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推敲月下門 張祜徘徊瓜州渡
賈島推敲月下門 張祜徘徊瓜州渡
據說賈島并不是一個純粹的和尚,當和尚只是為了討口飯吃,到了進士考試時,他都會偷偷下山參加科考,結果一直沒中,只好繼續上山當和尚;元稹品行不端,打擊過很多詩人:李賀嘲笑過他,他就質疑李賀參加科考的合法性;張祜得罪過他,到手的官也被他搞掉了。
有些東南亞國家崇信佛教,每個男人一生都必須做一次和尚,像服義務兵役一樣。中國人出家往往是因為情感受傷、壞事做盡希望佛祖原諒、高人斷言必須出家才能健康成長,更多的人是因為家里貧窮無力撫養,所以老外認為我們沒有宗教信仰。賈島和李自成、朱元璋都屬于后一種情況。
賈島是幽州范陽人,家境貧寒,他一心想通過進士考試成名做官,可是因為朝中無人,早年多次名落孫山。兄弟見他進京趕考開銷太大,堅決要求分家。父母不想再養他,老婆也帶著孩子回了娘家。賈島餓得頭昏眼花,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他的和尚朋友無可來看他,開玩笑說:
“要不你像我一樣出家得了。”
賈島覺得這辦法可行,寺廟確實是個讀書的好地方,不但管飯還清凈。
“你把我介紹給你們廟里的方丈。我們是好朋友,以后可以朝夕相處。”
“你還真出家呀。我只是和你開玩笑。”
“我在家里再僵持下去,和我爸非得打起來不可。你行行好,介紹我去吧。”
“要不你去五臺山吧。那里離家比較遠,你老婆絕對找不到你。”無可知道賈島出家只是權宜之計,而且賈島憤世嫉俗,將來很可能連累自己。
“你在那邊有熟人嗎?”
“五臺山寺廟眾多,不需要熟人介紹也會收留。”
賈島覺得出家是自己的最好出路,所以在無可走后,他高調宣布出家做和尚。現在的和尚出家之后照樣可以談情說愛,那時候出家就得和塵世斷絕往來,死后甚至不能歸葬祖墳。賈島父母堅決不同意他出家,他妻子也不愿意守活寡,威脅賈島如果出家她就改嫁。可是賈島決心已定,帶著《進士考試寶典》上了五臺山。
為了感謝無可的啟發和幫助,他一直在寫《送無可上人》,經過三年時間才完成。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在“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句下他注解道:“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從此大家都知道賈島是個苦吟詩人。
五臺山是佛教名山,山上果然到處都是寺廟。像賈島這種參加過進士考試的人出家可以提高寺廟的知名度,自然很受歡迎。賈島平生第一次感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口號不是忽悠。他挑選一家建筑比較氣派、住宿條件比較好的寺廟落發后,開始在晨鐘暮鼓中復習功課。住持方丈以為撿了個寶,但很快發現賈島根本無心誦經,飯量倒是不小。賈島嫌廟里的素菜油水不夠,偶爾還去山下偷雞摸狗。方丈順應廣大僧眾的要求把賈島趕走。
賈島憑著自己的知名度,很快又被五臺山其他寺廟接收。和尚們遵照方丈指示精神,不傳謠不信謠。所以每家寺廟開始的時候都不知道賈島的惡習,直到忍無可忍時把他攆走。
每年到了進士考試的時候,賈島就找借口溜出寺廟,戴上假發去京城趕考。考試失利又換上袈裟回廟。多次落第使他越來越急躁,他在考試時“吟病蟬之句,以刺公卿”,不但再次落第,還被禮部列為舉場十大惡人之一。他寫了一首《下第》,描寫自己的悲催遭遇。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鄉。
杏園啼百舌,誰醉在花傍?
