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人要活在當下,順其自然,才能幸福、快樂。不然,就好比身負重擔的登山人,累得氣喘吁吁,甚至不堪重負,倒下去。
對此,南懷瑾先生也深表贊同。南先生說:“人活著要順其自然,要不增不減,拋卻心中的妄情、妄念、妄想,保持一片清明境界,才是上天給我們的道。這個道就是本性,人活得很自然,一天到晚頭腦清清楚楚,不要加上后天的人情世故,如果加上后天的意識上的人情世故,就會有喜怒哀樂,使得身心受到傷害。”
如此看來,幸福從哪來?從順其自然的坦然中而來。所謂順其自然,是指不去刻意追求某些東西,比如名利、金錢。特別是某些越追求越是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段自認為美妙的感情。有時候,熱情、勇氣和付出,未必就等于得到。相反,很多時候,越是付出,越是執著,也越是無所獲,無所得。
若是這樣,不如選擇順其自然。事實上,人世間,能夠真正做到順其自然的人,是個達觀之士。這樣的達觀源自對現實的清醒認識與把握的基礎之上。
比如,一男子鐘情于某一位姑娘,認定今生非她不娶。但是,感情這種事,你情我愿最好,雖然也可以花一段時間有意地去培養,但若是對方始終沒有感覺,還要勉強在一起,這樣的堅持反而沒有順其自然的好。對感情應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有一番長遠的思考。若是深愛,非愛不可,就當順其自然,得之你幸,不得你命,僅此而已,無須強求。真能做到順其自然,才算真正明白什么叫做愛。若做不到,那必然會受一番心靈之苦。這樣一來,想要享受愛情和生活的快樂與美好,是遙不可及的。
又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注定了我們的結局是死亡。但是有些人活到一定的年紀,便開始害怕死亡。為了不死,而千方百計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例如,歷史上,秦始皇就曾派人到蓬萊三山去求長生不老之藥。
至于這一點,南先生很贊同莊子的看法,他認為,對于生死,應當如莊子一樣,順其自然,豁達面對,了生脫死。而一再強調養生的南先生所要養的,是生命的神,而并非其形。不論我們接受與否,我們的生命終會走到盡頭,而這個陪伴我們一生的形體,也終將消失,真正不朽的是我們的精神。
生死有時,所以,不如順其自然,不必苦苦支撐,也不必因自己的生命即將消逝而痛苦不堪,甚至死不瞑目。這樣,就真的是連死也不放過自己了。
再如,有的人因為太過于堅持,反而被束縛,并且因此而喪失自己的才具,導致終生憾恨,常嘆人生苦短。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要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就應當順其自然。
眾所周知的詩仙李白,也曾慨嘆懷才不遇,無法得到一官半職,但他也并未因此而非當官不可。相反,他的選擇是順其自然。縱然心里難免會有些許憾恨,但還是要接受。順其自然,無論結局如何,生活都要繼續。正因為這樣,李白才能寫出那么多膾炙人口、豪放坦蕩的千古詩句。再有柳永,“奉旨填詞”是他的擋箭牌,更是他因順其自然而得來的灑脫,若他做不到順其自然,明知不可而硬要為之,那么,那些為后世一再傳唱的詞句,恐怕也是沒有的。
綜上可知,順其自然,眾多煩惱也在灑脫與豁達的心態中消失了。有的時候,要懂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上帝給你關閉一扇門的時候,它可能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這樣想來,那就能把眼光聚集在眼前所擁有的東西上,并且用心珍惜已有的幸福,如此一來,便能做一個現實的人,活在當下,而不是活在過去的痛苦里,也不是活在今天的幻想甚至空想里,更不是活在希望幻滅的設想之中。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順其自然,活在當下,收獲幸福呢?
對此,南先生認為,人活著,不必去追究一切作為最初的動機是什么,也不要追求其結果怎么樣。一個人只有忘記無始無終的時空觀念,對現有的生命悠然而受之,天冷了就穿衣服,天熱了就脫衣服,受而喜之,才能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如此簡單而已。可見,每一份幸福與快樂,都源自現實的積累。
人生旅途中,我們肯定會遇到各種阻滯,然而若是我們能保持一顆自然之心,順其自然,活在當下,那我們離幸福和快樂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