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和《天工開物》
宋應星(1587—?),明代科學家。字長庚,江西奉新人。萬歷四十三年(1615)舉鄉試。崇禎年間,曾任江西分宜教諭、福建汀州府推官、南京亳州知州等下層官吏。崇禎十七年(1644)棄官回鄉,后曾仕南明。約死于清順治年間。應星平生潛心實學,對士大夫輕視生產,深為不滿。崇禎七年,于分宜教諭任上,著《天工開物》,崇禎十年(1637)刊行。是書共十八卷,分三編,全面系統地記述了我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和經驗,并附有大量插圖。內容宏富,包括谷類和棉麻栽培,養蠶,繅絲,染料,食品加工,制鹽、制糖,制造磚瓦、陶瓷、鋼鐵器具,建造舟車,采煉石灰、煤炭、燔石、硫黃,榨油,造紙,五金開采及冶煉,兵器、火藥、朱墨、顏料、曲藥的制造和珠玉琢磨等。對原料品種、用量、產地、工具構造和加工操作過程,均有詳細記載。應星通過大量實地考察,對勞動人民生產技術和經驗進行總結,使是書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是書曾譯成多種文字,流行國外。張資珙《關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歷史研究》1956年11期)、賴家度《〈天工開物〉的著者——宋應星》(《歷史教學》1951年2卷3期)可供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