淚落故山遠,病來春草長。
知音逢豈易,孤棹負三湘。
賈島知道自己再隱瞞身份意義不大,干脆就在洛陽寺廟出家。自從虔信佛教的唐憲宗被宦官殺死后,唐朝皇帝對佛教越來越沒好感。他的孫子唐武宗甚至下達“殺沙門令”,導演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禁毀佛教事件,史稱“會昌法難”。賈島雖然沒有趕上這場浩劫,但也差點被當時政府對和尚的限制令氣死。當局竟然規定僧尼午后不得出寺。賈島氣得寫詩抱怨自己“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由于他的抱怨說出了全體和尚的心聲,賈島發現自己竟然成了洛陽上百座寺廟里最受歡迎的人,連之前看他不順眼的住持也不敢和他為難。限止和尚外出的禁令取消之后,賈島成為僧人中的明星,一顆光頭照亮兩京。
賈島知道做和尚始終不是自己的理想,所以他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寫詩上,希望詩名能改變世人對他的惡劣印象并幫助他題名金榜。他的《憶江上吳處士》使他得到很多詩人贊賞。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橈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這首詩和趙嘏的《長安秋望》一時瑜亮,都是描寫長安秋景的絕唱。賈島的詩名越來越響,有些已經成名的官員主動和他交往,其中就有后來經常和他相提并論的姚合。在姚合眼里,賈島“發狂吟如哭,愁來坐似禪”,已經接近癲狂。
有一次賈島去終南山中訪問朋友李凝,覺得李家清幽寧靜,非常適合修身養性,所以寫了一首《題李凝幽居》,相約不久之后還要來訪。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可是對“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一聯中的“推”字,他卻反復猶豫不能確定。一會兒覺得推字不錯,一會兒又覺得敲字更好。他只顧著“推”、“敲”不定,沒注意自己的毛驢橫穿馬路,小毛驢耳濡目染,和主人一樣特別討厭官員,直接沖向一架前面有軍士開道的官轎。軍士把賈島按倒在地。因為當年李師道等人派進京城的刺客也是偽裝成和尚,所以禁軍看見光頭就懷疑是恐怖分子。他們從賈島行李中搜出一把鋒利的寶劍,更加確定賈島試圖行刺。
賈島連忙求饒,說自己只顧著吟詩,小毛驢失去控制,并不是要行刺。
這時官轎上坐著的官員掀開簾子問:“你叫什么名字?”
賈島老實交代。
那官員問:“‘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是不是你寫的?”
“是。”
“你一個出家人,不想行刺你帶劍干嗎?”
“寶劍是朋友送給我防身的。我剛去終南山探望朋友,山上有老虎,我怕它們聽不懂我念咒。”
“你剛才在寫什么詩?”
賈島把《題李凝幽居》念了一遍。
那官員說:“我覺得‘僧敲月下門’比‘僧推月下門’好。”
賈島念了幾遍“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決定聽從官員的意見。
“多謝大人指點。敢問大人尊姓大名?”
“在下昌黎韓愈。”
賈島沒想到眼前站著的白胡子官員竟然是文壇領袖京兆尹韓愈,立刻躬身下拜。韓愈把他帶回府里,盛情款待,并寫詩高度贊揚賈島。
贈賈島
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云得暫閑。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
賈島因此聲名大振。
按照常理,賈島有文壇領袖韓愈推薦,考進士應該易如反掌。可是事實正好相反。因為他得罪了比韓愈更有地位的人。
晉國公裴度是中興重臣,出將入相,除了少數幾個開國元勛,他在唐朝歷史上的地位僅次于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他的府第在長安興化里。賈島下第之后,認為是權貴排斥他,所以把矛頭指向裴度。正好裴度在大興土木,賈島寫了《題興化寺園亭》進行諷刺。
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
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亭君自知。
裴度威望很高,和當朝著名文人白居易、劉禹錫、韓愈、柳宗元等人的關系良好,韓愈還曾是他的下屬,所以朝野都認為賈島桀驁不馴,像條瘋狗一樣亂咬。
這還沒完,傳說賈島曾經直接得罪了皇帝本人。唐朝皇帝喜歡微服私訪,有一天唐宣宗來到賈島寄住的長安寺廟,聽到有人吟詩,便循聲登樓,隨手拿起案上詩稿。賈島劈手奪走。他瞪眼對皇帝說:“郎君鮮食美服,一看就是個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貴公子。我相信你吃喝玩樂樣樣精通,但這個你不懂。”隨行的大內高手正要讓賈島見識一下大力金剛掌,被皇帝使眼色制止。
唐宣宗回到皇宮,立刻傳旨召見賈島。賈島以為自己時來運轉,興沖沖趕到金鑾殿。宣宗和顏悅色地和他說話,表示他喜歡賈島的“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賈島沒想到自己的詩能得到皇帝欣賞,非常激動。
“這兩句詩確實是貧僧得意之作。”
“你覺得朕能看懂你的詩?”
