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徐章二先生教人》譯文與賞析
徐章二先生教人
徐章二先生教人
【原文】
徐仲車[1]先生為楚州教授,每升堂[2]訓諸生曰:“諸君欲為君子,而勞己之力,費己之財,如此而不為,猶之可也;不勞己之力,不費己之財,何不為君子?鄉人賤[3]之,父母惡[4]之,如此而不為可也;鄉人榮之,父母欲之,何不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為小人者,未之有也?!背啥紱_退處士章詧[5]隱者,其學長于《易》、《太玄》,為范子功解述大旨,再復《摛》詞曰:“‘人之所好而不足者,善也;所丑而有余者,惡也。君子能強其所不足而拂[6]其所有余,則《太玄》之道幾[7]矣?!俗釉迫柿x之心,予之于《太玄》,述斯而已?;蛘呖嗥渌糩8],艱其言,迂溺其所以為數,而忘其仁義之大,是惡足以語道哉!”二先生之教人,簡易明白,學者或未知之,故表出于此。
【注釋】
[1]徐仲車:名積,字仲車,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幼喪父,因父名石,終身不用石器,遇石從不踏。著有《節孝語錄》、《節孝集》。[2]升堂:開堂講學,給學生上課。[3]賤:輕賤;鄙視。[4]惡:厭惡;討厭。[5]章詧(chá):字隱之,雙流(今屬四川)人,博通經學。仁宗末,賜號沖退處士。著有《發隱三篇》。[6]拂:去除,摒棄。[7]幾:可以達到。[8]苦其思:為其精深的思想而困惑。
【譯文】
徐仲車先生曾是楚州(今江蘇淮安)州學教授,每次開堂講學的時候就會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想成為君子,如果為此而耗費了你的體力和錢財,你不想做君子還說得過去;如果沒有耗費你的精力,也沒有破費你的錢財,為什么不去做君子呢?如果鄉里的人都輕賤君子,父母也厭惡君子,因此你不愿成為君子,這樣也說得過去;如果鄉里的人稱贊君子,父母也希望你能夠成為君子,為什么不去當君子呢?”他還說:“說的是善意的話,做的是好事,思考的是善良的事,這樣都不能成為君子,那么就沒有君子了;說的是惡意的話,做的是惡事,思考的是壞事,這樣都不能成為小人,那就沒有小人了?!背啥紱_退居士章詧隱者,非常善于研究《易》、《太玄》,他為范子功講解其中的要旨,并用《摛》中的詞解釋說:“‘對于人來說,好而從不滿足即是善;丑而有余即是惡。如果君子能增強其所不足的東西,而摒棄其多余的東西,那么對于《太玄》中所講的道理就可以完全領悟了。’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仁義之心,我對于《太玄》,也不過是講述這些罷了。有的人有時會困惑其精深的思想,有時會被其晦澀的語言所難倒,有時會沉溺于它所講的術數,而忘記了仁義的重要性,這樣的人,怎么能夠給他講哪些大道理呢?”以上這兩位先生教導人的方法簡易明白,而學習的人有的還不知道這些,所以我把他們的事跡記述于此。
【評析】
本文記載了楚州州學教授徐仲車和成都人章詧教學的故事,稱贊他們是好老師。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比欢虒W不是填鴨,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循循善誘,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徐仲車教導學生要做君子,就是用對比的方法,指出成為君子既不費力又能得到稱贊,為什么不做君子呢?這就比只會講大道理的老師教學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