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派作品分析
亦稱“黑山派”*,美國當代否定詩歌傳統格律體(即封閉體),提倡能力的放射(即放射體)的詩歌派別。
在黑山學院任教的查理·奧爾生最早推出放射體詩歌。美國著名女詩人丹尼斯·勒維托夫*的《黑暗》(1972)、羅伯特·克里萊*的《訪洛爾伽》、詹姆斯·賴特*的詩集《枝椏斷不了》(1963)都是有名的放射體詩歌。這種詩體直至現在仍對美國年青的一代詩人有著影響。如伯納德特和克格克等人也寫放射體詩歌。
放射派的主要理論主張是:反對傳統的格律體詩,提倡一種以詩段或詩篇為單位的,一個意念緊跟另一個意念的放射體詩,他們稱這為“能力的結構”和“能力的放射”;提倡以順應呼吸的“音樂片語”代替傳統詩律的節拍;形式只是內容的延伸;詩應當表現來自心靈深處的“深層意象”*等。羅伯特·勃萊*的《一覺醒來》較典型地體現了這一派的詩歌特征:“我的血管里海軍艦隊在出動,/水面上發出小小的爆炸聲,/在咸味血液的風里海鷗在穿梭飛行。”用海軍艦隊出動時的情景比喻自己剛醒時血液開始加速流動的情景,顯得貼切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