“當然,陛下聰明圣哲……”
“那你在寺廟怎么曾說朕不懂呢?”
賈島忍不住抬頭,發現皇帝就是被自己輕視的那個貴公子,嚇得魂飛魄散,磕頭流血。
賈島偶遇皇帝并出言不遜的事太過傳奇,后來溫庭筠有過同樣的遭遇。但似乎賈島的故事不完全是后人編造,因為唐朝不止一個詩人提到。安奇詩云:“騎驢沖大尹,奪卷忤宣宗。”李克恭詩云:“宣宗謫去為閑事,韓愈知來已振名。”
賈島知道自己得罪皇帝,第二天一早收拾行李趕緊離開京師,在并州一住十年,直到宣宗去世。離開并州回長安的時候,他寫下名作《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在韓愈等人幫助下,賈島做了晉州司戶。唐文宗時因涉嫌誹謗,被貶為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因此賈島人稱賈長江。隨后由長江主簿降職普州司倉參軍,方干從鏡湖寄詩表示同情:“亂山重復疊,何處訪先生?豈料多才者,空垂不第名。閑曹猶得醉,薄俸亦勝耕。莫問吟詩苦,年年芳草平。”
賈島晚年孤苦伶仃,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因吃牛肉得病死于驛館,又一著名詩人被牛肉奪命。
賈島的詩作與他的苦吟精神影響唐末五代。唐代張為的《詩人主客圖》把賈島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都對賈島非常崇拜。李洞把賈島的小銅像隨身攜帶,逢人就稱贊賈島的詩才。你要是膽敢有異議,小銅像隨時會成為武器。
唐朝和尚有詩才的不少。賈島之外最著名的和尚詩人是皎然。皎然是吳興人,傳說他是謝靈運十世孫。韋應物在蘇州做刺史時,他曾去請教過如何寫詩,而他又做過劉禹錫的老師。他不但能寫詩,還有詩歌理論傳世。其最有名的詩歌是《尋陸鴻漸不遇》。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到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陸鴻漸就是茶圣陸羽。皎然也是茶道高手。
晚唐另一個知名和尚貫休是江西婺源人。時鎮海軍節度使錢镠因功加授“檢校太尉兼中書令”,貫休自靈隱寺持詩往賀。
獻錢尚父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
錢镠被貫休夸得非常舒服,但意猶未足,希望貫休把“十四州”改為“四十州”。貫休看出錢镠野心勃勃,帶著賞錢逃之夭夭。
姚合和賈島是好友,兩人當時以“姚賈”并稱,其實兩人的背景相差很遠。姚合是盛唐著名宰相姚崇的后人,做過杭州刺史。姚合除了第十七回引用過的邊塞詩《窮邊詞》,其他詩歌乏善可陳,只有“過門無馬跡,滿宅是蟬聲”、“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等詩句值得一提。賈島和姚合證明了韓愈的“詩窮而后工”確實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唐朝著名詩人只有兩個人從來沒有做過官,一是盛唐的孟浩然,一是晚唐的張祜。
張祜是河北清河人。清河張氏歷史悠久,戰國張儀、西漢張良都出自清河。唐高宗時張文瓘以及張文琮、張錫父子相繼做宰相。張祜年輕時和王翰一樣,結交權貴,揮金如土,縱飲狂歌,飛揚跋扈,江湖人稱張公子。出身寒微的元稹大概受過他冷落,所以懷恨在心。張祜也喜歡江南山水,長期住在蘇州一帶。
張祜自負雄才,他甚至把自己比作詩仙李白,惋惜自己沒有遇見賀知章這樣的伯樂。請看《偶題》。
古來名下豈虛為,李白顛狂自稱時。
惟恨世間無賀老,謫仙長在沒人知。
他寫《書憤》的時候剛剛三十出頭,這個年齡沒有封侯他就已經急不可耐,可見他進取心超過李白。
三十未封侯,顛狂遍九州。
平生鏌铘劍,不報小人仇。
可惜事與愿違。他在令狐楚推薦下進京求官,皇帝征求元稹的意見。元稹對皇帝說張祜輕薄無行,除了會寫幾首流行歌曲,其實沒什么理政能力,陛下如果提拔這種人,肯定會敗壞社會風氣。
