。在他的不斷勸諫下,惠帝終于下令罷免了一部分官員。據《晉書·列傳第十七》記載,他還曾赴多地考察民情,奏免豪族大官多人,一時間“京都肅然,貴戚懾伏”。百姓贊其“嫉惡如仇”。
清費丹旭《紫綬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