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女主“臨朝稱制”》賞析
女主“臨朝稱制”
【點睛之筆】
封建時代,在嗣君年紀尚幼時,往往是由皇后或皇太后臨朝聽政,處理朝中大事,這被稱作女主臨朝稱制。
【經典解讀】
歷史上最早臨朝稱制的女主可能要算是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秦宣太后羋(mǐ)八子。太后稱謂,始見于此,太后專權,也自此始。她是中國后世歷朝歷代后妃掌權執政的鼻祖。
羋八子來自楚國,是秦惠文王的姬妾。羋是楚國的國姓,她是當時楚王的姐妹之一,而八子是她的封號,她的地位并不高?;菸耐跞ナ篮?,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繼承王位。武王在位三年就死了,死后無后,由羋八子所生的兒子即位,即秦昭襄王,羋八子因此成為王太后,從此開始了長達四十一年的臨朝稱制,史書上稱為“宣太后自治”,這段歷史為日后有野心把持朝政的后妃們開創了一個成功的先例。
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實際上的女皇是西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她執掌朝政十五年,在兒子惠帝去世后正式臨朝稱制八年。呂太后和后來的慈禧太后有所不同,慈禧雖然以皇太后的名義掌權,但頒發詔書依然要借皇帝的名義,而呂太后則有自己專用的玉璽,紀年也改為“高后”。從這個意義上講,呂后算得上是中國第一個女“帝”。所以,《史記》和《漢書》等正史分別將這段歷史列為《呂后本紀》和《高后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