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仲(zhòng)》姓起源
238 仲(zhòng)
238 仲(zhòng)
【尋根溯源】
仲姓主要有四種來源。一是出自上古高辛氏。為黃帝的后裔,以人名為氏。黃帝有曾孫,號高辛氏,有“八才子”,號稱“八元”,與顓頊之子“八愷”齊名,高辛氏的“八元”中,有仲堪、仲熊兩兄弟的后代子孫,以祖上的名字的“仲”字為姓,稱仲氏。二是源自任姓。商朝開國君王湯的佐相仲虺的后代。仲虺,本奚仲之后,輔佐湯治理天下,立有殊勛。仲虺之后以祖字命姓,稱仲姓。周朝樊侯仲山甫即其后。三是源自姬姓。春秋時魯國公子慶公,字公仲,因亂魯而遭譴責。慶公死后,其子孫有避仇者,以其字為姓,稱仲氏。四是源自子姓,以祖字為姓。春秋時宋國君主宋莊公之后。宋莊公的兒子字子仲,子仲的子孫以“仲”為姓,稱仲氏。
【變遷分布】
早期活動于河南、山東等地。漢唐時期,在四川、陜西也有仲氏的蹤跡,并在中山郡(今屬河北)與樂安郡(今山東省高青、博興、廣饒一帶)形成仲氏望族。宋代以來,在江蘇、浙江、山東、安徽等地均有分布。當今其中以江蘇、遼寧分布比較多。
【名人薈萃】
仲由:春秋時魯國人,字子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直率勇敢,仕衛(wèi)為邑宰。以政事見稱。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藝,敢于批評孔子。
仲長統(tǒng):東漢哲學家。山陽郡高平(今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鎮(zhèn))人。好學,敢直言,官至尚書郎。他提出“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論點,否認“天命”,著有《昌言》一書。
仲子陵:唐代官吏。幼年讀書峨眉山神水閣,勤學勵志,精研《禮記》等著作。大歷中朝廷舉賢良,被錄取,任太常博士。每議論禮法,眾儒不能駁,聞名朝廷。曾受命主持貴州貢舉,考選人才。后官至刑部司門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