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悠遠下的詩意田園(外一篇)》劉建春散文賞析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那一片悠遠下的詩意田園(外一篇)》劉建春散文賞析

一座小鎮,四面環山,林木蓊郁。

一座小鎮,兩水匯流,風景綺美。

陽春時可踏青賞花,淡冶而如笑;炎夏時可避暑納涼,蒼翠而欲滴;金秋時可觀賞楓葉,濃艷而如妝;寒冬時可評點雪景,玲瓏而如水。加之民風淳樸,農耕文化又風生水起,惹得我心熱眼饞,撩撥著我意欲前往的情懷,氤氳蕩漾。

初夏時分,一個暴風驟雨洗禮后的次日,我們從鋼筋水泥的大都市,一路風塵,進入城口縣河魚鄉。細長彎曲的魚渡河和平溪河,潺潺淙淙,清洌如琴弦聲。而河面上浩蕩而來的清新空氣沁人心脾,一洗路上的風塵和心中的浮躁塊壘,讓人神清氣定。

河魚鄉,方圓不過一百三十平方公里 ,人口才五千,卻被兩條生命之河——魚渡河和平溪河——滋潤得豐潤而美麗。兩條河如同兩條玉帶環繞著河魚鄉,一座弧形小橋橫跨魚渡河,遠看像一條魚嘴,把河魚鄉像一條“活魚”的形象活脫脫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其潛在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

沿魚渡河峽谷逆流而行,只見一座亭廊畫榭旁有“小橋、流水、人家”,竹木葳蕤,青秀挺拔,石路小徑,蜿蜒悠遠,仿佛進入曲徑通幽的江南小鎮,充滿了詩情畫意。而河邊,一中年婦女正在河水里浣洗衣服,旁邊兩個小男孩正在天真無邪地玩耍,一個小男孩撿起河邊的石塊在打水漂,不時發出一兩聲驚喜的尖叫聲,而另一個小男孩則坐在石頭上吹著用竹葉做成的笛子,一幅自在自樂的民間風俗圖宛然在目。

順著潺湲的平溪河款款而行,江平如練,澄澈清瑩,濃綠逼人。“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意境油然而現。沿河而行,當年的石墨盤之謎、河魚剿匪記、黃龍洞藏嬌、神奇白馬灣、兩扇門的民間傳說……何其精彩紛呈,揚眉吐氣,又何等大快朵頤,酣暢淋漓。那叮叮咚咚的平溪河,似乎在日夜傾訴著昔時的世事滄桑、百姓苦難,也在深情地唱吟著今日的盛世祥和、物阜民豐。

放眼望,不遠處奇峰競峭,古松虬姿,成片的峰巒疊嶂被滿山的濃黛所掩映,天光云開處,火炮梁、蛤蟆石、石門子、鷹嘴巖、牛毛頭、獅子巖、映紅山等景點在我們面前次第打開,其山勢險峻,巍峨雄峙,有一種“路從樹木蔭中轉,云向山澗缺處開”的豪放之感。大巴山粗獷而雄峻,一座挨著一座,在繁茂蒼翠的森林中連綿起伏,可謂千峰競秀、萬壑藏云、雄偉綺麗,宛如龍騰虎躍,蒼勁得給人一種剛正不阿、質樸向上的力量美,令人肅然起敬。而那遼闊的高遠藍天更是藍得令人心醉,淡淡的白云也顯得溫柔恬靜,明媚的陽光也分外和煦,徐徐的山風也變得輕慢清香起來。此時,面對蔚然森秀的大巴山脈,仰望浩瀚無垠的藍天,我第一時間聯想起2002年我在法國巴黎訪問時遇見的那些法國男孩,他們那一雙雙深邃的藍眼睛,通明、清亮,如一汪藍色的大海,純粹得沒有一點雜質,猶如眼前河魚鄉上空的藍天。

青山綠水依然,藍天白云常在 。怎不使人神思遄飛,心向往之?

