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質《【雙調】折桂令·【正宮】叨叨令》題解|注釋|鑒賞
周文質《【雙調】折桂令·【正宮】叨叨令》題解|注釋|鑒賞
周文質
周文質(?—1334),元曲作家。字仲彬,原籍建德(今浙江建德縣)人,后移居杭州(今屬浙江)。為鐘嗣成同時期人,與鐘以文相交20余年,曾見到《錄鬼簿》將他列于“未死鬼”之列,而不久卒。《錄鬼簿》記他:“體貌清癯,學問該博,資性工巧,文筆新奇。家世儒業,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調,諧音律。性尚豪爽,好事敬客。”著雜劇4種,今僅存《蘇武還朝》殘曲。散曲存有套數5首,小令43首,多為男女相思之作,風格妍麗清奇,《太和正音譜》評曰:“如平原孤隼。”
【雙調】折桂令
過多景樓
滔滔春水東流,天闊云閑,樹渺禽幽①。山遠橫眉,波平消雪②。月缺沉鉤③。桃蕊紅妝渡口④,梨花白點江頭⑤。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
【題解】
多景樓,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的甘露寺邊。這支曲子寫景兼寫離情。月夜之中,多景樓周圍的景色迷離惝恍。春水東流,遠山如眉,渡口江頭,桃紅梨白,多景樓的景色確是多姿多彩。末三句筆鋒一轉,點出在此與人分別而油然襲上心頭的離愁。淡淡的悲哀,使前面迷離朦朧的景色,不禁蒙上了一層感傷的色彩。
【注釋】
①渺——悠遠,迷茫。
②波平消雪——水波平緩像白雪消融。
③沉鉤——形容水中彎月的影子。
④紅妝——喻桃花顏色紅艷。
⑤白點——指梨花點點白似雪。
【正宮】叨叨令
悲秋
叮叮鐵馬兒乞留玎瑯鬧①,啾啾唧唧促織兒依柔依然叫②。滴滴點點細雨兒淅零淅留哨③,瀟瀟灑灑梧葉兒失流疏剌落。睡不著也末哥④,孤孤另另單枕上迷模登靠⑤。
【題解】
本支曲子詠秋夜、秋風、秋雨,寄寓離情別緒。曲中著力描繪渲染秋夜中秋風、秋雨的種種聲響,烘托主人公深夜不寐的孤獨寂寞情懷,收到強烈藝術效果。本曲寫法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從頭至尾雙聲疊字、象聲口語的運用,這不僅增強了曲子順暢和諧的韻律美,還使其洋溢著質樸純真的民歌風,這獨特的寫作風格也受到后人稱道。
【注釋】
①鐵馬兒——掛在屋檐下的風鈴,又名檐馬、玉馬,風吹時互相撞擊成聲。乞留玎瑯,與下文的“依柔依然”、“淅零淅留”、“失流疏剌”等,均為象聲詞。
②促織兒——蟋蟀。
③哨——本指鳥叫,此處指聲響。一說哨同“潲”,雨隨風斜著落下。也通。
④也末哥——也作“也么哥”,語尾助詞,起增強語氣作用,無實義。
⑤迷(diū)模登——糊里糊涂、迷糊困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