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的100本書
【3800】影響中國的100本書
(張秀平、王曉明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33.8萬字,1993年4月第1版,11.1元)
△中國100系列叢書之一。這本書有選擇地介紹了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的哲學和思想類著作,歷史學類著作,科學醫藥類著作,地理、軍事類著作,語言文字類著作。其中既有儒家的經典《易經》、《春秋》、《論語》、《孟子》等等,又有諸子百家的代表作《管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等等。既有記敘中國綿延2000年之久歷史的所謂傳統的正史——二十四史,又有開創新的史書體裁的《通典》、《史典》、《文史通義》、《新史學》等等。既有哲學戰線上的兩軍對壘的代表論著,又有軍事、醫藥、科技、地理方面的開山之作。擷取的100本書,從其成書的經過,主要理論主張及影響諸方面予以闡述。
○玄妙的陰陽八卦:《周易》。
○“天道之數,人心之變”:《管子》。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儒家的經典,道德的規范:《論語》。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江山為重”:《孟子》。
○先秦法治理論的宣言:《商君書》。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莊子》。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荀子》。
○古代勞力者之哲學:《墨子》。
○法家理論之集大成者:《韓非子》。
○“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此皆其合也”:《春秋繁露》。
○中世紀神學、倫理學之法典:《白虎通義》。
○“疾虛妄古之識論,譏世俗漢之異書”:《論衡》。
○“融貫群言,包羅古義”:《五經正義》。
○“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格,至也;物,猶事也。”推盡吾之知識,窮致事物之理,是為“格物致知”:《四書集注》。
○“善與惡對,猶陰與陽對,剛與柔對,男與女對,蓋有兩則有對”:《焚書》《續焚書》。
○明末清初的“人權宣言”:《明夷待訪錄》。
○“但開風氣不為師”:《空庵文集》、《續集》。
○“農業社會主義的空想”:《天朝田畝制度》。
○“寫了《大同書》,……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大同書》。
○“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革命軍》。
○“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譴警鐘鳴”:《警世鐘》。
○“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孫文學說》。
○最早的史書:《尚書》。
○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春秋》三傳。
○最早的國別史:《國語》。
○“長短縱橫之術”:《戰國策》。
○最早最完備的官制記錄:《周禮》。
○最早的封建禮制教科書:《禮記》。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
○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第一部編年體縮寫史書:《前漢書》。
○“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后漢書》《續漢書》。
○“略舉義教所歸,庶以弘敷王道”:《后漢紀》。
○“辭多勸戒,明乎得失,有益風化”:《三國志》
○“銓次舊文,裁成義類”:《晉書》。
○“式規萬葉,作鑒于后”:《宋書》。
○“類敘得法,有補益于世”:《南齊書》。
○“曲折明暢,一洗六朝蕪冗之習”:《梁書》。
○“憑其舊稿,加以新錄”:《陳書》。
○“包舉一代始終,頗為詳悉”:《魏書》。
○“下筆不茍,以史為鑒”:《北齊書》。
○“旁征簡牘,意在摭拾”:《周書》。
○修史與求治的結合:《隋書》。
○最早最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議》。
○“編次別代,共為部帙”:《南史》、《北史》。
○“參詳舊史,撮其指要;舉其宏詞,義在懲勸”:《貞觀政要》。
○“隨時立制,遇弊則變”;“征諸人事,將施有政”:《通典》。
○“新舊合璧,備一代之典”:《舊唐書》《新唐書》。
○“綜事跡之備,追《史記》之文”:《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資治通鑒》。
○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通鑒紀事本末》。
○“總天下之大學術而條其綱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憲章,學者之能事,盡于此矣”:《通志》。
○“有志于經邦稽古者,或有考焉”:《文獻通考》。
○“天水一朝的輝煌”:《宋史》。
○穹廬里的春秋:《遼史》。
○草原與田園的交響詩:《金史》。
○因以往之興廢,作將來之法戒:《元史》。
○“一代賢奸托布衣”:《明史》。
○“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讀通鑒論》。
○“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海國圖志》。
○第一部女性名人傳記:《烈女傳》。
○第一部系統性的史論專著:《史通》。
○“史所貴者義也,而所具者事也,所憑者文也”:《文史通義》。
○“歷史者,敘述進化之現象者也”:《新史學》。
○先秦百工技藝之書:《考工記》。
○“算經之首”:《九章算術》。
○“惠民之政,訓農裕國之術”:《齊民要術》。
○中國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夢溪筆談》。
○古典建筑之規范:《營造法式》。
○元代三大農書之冠:《王禎農書》。
○農業手工業技術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
○雜采眾家,兼出獨見:《農政全書》。
○中國醫學發展的理論源泉:《黃帝內經》。
○中國臨床醫學之祖:《傷寒雜病論》。
○“洞明醫術,遂成其妙”:《針灸甲乙經》。
○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備急千金要方》。
○“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
○最早的百科全書:《山海經》。
○宇宙未有之奇書:《水經注》。
○古代印度旅行記中的金字塔:《大唐西域記》。
○“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元和郡縣圖志》。
○中外交通史必讀之書:《島夷志略》。
○“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游記》。
○“造端宏大,未為定稿”:《天下郡國利病書》。
○“千古絕作”,“海內奇書”:《讀史方輿紀要》。
○內容最豐富最完善的地理總志:《大清一統志》。
○“武學之圣典,兵家之絕唱”:《孫子兵法》。
○“仁道禮義,機權法制;克敵制勝,立國之道”:《吳子》。
○“議兼儒、墨,合名、法,論誅暴亂,禁不義”:《尉繚子》。
○“武學必讀之書”:《六韜》。
○“兵家之楷模,用兵之典范”:《唐李問對》。
○第一部詞典:《爾雅》。
○第一部詞典的續篇:《廣雅》。
○最早、影響最大的字典:《說文解字》。
○最完整、最古老、最重要的韻書:《廣韻》。
○“懸諸日月不刊之書”:《方言》。
○“晰名物之殊,辨典禮之異”:《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