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與寫作
【3634】我的閱讀與寫作
(梁衡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1萬字,2016年3月第1版,39元)
△共3個部分:①我的閱讀;②我的寫作;③序與跋。
○我的閱讀經歷:①關于詩歌的閱讀;②關于散文的閱讀;③關于科學知識的閱讀;④關于理論和學術經典的閱讀;⑤有閱讀,人不老。
○一個作家的寫作是由兩大背景決定的,一是他的生活,二是他的閱讀。
○古典散文中除司馬遷、唐宋八大家這兩個高峰外,還有一頭一尾。一是漢賦,一是明清筆記小品。
○一般約十畝草地才能養活一只羊,我就是一頭閱讀散養的羊。
○人面對一物會有三念:占有的欲望、冷靜的思考和愉悅的欣賞。
○閱讀就是思考。閱讀的時候,心境是平靜的、嚴肅的,也是美好的、向往的。
○文章大家毛澤東:思想與氣勢、說理與用典、諷刺與幽默、通俗與典雅、功過與才藝。打天下靠筆桿子,治天下更要靠筆桿子。
○消費型的圖書與積累型的圖書。
○書籍是我們視接千載、心通四海的橋梁,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證。
○一個民族或世界的偉人,必定是一個知識分子、一個讀書人,一個讀書最多的人。
○不讀書愚而可哀,只讀書迂而可惜,讀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形式愈完備,愈煩瑣,生命就愈僵化,愈近停止。
○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
○“辦事兼傳教”兩個人:范仲淹與曾國藩。
○凡古今文章,從作者角度分有兩大類:一類是文人、專業作家,如司馬相如、李白、王勃等;第二類是政治家、思想家,如賈誼、諸葛亮、韓愈、梁啟超、毛澤東。
○人生在世有三樣東西繞不過去。一是誰能沒有坎坷挫折;二是任你有多少輝煌也要消失,沒有不散的宴席;三是人總要死去,總要離開這個世界。
○書籍改變世界,讀書改變人生。讀書是為了生命的完整。閱讀有六個層次:追求刺激、休閑、信息、知識、思想和審美。文章不是寫給人看的而應是寫給人背的。圖書積累會影響一國國運。一本書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世界的命運。
○先進文化應具備四個特點:積累性、批判性、創造性、普及性。
○“語不驚人死不休”,篇無新意不出手。
○黑箱法、燈籠法、燈塔法。
○新聞的本質是信息,文學的本質是藝術。
○文化是一切社會財富的總和,但一般特指精神財富。
○人活著就是尋求新的東西,生命是新的增長,生活是新的發現。
○中學生(青年)立身的四大支柱:情感、理想、人格、審美。
○現在官場道德之壞主要表現是:私、貪、假、惰、媚。對癥下藥開了十味藥方,這就是:為公、為民、誠實、敬業、廉潔、獨立、堅定、謙虛、坦蕩、淡泊。“以夷為師”。“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