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后人群附和》經(jīng)典解讀
王國維《人間詞話·后人群附和》經(jīng)典解讀
后人群附和
自竹垞痛貶《草堂詩余》而推《絕妙好詞》,后人群附和之。不知《草堂》雖有褻諢之作,然佳詞恒得十之六七。《絕妙好詞》則除張、范、辛、劉諸家外,十之八九,皆極無聊賴之詞。古人云:小好小慚,大好大慚,洵非虛語。
《草堂詩余》一書當成于慶元(南宋寧宗年號,1195-1200)以前,南宋何士信所編之詞選,詞作多宋詞,兼得小部分唐、五代詞。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考證:“王茂《野客叢書》作于慶元間,已引《草堂詩余》張仲宗《滿江紅》詞證蝶粉蜂黃之語。”
《絕妙好詞》為詞總集,南宋詞人周密編。
竹垞就是朱彝尊,清代著名詞人、學(xué)者,字錫鬯,號竹垞,晚年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fēng)亭長,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
所謂“自竹垞痛貶《草堂詩余》而推《絕妙好詞》”,就是朱彝尊《書〈絕妙好詞〉后》:“詞人之作,自《草堂詩余》盛行,屏去《激楚》《陽阿》,而《巴人》之唱齊進矣。周公謹《絕妙好詞》選本雖未盡醇,然中多俊語,方諸《草堂》所錄,雅俗殊分。”
朱彝尊貶低《草堂詩余》,推崇《絕妙好詞》,眾人都以他的觀點作為對兩本書的看法。
而實質(zhì)上,在王國維看來:“不知《草堂》雖有褻諢之作,然佳詞恒得十之六七。《絕妙好詞》則除張、范、辛、劉諸家外,十之八九,皆極無聊賴之詞。”
王國維在此則生氣的并不是眾人對這兩本書的看法和朱彝尊的看法一致,而是生氣讀者人云亦云,自己沒有真正去鑒賞詞本身,而不明白詞真正的妙處。
詞的真味不能被讀者理解玩味,好詞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價值。
王國維引用韓愈《與馮宿論文書》中的話:“時時應(yīng)事作俗下文字,下筆令人慚。及示人,則以為好。小慚者亦蒙謂之小好,大慚者則必以為大好矣。”
也就是說,人們對好的作品,往往沒有自己的見解,時下流行什么樣的文風(fēng),人們就覺得什么樣的詞就是好的,總是迷信別人的說法,而不相信自己所讀的感受。
【注】
洵,誠然,確實。
張、范、辛、劉指張孝祥、范成大、辛棄疾、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