艷陽清風之間,垂楊疏柳之下,傳來了山雞的鳴叫聲。“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雞鳴”。山溝里時時透出的那一股農耕文化清新純樸的泥土氣息更令我心馳神往。

在去農耕博物館的路上,沿途的莊稼地里,那些玉米、土豆、紅薯、蘿卜、燕麥、苦蕎、油菜、南瓜、茶葉……宛如一行行飄逸的小詩,鮮艷地穿行在菜園里。加之,時斷時續的蟬語,飄然而至的雀鳥啁啾,山澗小溪的叮咚流水,這些自然的曼妙景象和清音,幻化我心中無限的空靈,使心情也綠起來。

“農事農耕盡顯鄉村今古韻,好山好水縱覽平溪田園圖。”博物館大門,一副對聯赫然入目,道盡河魚鄉美麗的自然景觀和農耕文化的全部內涵。而在館內,另一副對聯更是寓意深厚:一部農耕史,千古民俗情,橫批——天下農人。

好一個天下農人!在綿綿不息的歷史長河中,炎黃子孫植五谷,飼六畜,農桑并舉,耕織結合,并融合儒家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戲劇、民歌、農諺、繪畫、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創造了燦爛輝煌的農耕文化。我國最早的農耕文化記載于壽光骨刻文《黃帝耕耘圖》,距今已有4600多年歷史。畫面最下方一位中年男子,頭戴大斗笠,身著半長袍,雙足叉開,他的右手抬起向下撒著種子,有幾粒正落向地面……

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更是對農耕文化有著更詳細的記載。其《七月》一詩描繪的是一幅瑰麗的農耕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至于歷代文人騷客對農耕文化的描述更是不吝筆墨,任情揮灑。如東晉詩人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南宋詩人翁卷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它們都無一例外地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贊美,也表現出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喜愛,對農耕生活的贊美。

在河魚鄉的民俗歌曲里,我們也讀到了當地農人幽默風趣的農耕生活。《漆山歌》:“正月是新年,小郎上漆山;你在漆山莫貪玩,不比割紅山……”《薅草鑼鼓》歌更是充滿了勞逸結合的歡樂情調:“呃—— 清早來約清早來,清早起來搭歌臺,歌臺搭起三丈高,四方歌師請上來……”至于《雙探妹》《山歌》等,也巧妙地把山里人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融入到生活中,唱響在山歌里。

農耕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創造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又可以把它所創造的現代文明破壞得體無完膚,千瘡百孔。可喜的是,河魚鄉意識到這一點,把自己創造財富的煤礦早早關閉,使原生態的農莊沒有受到太多破壞。他們一代代繁衍在大巴山,沐日月精華,飲山泉雨水,棲茅屋竹棚,唱自編歌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孕育出了這里獨特的農耕文化,造就了河魚鄉與生俱來的鄉村氣息。博物館里,那些保存著的老物件,如紡車、風箱、石磨、鋸子、糧蓋、笆簍、升斗、墨斗、鐵耙、犁車、木磪窩等,給我們打開了農耕文化最悠久、最鮮活的記憶。遙想農人們談情說愛時唱情歌,送定情物;結婚時哭嫁,收彩禮,辦陪奩;生小孩打三朝,喝滿月酒;修房造屋種莊稼請人幫忙,打薅草敲鑼鼓請人唱歌;冬季雨雪天,圍在火塘邊上烤的是轉轉火,吃的是洋芋果,沖的是包谷殼……明媚的山鄉生活,雖然清苦,卻依然充滿了溫馨和愛,儼然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這些老物件也讓我們拾起了童年的記憶,拾起了那一份不再遙遠的鄉愁……

入夜,連日來的艷陽高照,突遇風急雨驟,電閃雷鳴,一陣瓢潑大雨傾天而下。駘蕩的山嵐,挾著無邊的黑色幔帳瞬間將這小山村嚴嚴實實的包裹住。在巴山夜雨聲中,我酣然入夢。夢中,我見自己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離開了擁堵喧囂的大都市,在這靜謐、靈秀的森林之家里詩意棲居……

