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樹》鑒賞
作者: 程光煒
徐遲
你是一株美麗的樹。你是一株智慧的樹。并且,你是一株與日月俱增其美麗、智慧與生命,是的,生命的樹。我原以為你在我這心的貧瘠的泥土上是不能生長的。我認為你應當是另一個樂園的沃土上的理想樹。誰知你竟在我的心上發(fā)芽了,生長了。在我心的瘠土上,我植下了一株又一株的樹,它們都沒有長起來。并沒有注意你的頑強的存在,你卻在那里默默地伸展著,毫無怨言地茂郁地長成起來。我已驚訝地見到你,閃光的你,張開了美麗的華蓋,開放了美麗的花朵,結出了智慧的果實,培育著輝耀的理想。我膜拜著你,我的藝術之樹。我膜拜著你,我的理想之樹。
一九三六年
徐遲是著名現代詩人和報告文學作家,他早年詩歌形式的奇異和后來報告文學的深邃峻切,在幾代讀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独硐霕洹凤L格上的冥思與徐緩,使人讀來特別新鮮。
我們只能站在徐遲那個時代來回望作品?!袄硐搿睂τ谀且淮?,曾經是一個極端浪漫又極度沮喪的字眼,尤其對于救亡戰(zhàn)火還未真正燃燒起來的1936年來說。田間的《給戰(zhàn)斗者》顯然創(chuàng)造出了詩歌的“民族角色”,但是,它的“知識者個人角色”卻未出現。在普遍沸騰的民族大選擇背景中,知識者民族與個人雙重兼顧的選擇要顯得困難和復雜得多。正是在這里,我們理解了徐遲的徐緩和遲疑,也聽懂了他內心深處的疑慮,“我原以為你在我這心的貧瘠的泥土上是不能生長的。”由此,想想艾青的《火把》、戴望舒的《過時》,你就會釋然意會了。由此,我們才真正恍然于詩人觀察樹木的細切,“你卻在那里默默地伸展著,毫無怨言地茂郁地長成起來”,根須在深土里一寸寸地延伸,而樹葉則一片又一片的慢慢張開、泛綠,正象作者逐漸適應著外部世界的,內在世界細微如縷的變化,過程雖然漫長,甚至不乏躊躇和曲折,但畢竟正在發(fā)生著變化(這種變化日后影響了知識者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思維方式)?!皹洹睂嶋H上在作品里是一代知識者的人格隱喻,它向往光明、奔逐民族之希望,但就必須摒棄一己悲歡,投身于時代滾滾往前的熱流。
在《理想樹》的字里行間,始終回旋著詩人對自己和世界的沉思的隱隱旋律,它反復再三,縈繞不斷,使你感到,這旋律早已越出該詩之外,回蕩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偌大空間,回蕩在每一個作家心里。它既是詩人徐遲“靈魂里的聲音”,也已成為中國現當代詩人精神財產的一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