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全集《送美水喻》譯文賞析
送美水喻
【原文】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1],村中有好美水。王勅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遠此村去。時彼村主語諸人言:“汝等莫去。我當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來不疲。”即往白王,王為改之,作三由旬。眾人聞已,便大歡喜。有人語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無有異。”雖聞此言,信王語故,終不肯舍。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修行正法,度于五道,向涅盤城[2],心生厭惓,便欲舍離,頓駕生死,不能復進。如來法王有大方便,于一乘[3]法分別說三。小乘之人聞之歡喜,以為易行,修善進德,求度生死。后聞人說,無有三乘[4],故是一道。以信佛語,終不肯舍。如彼村人,亦復如是。
【注釋】
[1] 由旬:古印度計算距離的單位,以帝王一日行軍的路程為一由旬,相傳為三十里。
[2] 涅盤城:這里指安樂解脫的圣人居住之地。
[3] 一乘:即指佛乘。佛教教義乃唯一真理,以其能教化眾生悉皆成佛,故稱一乘。
[4] 三乘: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譯文】
從前有一個村子,距離國王所在的都城大約五由旬遠。這個村子的水非常甜美。國王就命令村里人每日給他送美水去。村里人疲苦不堪,全都想移居到別處去,遠離這個村子。這時村長對村民說:“請大家不要搬走,我會替你們去向國王請求,把五由旬的路程改為三由旬,使你們能距離王宮近些,你們來來回回送水也就不那么疲苦了。”于是村長就去向國王請求,國王同意了他的請求,將路程改為三由旬。村民聽了這個消息以后,無不歡天喜地。當時就有人提出:“這仍然是原來的五由旬路程呀,一點也沒有變。”村民們雖是聽了這話,卻仍然相信國王的金口玉言,從此不肯搬走了。
世上的人也是這樣。他們修行正法,正從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這五道中超脫,向泯滅了生死因果的涅槃城走去,然而卻很快對此產生了厭倦的心情,想半途而廢,希望立刻凌越出生死的輪回,不想再進一步地修行正法了。如來法王對佛法了如指掌,能夠把純粹一乘的正法分開說成聲聞、緣覺、菩薩三乘。具有小乘根性的人聽了,很是歡喜,以為容易實行,便繼續修行善德,以求渡過生死苦海。后來又聽人說沒有三乘,只是一乘佛法一分為三。這時他們卻因為信奉法王的話,始終不肯放棄小乘這條修行之道。就像那些村民信奉國王的話一樣。
【評析】
從本故事來看,這個村里的人實在是愚昧之極。他們不知路還是原來的路,國王只是換了個名稱,實際上路程根本沒有縮短,但村民卻從此信以為真。這則故事就告訴我們做事千萬不要被事物的名稱、表面現象所欺騙、迷惑,而要抓住事物的實質和本原,這樣才會使最終的判斷正確,也不至于被蒙蔽。同時,也批評了那些只想修成正果而不肯下苦功的人。那些小乘佛法修行者認為已經找到捷徑,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他們被心中不良的意念所困擾,從而讓自己距離所定的目標越來越遠。
故事征引
莫讓肉眼蒙蔽了你的心眼
有一天,云巖禪師正坐在寺院編織草鞋,這時候,洞山禪師正好從他身邊經過,他一見面就問云巖禪師:“老師,我可以跟您要一樣東西嗎?”
云巖禪師放下手中的活,饒有興趣地說道:“你說來我聽聽!”
洞山禪師不客氣地說:“我想要借你的眼珠一用,您看怎么樣?”
云巖禪師聽了,很平靜地反問道:“借我的眼珠?那你自己的眼珠呢?”
洞山禪師說:“可是,我沒有眼珠啊!”
云巖禪師淡淡一笑,說道:“如果你有眼珠的話,你準備怎么安置它呢?”
洞山禪師聽他這一問,一時間無言以對。
這時候,云巖禪師嚴肅地對他說:“你想借我的眼珠,應該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
洞山禪師改變了口氣,說:“事實上我想借的不是眼珠。”
云巖禪師聽了他這種前后矛盾的說法,終于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對洞山禪師大喝一聲:“你給我出去!”
洞山禪師看到云巖禪師的這一舉動,并不驚訝,仍然非常誠懇地說:“我出去可以,可是我沒有眼珠,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呀。”
這時候,云巖禪師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心,然后說:“這不早就給你了嗎?還說什么看不到啊!”
聽了這話,洞山禪師終于省悟了,站在那兒自言自語道:我一張口就向別人要眼珠,這本來就是件很怪異的事,況且我碰到的是高明如云的云巖禪師,他當然只能告訴我,我的眼睛長在自己額頭上,為什么還要向別人借呢?而在自己無言以對的時候,我又解釋說要的不是“肉眼”,而這時云巖禪師才提示我“心眼”的妙道,我才有所領悟了。
分清表象與本質
有一天,小和尚跟著老和尚去云游,傍晚的時候他們來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非常不友好,一聽說他們要在家留宿,也沒有直接拒絕,只是讓他們在冰冷的地下室居住,而沒有讓他們在舒適的臥室過夜。
當天晚上,他們鋪床時,老和尚發現墻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墻修補好了。小和尚看見了問:“為什么要替他們補墻啊?你沒看見人家對我們的態度呀?”老和尚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天晚上,他們又來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家里僅有的一點兒食物都拿出來款待他們,然后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他們。他們自己則在地上鋪了些稻草睡下。
第二天一早,他們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原來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那頭奶牛死了。小和尚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和尚為什么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么都有,你還幫助他們修補墻洞;第二個家庭如此貧窮還熱情款待了我們,而你卻眼睜睜地看著奶牛死亡!”
老和尚答了笑,回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樣,那天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墻洞看到墻里面堆滿了古代人藏于此地的金塊。就知道這家主人被貪欲迷惑,不愿意讓人分享財富,所以我把墻洞填上了。而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本來是召喚農夫的妻子的,我想不出其他好辦法,只好讓奶牛代替了她。現在你可以明白‘有些事并不像看上去那樣’的含義了嗎?”
小和尚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