張祜只好回到淮南。此時他的家產已經被他揮霍一空,所以只好離開物價昂貴的蘇州隱居丹陽曲阿。他在晚年曾經回過一趟清河故鄉,當年才華橫溢、躊躇滿志、肩負著家族希望的張公子如今一事無成,所以很不招鄉人待見。張祜寫了首《感歸》自我調侃。
行卻江南路幾千,歸來不把一文錢。
鄉人笑我窮寒鬼,還似襄陽孟浩然。
他和孟浩然還真有相似之處,都是名滿天下,都是布衣終身,都曾經遇見生命中的貴人,孟浩然得張九齡賞識,張祜有令狐楚推薦;又都碰上生命中的克星,孟浩然是寫詩得罪唐玄宗,張祜是因為元稹看他不順眼。
幸運的是,孟浩然被王維引為知己,張祜則和杜牧相交莫逆。張祜詩集中有多首和杜牧的應和之作。比如《讀池州杜員外杜秋娘詩》。
年少多情杜牧之,風流仍作杜秋詩。
可知不是長門閉,也得相如第一詞。
張祜比杜牧大二十歲左右,看見杜牧少年得志,功名地位遠在自己之上,心里肯定既羨慕又嫉妒,就像杜甫看見嚴武。
張祜寫過一首很有名的《宮詞》,這首詩被譜成流行歌曲后,一度占據排行榜榜首,家喻戶曉。皇城里的妃嬪宮女因為有切身感受,所以更是曲不離口。唐武宗病重時,生怕他最寵愛的孟才人將來會遭到冷落,所以問孟才人。
“朕走了之后你怎么辦?”
孟才人說:“陛下萬壽無疆,永遠不會離開臣妾。”
“都到這時候了,我們就不用再自欺欺人了。你有什么想法盡管說出來,趁朕還有一口氣在,可以提前為你安排。”
孟才人流淚不語。
唐武宗說:“你如果想回家鄉和親人團聚,朕一定答應你。”
孟才人知道皇帝其實希望她殉葬,所以岔開話題。
“陛下,請讓臣妾再為您唱一遍張祜的《宮詞》吧。”
唐武宗點頭。
孟才人拿起琵琶,調好弦音之后開始自彈自唱。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她反復唱了數遍,忽然撒手把琵琶扔到一邊,頹然倒地。太監上去用手在她唇邊一探,孟才人已經氣絕離世。
張祜知道這件事后,又寫了一首宮詞紀念孟才人。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憐。
新聲何處唱,腸斷李延年。
這件事是張祜一生最榮耀的經歷之一,所以他反復提起。他還寫過一首《孟才人嘆》。
偶因歌態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
卻為一聲河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
杜牧也對張祜不吝贊美之詞。
酬張祜處士
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
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
北極樓臺長掛夢,西江波浪遠吞空,
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
杜牧很講義氣,不但自己力挺張祜,還無情反擊壓制張祜的元稹和白居易。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詩人徐凝和張祜都希望他推薦自己考進士。白居易讓他們和其他舉子一道寫《長劍倚天外賦》和《馀霞散成綺詩》,結果徐凝第一,張祜其次。不服氣的張祜為自己申辯。
張祜說:我寫過“地勢遙尊岳,河流側讓關”,“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即使是綦毋潛的“塔影掛青漢,鐘聲和白云”也不過如此。
徐凝反駁:你的詩是很美,但遠不如我的“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白居易最后還是認為徐凝第一,張祜氣得拂袖而去。白居易未必針對張祜,但因為他是元稹的好友,所以杜牧認為他和元稹是一丘之貉。他寫詩諷刺元、白兩人有眼無珠。
睫在眼前人不見,道于身外更何求。
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這還不解恨,后來杜牧又在為人寫墓志銘時批評元白二人的新樂府纖艷不逞,傳播靡靡之音。