走進神秘的仡佬族

仡佬族是貴州高原開荒辟草的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全國僅有的兩個仡佬族自治縣都在遵義。遵義的仡佬族人口占到全國仡佬族人口總數的70%多。其源遠流長的民族民間文化意蘊深厚,獨具特色,尤以“儺戲、三幺臺、高臺舞獅”等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聲名遠播,成為世居道真的仡佬人民珍貴的民族瑰寶。

“仡佬故土、儺戲王國”果真名不虛傳。在參觀道真縣民族博物館里的實物展覽室里,那些美輪美奐的民族服裝、造型各異的儺儀面具、靈動詭異的儺戲場景、紛繁復雜的儺壇祭儀……早已令我們心馳神往,希望能一睹真實的儺戲。

隨后安排參觀的是隆興鎮花園組。主人安排很有意思,讓我們先參觀了原始的仡佬族住戶,都是兩層樓的木結構住房,屋面覆蓋小青瓦,四壁簡裝木板壁。有一家大住戶的主人告訴我們,他住的這家房屋建于清代,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是這里最古老的住宅。這家門前停有一輛摩托車,兩三個竹背篼散放在門前。房屋后竹木蔥蘢,長長的豆筋角也長勢可人。一蓬獼猴桃架上更是密密麻麻掛滿了果實,橢圓形的,像雞蛋一樣大小,伸手便可摘取。

轉過彎,走過桂花飄香的小路,繞過綠意盎然的荷塘,我們便走進了花園組新區,一色的紅瓦白墻小樓房,清爽明快,使人立刻感到這里充滿了濃郁的現代氣息。曾經古老的民族村落,已經煥然一新,雪白的墻上畫滿了各種富有現代色彩的宣傳畫:如家庭美德、和睦相處、村干部的承諾等,都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動態畫面展現出來,生動有趣,富有教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公正廉”宣傳畫:墻上用綠色畫有一壇松竹梅,并題上一排紅字:松竹梅,歲寒三友;公正廉,官德三寶。更有趣的是,旁邊還用黑色畫著一幅圖,遠看像一個清代的官吏,近看卻是一個“廉”字,極具夸張,令人忍俊不禁。

“咚鏘鏘,咚鏘鏘……”一陣鏗鏘的鑼鼓聲從平壩處傳來,高臺舞獅和儺戲表演開始了。平壩里,七層高臺聳入云天,先是由二人分別裝扮成孫猴和笑臉和尚的演員出場,極盡攀爬、倒立、懸空等驚險絕技。隨后,上場的兩位獅子演員,敏捷地攀爬上7層高臺,在毫無一點安全措施的保護下,極盡全身之力,硬是把雄獅出山、左右探腿、親昵嬉戲、猛擺獅尾、相互爭斗、群躍而起、昂首眺望、飛腿前踢、參拜四方等驚險動作表演到了極致,令人嘆為觀止。

“非常精彩,真是了不起!”我情不自禁地贊嘆起來。

“高臺舞獅源于宗教神話古劇目連救母的神話故事,故事敘述佛陀的大弟子目連拯救亡母出地獄的事,故事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隱喻。”我與當地一位長者聊了起來。他還告訴我,這四位表演者均是地道的表演世家,從小練功,最大的已經60多歲了。

這不能不讓我們驚嘆而佩服!

隨后的儺戲也緊鑼密鼓登場,法師表演了 “過刀橋”、端紅火盆“破域”等驅鬼迎神避邪的特技表演,“過刀橋”是一種儺戲絕技,主要是為12歲孩子以前犯的關法,通過過刀橋,即可以順利過關,為孩子今后的人生之路掃清障礙。一根長長的木凳上倒插著12把鋒利的刀,鋒口向上,閃著寒光。法師頭頂公雞,敲著銅鑼,赤腳從刀刃上一步步走過刀橋,赤足則完好無損,讓觀眾驚嘆莫名。

