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王國的興起
普魯士王國的興起是德意志和歐洲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著重大深遠的影響。普魯士王國是在十二——十三世紀所形成的勃蘭登堡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373年,神圣羅馬皇帝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奪取了對勃蘭登堡的宗主權。1411年,勃蘭登堡邊疆侯宗室斷嗣,社會混亂,向皇帝求援。剛剛繼位的西吉西蒙皇帝為了報效債主,任命起源于土瓦本公國的霍享索倫家族去擔任勃蘭登堡的最高行政長官。1417年,帝國皇帝又正式宣布把勃蘭登堡選侯國賜給霍享索倫家族。1614年霍享索倫家族占領了下萊茵地區。1618年又利用聯姻政策,獲得對普魯士公國的繼承權,把臣屬波蘭的東普魯士并入勃蘭登堡,形成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這樣,到十七世紀初,勃蘭登堡選帝候占有三塊遼闊而又分散的土地,領土面積由三萬九千平方公里增加到八萬一千平方公里。
1640年,霍享索倫家族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繼位。這是一個懷有霸業野心的君主。為了把分散的疆土聯成一片,擺脫哈布斯堡王朝和波蘭的控制,他對內發展生產,加強剝削,擴充軍備;對外采取隨機應變,背信棄義的狡詐手段,不斷獲得新的領地和高額補助金,因而國勢日強。1648年借法國之助獲得一大批新領地,一躍于德意志諸小邦之上,成為奧地利王朝強有力的競爭對手;1660年借瑞典之力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公國的領主權。1688年,他的兒子弗里德里希三世繼位后,雖缺少他的治國大略,卻力圖把勃蘭登堡提高到象法國一樣的“王國”地位。1701年,歐洲爆發爭奪西班牙王位繼承權戰爭。弗里德里希三世把三萬雇傭軍出租給奧地利,這不僅獲得了巨款,而且迫使帝國皇帝承認勃蘭登堡——普魯士為王國。1701年1月28日,弗里德里希三世在柯尼斯堡舉行了隆重而豪華的加冕典禮,改號弗里德里希一世,宣告普魯士王國成立。1713年弗里德里希一世死后,經過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1713-1740年)和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相繼統治,普魯士王國才真正成為歐洲的軍事強國。特別是經過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和七年戰爭(1756-1763年)之后,普魯士無論在領土上,還是軍事實力上,不僅能與奧地利皇帝分庭抗禮,而且還同列強爭霸歐洲。通過三分波蘭,成為德意志境內的最大邦國。普魯士王國的崛起,對德國和歐洲歷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十九世紀,隨著它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加強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在德意志國家統一運動中和歐洲國際事務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