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采竹枝詞
白居易采竹枝詞
三月二十八日黃昏,官船終于停泊在長江北岸的忠州。那年是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時間往前推十多年,比如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的冬天,那時,年輕的白居易在長安應考,他大概沒想到未來的一天,會被貶到偏遠的忠州。那時他是多么的春風得意。
翌年春天,白居易以優(yōu)良的成績及第,留在長安任職,在詩人和官員的雙重身份里如魚得水。每寫一首詩歌,都會在長安城內(nèi)被大肆傳唱。無論是學子或歌姬,都以背白詩為榮。當時的白居易,職位雖然繁忙,也度過了一段悠閑的日子。后來他應了翰林院之召,通過了一系列的制詔考試,被任命為翰林院學士。傳聞,作這個決定的憲宗皇帝,非常喜愛白居易的詩歌。
從市井傳唱到上達天聽,白居易憑借文學,走上了參與政治的道路。然而,他的政治道路并不順遂,幾番沉浮,幾出長安。元和十三年十二月,白居易被授予忠州刺史之職。
忠州距長安2000多里,是人口不足5萬的下州,偏遠而簡陋,少了長安那種氣派,也沒有杭州的溫柔。唐代宗永泰初年,杜甫赴夔州時曾路過這里,在當?shù)佚埮d寺題留的詩中是一片蕭索孤陋的景象——“市井蕭疏只抵村”。過了幾十年,這里仍然沒有變化,山路崎嶇,街道簡陋,邊上的房子大多簡單,不過是泥屋抹了白灰。看到這種場景,白居易暗自嘆了口氣。
對于白居易來說,室雅何須大。即使忠州的住所設施非常糟糕,他也動了一番腦筋來美化。閑暇的時候,他自己動手栽樹養(yǎng)花,在院落種了桃樹和杏樹,等待“杏花飄雪小桃紅”的雅致場景。沒多久,原本簡單的院落就郁郁蔥蔥,滿目皆綠了。
忠州的山野里,常有人唱當?shù)孛窀瑁柙~清新,曲調(diào)悠揚,被稱為“竹枝詞”。月白風清的夜晚里,情人們唱著清亮的竹枝詞,山歌隨著夜風能傳出很遠。白居易被這充滿鄉(xiāng)野氣息的山歌迷住了。他在家中讀書寫詩的時候,聽到附近傳來“竹枝詞”的歌聲,常常會放下詩書,不顧夜里山路不平,尋聲追去,想聽個仔細。
在很久以前的周朝設有專門的采詩官,這些官員巡游各地,采集民間歌謠,以體察民俗風情、政治得失。《詩經(jīng)》中大部分詩歌都出于此。白居易一直覺得這個制度非常浪漫。在他看來,忠州的竹枝詞就是當?shù)乩习傩盏男穆暎麄儾蛔R字,就唱出來,往往詞句簡樸,感情真摯。即使是為了觀察民風,也要把這些詩歌收集起來。白居易暗暗下了決心,就讓我也做一次采詩官吧。
開始,他在城門洞豎起木牌,公開征集“竹枝詞”,還特地找了個能言善道識文斷字的本地人負責這件事情。可是城門洞出入的人雖多,看到正襟危坐的收集者就遠遠地繞了開去,或者在遠處指指點點,竊竊私語:“這是干嗎的?”“說是要記什么竹枝詞?就是我們平時唱的歌兒。”“記歌詞?哪里需要派個官坐在城門口,怕是又要收稅吧?”眾人圍觀下的采詩人有點尷尬,回去找白居易說:“白相公,您要的竹枝詞不太好收集,根本就沒有人響應啊。”
