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耿(gěng)》姓起源
350 耿(gěng)
350 耿(gěng)
【尋根溯源】
耿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源于子姓,以地名為姓。商代有君王名祖乙,遷都耿地(今天的山西河津山王村一帶)。后來由于河患,祖乙由耿遷至邢以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沒有跟隨他南遷,仍然留在了耿地,便以地名為姓。二源自姬姓,以國為姓。周朝建立后耿國滅亡,周室封同姓人再次于耿(今山西河津縣西南),重新建立耿國,是為姬姓耿國,春秋時,晉獻公滅耿,原耿國公室后裔逃往他國,以國為姓,是為耿姓。后晉獻公將耿地封給趙夙,趙氏后人也姓耿。三是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
【變遷分布】
早期活動在河北、河南一帶。漢唐之間,逐步向周邊地區擴散,在河北、河南、陜西、山東、江蘇等地有分布,以高陽郡(今河北高陽)、扶風郡(今陜西興平東南)、河東郡(今山西夏縣)為郡望。宋代以后,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云南、遼寧有更為廣泛的分布。當今仍然以長江以北為主要分布地區,在河北、河南有較多分布。
【名人薈萃】
耿純:東漢將領。云臺二十八將之一。跟隨劉秀,拜前將軍,封耿鄉侯。及即位,更封高陽侯,拜東郡太守,坐事免。
耿弇:東漢將領。云臺二十八將之一。21歲從劉秀,初任門下吏,繼率兵參與擊敗王郎,升偏將軍。劉秀稱帝后,授建威大將軍,封好畤侯。耿弇用兵多謀善斷,戰功顯赫,先后攻取四十六郡三百余城。
耿仲明:明末將領,清初三藩之一。初為登州參將。后授總兵官。崇德元年(1636),封懷順王,屬漢軍正黃旗。從清兵入關,鎮壓農民起義軍。順治六年(1649)改封靖南王。不久,因部將犯法,懼罪自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