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際遇和孟浩然太相似,時人也多次拿孟浩然和他相比,所以張祜不遠千里專程去襄陽參觀過孟浩然故居,并寫下《題孟處士宅》。
高才何必貴,下位不妨賢。
孟簡雖持節,襄陽屬浩然。
孟簡是張祜同時代的大臣,官至諫議大夫、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孟簡雖持節,襄陽屬浩然”的意思是孟簡官雖然很大,但是在姓孟的名人之中,世人只知道襄陽孟浩然。贊美孟浩然的同時也在暗中為自己打氣。
在令狐楚上表推薦卻被元稹阻截之后,張祜寫了一首《寓懷寄蘇州劉郎中》自嘲。
一聞周召佐明時,西望都門強策羸。
天子好文才自薄,諸侯力薦命猶奇。
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
惟是勝游行未遍,欲離京國尚遲遲。
他認定自己就是孟浩然,沒有做官始終是他的遺憾。其實他應該心滿意足心寬體胖,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杜郎俊賞的。
張祜和杜牧都喜歡山溫水軟的江南,都喜歡談兵論劍。張祜比杜牧更悠閑,所以他的詩歌雖然不如杜牧飛揚豪俊,但是多了一些婉轉輕靈。比如他的名作《題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
這是最美的夜景詩詞之一,只有《楓橋夜泊》可以和他相比。
蘇杭一帶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杭州人幾年都不去一次西湖。所以把蘇杭寫得最好的詩歌,往往出自張繼、杜牧和張祜這樣的外來詩人之手。張祜也寫過一首《楓橋》。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游城歲月遙。
惟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
印象中寫江南煙雨的詩,只有戴叔倫的《蘇溪亭》如此美麗。今生今世如果能夠找到和你攜手走過楓橋的人,我們的人生就不會有太多遺憾。
張祜比杜牧更愛南方,因為他決定要在這里終老。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老,禪智山光好墓田。
這首《縱游淮南》也是我最喜歡的唐詩之一。
張祜比杜牧提前一年離開人間。張祜最著名的詩是《題金陵渡》,金陵渡在潤州即今江蘇鎮江。在他往返金陵渡的時候,曾去拜訪過鎮江當地詩人許渾。許渾祖籍安州安陸,和李白沾親,他是武后朝宰相許圉師的六世孫。他的考試仕途比張祜順利,進士及第后做過當涂令、監察御史、潤州司馬和虞部員外郎,官終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回到潤州丁卯橋村舍閑居,自編詩集《丁卯集》。
許渾擅長寫登臨懷古詩。
咸陽城西樓晚眺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他的詩經常寫到水,故有“許渾千首濕”之說。除了上面幾首,還有《早秋》。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許渾的詩現存五百首左右,無一首古體。近體中又擅長律詩,屬對之精切甚至超越杜詩,人稱“聲律之熟,無如渾者”。
許渾的邊塞詩也有佳作。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這首《塞下曲》和陳陶的《隴西行》不約而同,都是寫戰士犧牲之后家人的悲哀,他的妻子因為消息不通依然在等他歸來。據說許渾還是杜牧《清明》一詩的真正作者,南唐編選《千家詩》時張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