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發(fā)飄飄(外一篇)》董曉燕散文賞析
側面不是全部,但全部往往由側面來體現。惟有愛才是崇高的。崇高的愛可以生發(fā)、激發(fā)、勃發(fā)一切創(chuàng)造力。
舊影集里有一組黑白照片。一張照片是一位少女身穿粉紅色連衣裙,斜坐在如茵的綠草地上甩一頭秀發(fā),驕傲地向人展示黑發(fā)的魅力。另一張照片是她身穿小格子襯衣推著一輛自行車,襯衣扎在藍色的長褲里,一對又粗又黑的大辮子垂在胸前。還有一張照片,她身穿玫紅色金絲絨旗袍,頭發(fā)向后挽成一個發(fā)髻,典雅地徜徉在鮮花怒放的花園里。
照片中的這位長發(fā)少女,就是我媽媽年輕時的倩影。
媽媽個子高挑,身材勻稱,皮膚白皙,配一頭烏黑油亮的長發(fā),稱得上是既傳統(tǒng)又新潮的時尚女性。旁人夸媽媽漂亮,媽媽總是調侃地說:“你們是說我的長發(fā)漂亮吧?”
夸自己長發(fā),并不是沒有緣由的。媽媽偏愛長發(fā),她認為長發(fā)的女人多半溫柔善良。女人的漂亮與丑是天生的,后天都難以改變。只有頭發(fā),既是天生的,又能通過護理和梳妝而改變。短發(fā)女人只能有一種頭式,長發(fā)女人卻可以有多種頭式,要長要短,隨心所欲。
媽媽曾充滿幸福地告訴過我,她和父親相識,是在一次聯歡晚會上,她身上首先吸引住父親目光的就是那頭長發(fā)。
小時候,我經??匆妺寢屧谑釆y臺前或站或坐,放下她黑緞子般的長發(fā)輕輕地梳理。時而將長發(fā)披肩,時而將長發(fā)梳成辮子,時而將長發(fā)挽成發(fā)髻。
長大了,我的頭發(fā)長長了,媽媽教我如何洗護梳理。
那時候,還沒有各式各樣配方的洗發(fā)露、護發(fā)素,媽媽從教我用天然皂角洗發(fā)開始。她從市場上買回一串皂角,先放在煤火上烤一烤,再放在青石板上用釘錘砸碎,然后放進鍋里熬成皂角水,用紗布濾去渣子洗發(fā)。媽媽叮囑我,千萬不要圖省事用肥皂香皂洗發(fā),因為肥皂香皂堿性重,會“咬”壞頭皮和頭發(fā)絲。媽媽還教我用陳醋調水浸泡頭發(fā)、用蛋清搓揉滋潤頭發(fā),這樣不但能促進頭發(fā)生長,還能夠給人順滑的感覺。
媽媽的土辦法真有效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頭發(fā)越來越多,越來越長,越來越黑,越來越亮。有時,梳妝臺前媽媽拿著梳子邊說邊給我做示范,提醒我臉型和發(fā)型的搭配是有技巧的。頭發(fā)披散著,一定突出發(fā)色和光澤;頭發(fā)較多時,將兩側頭發(fā)捋到耳朵后面,看上去層次更加豐富。媽媽還試著幫我上了卷兒使頭發(fā)有彎度,再用手指從發(fā)束里挑,這樣挑出的馬尾既有律動又華麗。
媽媽幫我梳出各種花樣,扎上各色蝴蝶結,這讓女同學們十分羨慕,令我無比自豪,也給我?guī)聿簧俾闊€別壞小子上課時趁我專心聽講,悄悄將我的發(fā)梢系在椅背上,下課時我一起身被扯個趔趄,“哎呦”一聲痛得淚花在眼眶里打轉,反惹得同學開懷大笑。
文革時,留長發(fā)被說成是“小資產階級”,為避免麻煩,媽媽和我忍痛剪掉了長發(fā),卻又舍不得丟掉,母女倆經常關起門來,將各自的長發(fā)接在頭上,或對鏡自照,或相互嬉鬧,聽見敲門聲,趕緊取下藏起來。直到十年動亂結束,我和媽媽又留上了長發(fā)。
媽媽梳辮子十指如風,像彈豎琴般極有韻律,梳出的辮子勻稱而光亮。媽媽為了訓練我梳理長發(fā)的能力,常與我比賽梳辮子誰又快又好。終于有一天,我梳辮子的速度超過了媽媽,媽媽很高興,獎勵了我一張繡有一枝梅花的真絲白手帕用于系發(fā)。
媽媽愛長發(fā),直到晚年都舍不得剪掉,只是不再梳披肩長發(fā),也不再梳辮子,而是把長發(fā)一圈又一圈地在腦后挽個發(fā)髻,插上一把黑牛角梳子。挽發(fā)髻的媽媽,人雖蒼老,但風韻猶在。
大學畢業(yè)后,像媽媽一樣,我一頭飄逸的長發(fā)也牢牢鎖住了一位男生的視線,并贏走了他的心。婚后,我的一頭長發(fā)一直被他欣賞,無論是長發(fā)飄飄,還是向后盤起發(fā)髻,無論是何種扎束都是他眼中的風景,以至天氣如何酷熱難忍也不許我剪短。一頭長發(fā)又幫我打扮了婚姻的瑰麗。
裙子飛
美好的憧憬可以拉近,手中正攥著繩。
那年我6歲,住在東北撫順的舅舅家。有一天,舅舅帶我去逛百貨大樓,走到兒童服裝專柜時我眼睛一亮,專柜內掛著一條非常漂亮的裙子。裙子用紅緞子做成,緞面上繡著一朵朵襯有綠葉的桃紅色小花,領口中間綴了一顆亮錚錚的有機玻璃扣,外面還罩著一層薄薄的紗。如此漂亮的裙子,我只在看外國電影時見過。
營業(yè)員阿姨大約是看見我盯著裙子發(fā)呆,走過來摸著我的頭說:“小姑娘,你要是穿上這條裙子,就更漂亮了!”然而,我卻不敢想能擁有。舅舅雖然是撫順一家大型企業(yè)的工程師,但子女多,還要接濟當時家境窘困的我們,經濟并不寬裕。我不能向舅舅提出非分要求。
哪知,這一切都被舅舅看在眼里,他默不作聲地拉著我的手離開了,我還一步三回頭,直到那條裙子從視線里消失。
我在思念這條裙子中度過了一個多月。
一天,舅舅領著我直奔這家百貨大樓。剛一上樓,我就甩開舅舅的手,徑直奔向童裝專柜,但那條漂亮的裙子已不見了蹤影,一種莫名的失望頓時擊中我。我懶洋洋地走向舅舅,卻見舅舅正與營業(yè)員阿姨在叨咕什么。隨后,營業(yè)員阿姨從柜臺后面拿出一個包裹遞給舅舅。舅舅打開包裹,我驚呆了,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漂亮裙子嗎?
