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底林野》鑒賞
作者: 曹增渝
許地山
春光在萬山環抱里,更是泄漏得遲。那里底桃花還是開著;漫游底薄云從這峰飛過那峰,有時稍停一會,為底是擋住太陽,教地面底花草在它底蔭下避避光焰底威嚇。
巖下底蔭處和山溪底旁邊長滿了薇蕨和其它鳳尾草。紅、黃、藍、紫的小草花點綴在綠茵上頭。
天中底云雀,林中底鶯,都鼓起它們底舌簧。輕風把它們底聲音擠成一片,分送給山中各樣有耳無耳底生物。桃花聽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幾點粉淚,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聽得大醉,也和著聲音底節拍一會倒,一會起,沒有鎮定底時候。
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撿桃花落底瓣哪。他們撿著,清兒忽嚷起來,道:“嗄,邕邕來了!”眾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底盡頭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邊摘草花。
清兒道:“我們今天可要試試阿桐底本領了。若是他能辦得到,我們都把花瓣穿成一串瓔珞圍在他身上,封他為大哥如何?”
眾人都答應了。
阿桐走到邕邕面前,道:“我們正等著你來呢。”
阿桐底左手盤在邕邕底脖上,一面走一面說:“今天他們要替你辦嫁妝,教你做我底妻子。你能做我底妻子嗎?”
邕邕狠視了阿桐一下,回頭用手推開他,不許他底手再搭在自己脖上。孩子們都笑得支持不住了。
眾孩子嚷道:“我們見過邕邕用手推人了!阿桐贏了!”
邕邕從來不會拒絕人,阿桐怎能知道一說那話,就能使她動手呢?是春光底蕩漾,把他這種心思泛出來呢?或者,天地之心就是這樣呢?
你且看:漫游底薄云還是從這峰飛過那峰。
你且聽:云雀和金鶯底歌聲還布滿了空中和林中。在這萬山環抱底桃林中,除那班愛鬧的孩子以外,萬物把春光領略得心眼都迷蒙了。
讀這篇散文詩,你會感到一派爛漫的春光撲面而來。春天,的確是熱鬧的季節。有宋祁《玉樓春》詞為證:“紅杏枝頭春意鬧”。王國維贊曰:“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人間詞話》)我們不妨這樣設想,宋祁是把若許爛漫的春光凝聚為一個“鬧”字,而許地山則是把這個“鬧”字分解為春陽的明艷、春花的繁盛和春鳥的鳴囀,還原為一片完整的、充滿光輝、色彩和音響的“春底林野”。
當然,許氏作品中最精采的地方還在于生動地傳達出了爛漫的春光與爛漫的童心之間那種奇妙的感應和交響。在落英繽紛的桃林中,孩子們那天真無邪的笑鬧和戲謔,從表面上看,是偶然的,隨意的,然而,和周圍這春的林野春的氛圍之間,又顯然有著一種內在的和諧和深層的關聯。在他們身上,我們所看到的,同樣是一種生命的春天。他們又怎能不融入春光之中、成為“春底林野”的一部分呢?
大自然和兒童,歷來是浪漫派詩人和作家百寫不厭的題材。春天的大自然和兒童,更便于他們寄托關于美、關于生命的理想。在充滿著污穢和丑惡的現實中,在世俗的追名逐利的爭斗中,直面人生、鞭撻黑暗的作品誠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而能夠葆有這份真純美好的理想并不倦地為之謳歌,恐怕無論如何也是可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