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同形同構說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同形同構說
同形同構說,來自格式塔心理學的同型論。格式塔心理學提供這樣一個事實:物體的結構(形狀、大小、顏色等等)具有一種穩定性,也稱為物體常性,只要物體各部分關系保持不變,那么圖形就不變,這種物體結構被叫做“物理格式塔” (完形)。表面看,格式塔(完形)是靜止的,其實完形中的材料是相互作用的,由于這種相互作用類似于磁場或電場作用所造成的形狀,所以這種動力學的格式塔(完形)也可以叫做物理場。知覺的組織原則也是按照動力學來解釋的,經驗的圖形也是由各種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即場力而構成的,可以稱為心理場。心理場一知覺場的生理基礎是腦場,知覺場在其次序關系上與作為基礎的興奮的腦場相符合,這就是同形論。
心理學的同形論,主要講的是心理場與腦生理場的同構同形,后來又推廣至心理生理與物理的同構同形。美學家又依此作為審美經驗發生的心理學根據,進而提出審美心理的異質同構說。如格式塔心理學派美學家安海姆認為,無論是在自然現象中還是在人類社會中,無論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中還是在人的心靈中,都存在著統一的力的結構,這種力的結構是造成萬事萬物具有表現性的基礎,當對象的力的結構與人的知覺、情感的力的結構達到一致時,才能產生審美感受。這就是說,事物的表現性的基礎是一種力的結構,它之所以引起審美感受,則在于事物的力的結構與人的情感的力的結構達到一致,這就是用以解釋審美經驗發生的異質同構說。比如,一棵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因為它看上去象是一個悲哀的人,而是因為垂柳枝條的形狀、方向和柔軟性本身就傳遞了一種被動下垂的表現性,這種表現性就來自垂柳的結構與一個悲哀的人或悲哀的心理結構的異質同形。
這種觀點在解釋美感發生的機制方面較聯想說、移情說更具有合理性,但是它也有明顯的缺陷。第一,對力的結構的分析和描述還有不少猜測的成分;第二,把審美經驗發生的解釋只限于物理、生理、心理之間的異質同構,缺乏一種深刻的社會歷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