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性紅利
【4433】多樣性紅利
(〔美〕斯科特·佩奇著,賈擁民譯,浙江教育出版社,43.4萬字,2018年10月第1版,99.9元)
5部分:[1]多樣性認知工具;[2]多樣性工具的價值;[3]多樣性總是好的嗎;[4]認知多樣性紅利;[5]實現“多樣性優于能力”。
把多樣性視角、啟發式、解釋和預測模型等方法歸并到一起,就會形成認知工具箱。有時,把智能等同于智商,但認知能力很難用一個數字來衡量,三元智能和多元智能的概念也許更加全面。不過,只有當我們從工具箱的角度進行思考時,解決問題和預測未來才真正有了希望。
5萬名棋手跟卡斯帕羅夫對弈,并能行棋62步,這個例子就是“多樣性優于能力”的最好證明。不過,前提是要滿足4個條件。多樣性預測定理告訴我們:在多樣性存在的情況下,群眾誤差一定會小于平均個體誤差。實際上,查理·芒格的投資決策,就是在多樣性模型的基礎上做出的。
多樣性偏好可以創造多樣性視角、啟發式、解釋和預測模型。但在多維偏好情形下,偏好集結也會產生不太好的結果,比如:群體偏好可能根本不存在,投票過程有可能被操縱,等等。但總的來說,多樣性是有益的。借助多樣性,可以解決更多的難題,做出更準確的預測。
證據表明,工具多樣性確實能創造出良好的群體績效。擁有多樣性認知工具箱的人,即便他們的基本偏好存在多樣性,也能取得更好的結果。身份多樣性群體的表現,往往也會勝過同質性群體。只要多樣性個體組成的群體不相互爭奪共同資源,也不拒絕溝通,認知多樣性紅利就會滾滾而來。
獲取多樣性紅利的12個方法:[1]用“超可加性”創造神奇;[2]兼容并蓄;[3]多聽外部聲音;[4]既關注多樣性,也關注能力;[5]激勵多樣性的公民;[6]鼓勵跨學科研究;[7]讓員工參與市場預測;[8]區分基本偏好和工具偏好;[9]利用好基本偏好多樣性;[10]堅定“多樣性優于能力”的信念;[11]將多樣性邏輯應用于招生、招聘和任命;[12]在神秘事物面前保持謙卑。
視角是從現實到內部語言的映射,使每一個不同的對象、情況、問題或事件都被映射到一個唯一的詞語。
G·維拉赫爾:“一個人一生中只需要兩個工具:一個工具可以讓一切動起來,另一個工具則可以讓它們停下來”。
叔本華:“能者達人所不能達,知者見人所未見”。
美國華裔女作家湯婷婷寫道:“我學會了擴大自己的心智,宇宙如此廣闊,足以容下悖論”。
海因里希·海涅:“偉大的天才要通過與另一位偉大的天才接觸才能成長,與此說是通過同化,倒不如說更多的是通過摩擦。”
多樣性廣泛存在于自然與社會系統之中。
無論是解決個人層面的難題,還是團隊層面的難題,認知多樣性都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