端紅火盆“破域”,更是神秘莫測,也看得我們心驚肉跳。只見法師口念咒語,赤手將熊熊燃燒的火盆端在手里,然后放在地上,其雙手卻毫發無損。法師的嘴對燒紅的火盆噴一口法水,油火“呼呼”燃燒,俗稱“噴油火”,意為將傷亡野鬼的邪氣統統掃地出門,保家安康。更為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法師居然張口用牙把通紅的火盆咬起,輕步自如地繞場轉一圈才放下。最驚險的要數踩火盆了,法師口念咒語,赤著雙腳在上面踩,腳踩處,直冒青煙。據說,這是民間的一種鎮宅儀式,主要是驅邪避惡、安定家宅,保護家里平安。

儺作為一種驅鬼疫祈求吉祥的儀典,早在春秋時即已有之,《論語·鄉黨》有“鄉人儺”(民間儺);《呂氏春秋·季冬》有“有司大儺”(宮廷儺);此外古代還有隨軍屯戍邊疆的軍儺。道真儺戲則源于民間的“鄉人儺”。居住在道真的仡佬族人,世代過著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生活。他們以這種宗教似的帶有原始巫文化的歌舞呼號來渲泄慰藉自己的精神和靈魂,借此抒發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期望,以求驅邪避惡,安身立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當晚,回到賓館,剛一進餐廳,門口早就站滿一排身著鮮艷民族服裝的姑娘,連歌帶舞唱到:賓朋好友八方來,仡佬山鄉添光彩,歡天喜地迎貴客呀,宴席擺起三幺臺……餐桌上擺滿了各種點心,米粑、米花糖、粽子、餅子、糖食、核桃、花生、板栗、葵花、紅薯干、油炸土豆片等。

我們知道三幺臺開場了。果然,道真縣政協主席周世曉走上前臺,給大家講解三幺臺的來歷:“三幺臺源于仡佬族女方家人招待男方的訂婚宴,男方上門提親,女方家人如果對男方很滿意,就擺這么一桌三幺臺來款待未來女婿,后來慢慢演變成招待貴重客人的席桌,屬于規格很高的宴會。分“茶席”、“酒席”、“飯席”三桌,每席12個菜,三輪下來能吃到36個菜并且菜式不重樣。”

說到這里,周世曉頓了一下,“注意啦,在二幺臺時,主人要給客人敬酒,不喝不行啰。”周世曉邊說邊走上席桌。

因周世曉坐在我旁邊,我對剛才的山歌蠻感興趣,我們邊吃邊和他聊了起來。他突然話鋒一轉, “仡佬族勞動中對歌更有意思,我唱給你們聽。他呷了一口茶,清清嗓子便唱了起來:

“什么出來高又高,什么結在半中腰?什么出來連蓋打,什么出來棒棒敲?

高梁出來高又高,包谷長在半中腰。豆子出來連蓋打,芝麻出來棒棒敲……”

周世曉的嗓音渾厚,具有很強的磁性,加之唱得聲情并茂,贏得了滿堂喝彩。正要叫他再唱一首,上菜的女服務員已經把二幺臺的各種佳肴端上了席桌。一群姑娘手捧酒杯魚貫入場,給每位客人敬酒,甚至有人被姑娘硬性灌酒,場面極為熱鬧開心,就連從不喝酒的一位女作家,也被滿滿灌了三大杯。

這種場面有點類似我在內蒙古的喝酒遭遇,我是從不喝酒的,但那次采訪,旁邊站著蒙古姑娘和小伙,小伙拉著馬頭琴,姑娘雙手捧哈達,哈達上放酒杯,先捧杯唱歌,歌畢,彎腰雙手將哈達和酒杯舉過頭頂,你能不喝嗎。如今,真有點那種感覺,多熱情的仡佬族人啊!

那一晚,我真的有點醺醺然了,為這些淳樸的仡佬族姑娘和小伙,為我們日益豐盈而富足的仡佬民族,干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破了亲妺妺的处免费视频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小说|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小说|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91成人免费版| 欧美在线色视频| 国产精品15p|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香蕉视频在线网址|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综合网| 91精品国产免费| 樱花草视频www| 国产对白国语对白|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亚洲加勒比在线|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和主人玩露出调教暴露羞耻| xxxxx日韩|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电影网|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一区二区在线播放视频| 波多野结衣无限|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