舅舅雙手抖開裙子,在我肩上比試了一下,當即讓我試穿,裙子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完全合身。我穿上裙子,逛商場的人都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夸贊裙子漂亮。
舅舅從衣袋里掏錢要買下裙子,我違心地捂著舅舅的手:“我不要,我只是看看,看看……”
舅舅仿佛沒聽見我的話,付了錢后對我說:“孩子,你穿上這條裙子就像小天使了!”
事后我才知道,舅舅發(fā)現我迷上了這條裙子,但當時他沒有買這條裙子的錢,背著我獨自來到百貨大樓,費盡口舌拜托營業(yè)員阿姨將裙子收起留下,等第二個月攢夠了買裙子的錢后再專門帶我來買。
夢寐以求的裙子穿在身上,我激動地寫信給遠在三千公里外重慶老家的媽媽:“我有了一件最心愛的東西,現在不告訴您,等您來了就知道了。”
當年夏天,媽媽到舅舅家接我回家鄉(xiāng),怕弄壞了漂亮裙子,將裙子收進了衣箱里。
到達重慶,還要坐兩天江輪才能到我的家鄉(xiāng)。我和媽媽所乘坐的是一條載客二百多人的江輪。見船上的一些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們都穿得很漂亮,按捺不住展示自己的欲望,趁媽媽不注意,將裙子翻出來穿上。我像一只快活的小鳥在船舷甲板上飛翩,船上的人邀請我參加正在舉辦的聯歡會正中我意,我上臺表演了“小兔子乖乖”,還對著話筒唱了從收音機里學來的歌曲《小燕子》,贏得一片喝彩。
重慶人民廣播電臺的一位阿姨和一位叔叔特別喜歡我,帶我在船上到處玩,把我梳的小辮子剪成了短發(fā),還用電夾把我的頭發(fā)燙得卷卷的,說這樣就像童星秀蘭·鄧波兒了。分別時,這位叔叔把他隨身攜帶的一只黑色永生鋼筆送給我做紀念,阿姨把她圍在脖子上的一條白色小方巾系在了我的脖子上。
當我穿著裙子出現在家鄉(xiāng)的縣城時,街坊鄰里的小伙伴們看得眼睛都發(fā)直。小伙伴們圍著我轉來轉去,個個都伸手摸我的裙子,掩飾不住羨慕之情,我也為自己能擁有如此漂亮的裙子感到驕傲。
從那以后,我這條裙子好像一只美麗的大蝴蝶,在小伙伴中間飛來飛去。要好的同班同學過生日來借裙子穿一天,鄰居的女兒走親戚來借裙子過把癮,借得最多的是參加文藝演出的小伙伴。連不認識的小朋友,也朋友托朋友、鄰居找鄰居地來借裙子。這條漂亮的裙子好似友好的使者和無形的紐帶,加深了我與小伙伴們的友誼。
一天早上,我將小伙伴還回來的裙子洗好,晾在院子里的竹竿上,到下午去收裙子時,裙子卻不見了。四處尋找,找不到最心愛的裙子,我難過極了,哭紅了雙眼,飯吃不下,夜不能眠,幾天下來人瘦了一圈。
穿過這條漂亮裙子的小伙伴們也急我所急,畢竟這條裙子名義上屬于我,實際上卻是屬于大家的。大家一起分析,偷裙子的人無非是喜歡這條裙子,但在小縣城里,這條裙子是獨一無二的,無論誰穿了都會被認出來。如果偷走了漂亮裙子不穿,偷去還有什么意義呢?大家都說,如果偷裙子的人還有點良心,就應該將裙子送回來。
一個多月后的一天下午,我放學回家,突然發(fā)現日思夜想的裙子完好無損地晾在我家晾衣服的竹竿上,我揉揉眼睛,證實不是在做夢,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竟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話:謝謝您,偷裙子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