白居易去城門洞看了下動靜,發(fā)現(xiàn)果然如此。來來去去的老百姓就在遠處觀望,沒有一個人敢走到采詩人身邊。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白居易尋思著。古籍里記載著周朝的采詩制度比較簡單,每逢當?shù)氐哪信仙倬蹠臅r候,采詩官就會趕過去,在路邊敲擊特制的木片。如果有人想傾訴些什么,就到采詩官身邊開口歌唱。
只是這些古風沒有流傳下來,忠州這地頭也沒有采詩的風俗。白居易思前想后,只能要求轄內(nèi)縣官時常走訪鄉(xiāng)村里巷,留心采集“竹枝詞”。城門洞的征集點還保留著,除了原來的一案一椅之外,白居易還要求搬來幾架竹椅和長凳,搭了個架子,讓來來往往的人休息。白居易還自己掏錢雇了城門口一家人燒水沏茶,提供免費茶水給行人飲用。
忠州是山城,日頭毒得很,有一天,白居易正坐在城門口,搖著扇子和歇息的人閑聊。突然間他看到一位老人正背著一兜野菜,艱難地沿著進城的石階向上行走。白居易見狀,連忙起身,跑下石階,幫老人托著背簍。好容易到了城門口,白居易說:“老人家,您就歇息下吧,這大熱天的,喝口茶。”
老人小心翼翼地坐在竹椅上,搖著扇子。見白居易拿過碗來,不由笑著說:“這才上任的白大人可真是個好官,還惦記著給我們這些行人找個歇息的地方,難得,難得。”白居易聞言,笑道:“父母官這句話可不是說假的,白居易也沒做什么好事,就值得你這樣推崇么?”老人說:“我們忠州的新刺史白大人,當過憲宗皇帝跟前的諫官,專門揭發(fā)奸臣,為老百姓說話!聽說就是得罪了奸臣才被發(fā)配下來,現(xiàn)在這樣的官不多了。”
聽完這話,白居易也不吭聲,岔開話頭問老人這一大背篼野菜能賣多少錢,老人搖了搖手說:“這菜不是采來賣的,自家吃。”白居易又問起老人的家境和收成,一老一少,言談甚歡。老人見到邊上立著的牌子,問上頭寫了啥?白居易就感嘆道:“我本來想收集些竹枝詞的,就是平時你們唱的那些歌兒。”老人問:“這山歌兒有啥好收集的呢?都是唱著玩的,又不是什么圣人說過的話,還要記錄下來么?”
白居易詳細地解釋了竹枝詞的難得之處,這種純樸的充滿山野氣息的詞曲,比有些矯揉造作的詩詞要好許多。他笑著說:“就是孔圣人的《詩經(jīng)》,都是搜集民歌,可見這個有多重要了?”老人聽一拍大腿:“我那媳婦和孫兒,就會唱竹枝詞,如果真這么有用,下個趕場天我?guī)麄冞^來給您唱。”
白居易喜出望外,連聲說:“好,好。”老人又問:“您擺著攤子就是為了收集這詞么?那還是換個地方擺吧。您說這城門口,進城的人忙著辦事,不會停下;出城的人趕著回家,也不留神。再說你們都是一身官服,這有個話叫民不見官的,大家心里都沒底。去市場邊上擺個攤子,請書院里的書生出來收這個竹枝詞。一方面,這院里的學生娃啊,都是自家人,就問些詞兒曲兒的,也不怕惹禍;另一方面,給衙門做事,磨點性子也好。”
一番話說得白居易頻頻點頭,不禁握住老人的手說:“還是老人家您想得周到,我確實欠考慮了些。下個趕集日就按您說的這樣辦。”他將老人送出城去,并執(zhí)意送給老漢一把新蒲扇。當老漢得知這位城門口聊了好久的官人就是白居易時,便問他為何不表明身份?白居易笑著說:“我沒有造福忠州,愧不敢以真名告人!”
