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鑒賞
作者: 王熙珩
聶魯達
因為你,當我佇立在鮮花初綻的花園旁邊時,春天的芬芳使我痛楚。
我已忘卻你的芳容,也不記得你的纖手,更不記得你的朱唇如何親吻。
因為你,我喜愛睡臥在公園里的白色雕像,那些白色的雕像默然無聲,兩眼一無所見。
我已忘卻你的聲音——你歡樂的聲音;我已忘卻你的雙眸。
有如鮮花離不開花香,我割不斷對你的朦朧記憶。我就象一處一直在疼痛的創傷,只要你一加觸碰,立刻會使我遭受莫大的傷害。
你的脈脈柔情纏繞著我,有如青藤攀附著陰郁的大墻。
我已忘卻了你的愛,可我卻從每一個窗口里隱約地看到你。
因為你,夏季沉悶的氣息使我痛楚。因為你,我又去留意燃起欲望的種種標志,去窺視流星,去窺視一切墜落的事物。
(林光 譯)
散文詩,是情感之樹結出的色味彌鮮的花果。
愛,是別后或失卻后曉風殘月凝就的憂郁和渴望的痛楚。
巴·聶魯達的散文詩《愛》,正是以它色味彌鮮的情韻和難以排遣的憂郁、痛楚的情愛,深深打動讀者的心。讀著它,“愛戀”頓時幻成了一弘冰下流泉,緩緩地融瀉于我們的心田……
本文先以洗練、簡潔、流暢的語言開宗明旨:“因為你,當我佇立在鮮花初綻的花園旁時,春天的芬芳使我痛楚。”這就把一位看花落淚、沉緬于舊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生動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同時為全文定下了柔郁而凝重的抒情基調。
緊接著,相思之弦碰觸出昨日的“芳容”、“纖手”和“朱唇”,震顫出一曲似忘卻而實難忘卻的記憶的情歌。這便自然地引出那“歡樂的聲音”、那明媚的“雙眸”,那“脈脈的柔情纏繞著”的“我割不斷”的“對你的朦朧記憶”。至此,作者把如同“青藤攀附著陰郁的大墻”的“愛戀”,借似“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斷續”筆法,委婉而又直率地渲泄了出來。
最后,作者又讓相思者心戀的流泉從春流到夏——夏季之“沉悶”并不能使愛劃上句號,反而激起新的痛楚,于是“我”開始去尋找一種新的發泄方式:“去留意燃起欲望的種種標志,去窺視流星,去窺視一切墜落的事物。”
前呼后應,反復吟詠,使作品的抒情氛圍愈益濃郁。“因為你……使我痛楚”前后反復,首尾呼應;“我已忘卻你”三句又在文間反復吟詠,從而把無限思戀的情感意緒渲染得愈來愈濃,并表現得一波三折,抑揚有致。
明暗互襯,虛實相生,是作品抒情寫意的又一特點。明言“忘卻”是虛,暗寫愛極而不能忘卻的“痛楚”是實。由“忘卻”而生出一種詩意的朦朧,由“忘卻”而生出一份欲說還休的含蓄。忘卻和記憶,忘卻和懷念,正好在相反相成之中映照出抒情主人公那種深摯而美好的愛情。
結尾一段亦是匠心獨運的。作品寫“我”留意于“夏季沉悶的氣息”中那“燃起欲望的種種標志”,最后讓眩目的流星照亮低回沉郁的情思,讓墜落的事物昭示新生,這就更能“燃”起愛之憧憬、愛之熱望。精妙的結句留給讀者的正是悠長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