聽完老人的話,白居易從善如流,親近鄉(xiāng)民,搜集“竹枝詞”的工作終于打開局面。可又有新問題出現(xiàn)了。忠州地處川南,所以山歌多用川東南沿江山區(qū)的方言俚語,也摻混著中原、沿海地區(qū)已漸漸不再使用的一些古詞語。身為北方人的白居易聽不懂川話,就請人給自己講解,還標明了同音字詞。就這樣,花費了不少時間后,收集竹枝詞的工作終于漸入佳境了。
生動活潑的竹枝詞以其清新的特質(zhì),將白居易帶入一個嶄新的樂詩世界。他每天吟誦、揣摩,自得其樂,還主持舉辦過小規(guī)模的競唱比賽。有些人不理解白居易對竹枝詞的狂熱,問說:“您已經(jīng)是有名的大詩人了?為何對這些鄉(xiāng)村野調(diào)感興趣?不怕別人嘲笑么?”白居易說:“往往是這些來自山野的聲音才是最真實的,何況詩人之類的浮名對我來說沒有意義,聽到美好的詩歌才是最好的享受啊。”
當他自覺已把握其神形后,又學著“竹枝詞”的韻味兒自創(chuàng)新詞。在他的帶動下,原來瞧不起“竹枝詞”的文人騷客,都漸漸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搜集、仿作,終于使“竹枝詞”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入選理由:
第一,生活需要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第二,即使是著名詩人,也要不斷充電。
阿離之言
爹媽要給你取名字,一定要響當當有寓意。比如白居易,多好的名頭啊,白吃白喝白住很容易。傳說他才到長安,還沒有名氣的時候,拿自己的詩文去拜山門,有前輩看到他名字:呦,這長安米貴,白居不容易啊。結果翻完文章,被震住了,有這文章水準,天下哪里去不得,何況一個長安。夠了,至少吃喝不愁。瞧瞧,取個好名字的用處多大,至少加深別人對你的印象,還多了讓后人八卦的素材。
當然,傳說中的白居易是個天才。江湖傳聞,白詩人六七個月的時候,家里人指“之”和“無”兩個字逗他,他居然能夠記住。以后有人問當時還不會說話的白居易這兩個字,他都能指出來。這也就算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多得很。但白居易卻一路天才地璀璨下來。五六歲作詩,九歲熟悉聲韻,到十六歲就寫出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樣的佳句。
少年子弟自然少不了江湖行,白居易一直很自傲自己文學上的成就。于是年紀輕輕就去闖強手云集的長安,并在里面殺出一條血路,詩名大盛。不只歌姬傳唱,傳聞有粉絲還在身上刺滿他的詩句。當然這對白居易來說,不是重點。中國古代文人,聲名鵲起后就想著做官,倒不是官癮大,而是想著建功立業(yè),兼濟天下。
白居易的官當?shù)糜悬c郁悶,大概因為剛直是文人特有的習性,看腐敗黑暗的東西不爽。這種行為,在太平盛世遇見好皇帝,是諍官。唐太宗說過:“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白居易大概也想做這種鏡子人,所以積極向皇帝進諫。當時他“有闕必規(guī),有違必諫,朝廷得失無不察,天下利病無不言”。剛則易折,太有政治潔癖的人不被待見,所以很快,詩人就被貶官了。
從政治高峰跌下來的白居易有點郁悶,畢竟前半輩子他過得一帆風順。不過金子到哪里都會閃光,去江州當司馬的白居易,和一名年老的歌姬大起同病相憐之嘆,還能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詩里隱約還有不甘之意,所以“江州司馬青衫濕”,他還在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性格決定命運,以白居易過度正直的行事作風,在政治集團里顯然無處安身。很快,詩人對現(xiàn)實感到失望,為了躲避政治旋渦,甘心外放,做地方官去了。這是個正確的選擇。他在地方做了不少實事,現(xiàn)在杭州還享受白堤的余蔭呢。
實際上,白居易的為文和當官確實是個矛盾。他最為人稱道的是《秦中吟》及《新樂府》五十首等被他標為“諷喻”的詩歌。這些詩歌的重點在于針砭時事,同情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當時的皇帝不會喜歡看到這些詩詞流行,所以,白居易的政治生命注定有限。
不過,晚年的白居易開始對現(xiàn)實妥協(xié),詩詞逐漸平和。再后來他官至刑部尚書,晚年居住洛陽,也算難得的善始善終的著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