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行酒令,遞詩籌》賞析
行酒令,遞詩籌
【概說】
酒令是中國人飲酒時的一種助興游戲,席間會推舉一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lián)語或做其他類似游戲,違令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
酒令由來已久,“投壺”便為其中一種,具體為:酒宴上設(shè)一壺,賓客向壺內(nèi)投箭,投入壺內(nèi)多者為勝,負者受罰飲酒。總的說來,酒令用來罰酒,但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促進客人間的交流。
行酒令的方式五花八門。文人雅士常用對詩或?qū)β?lián)、猜字或猜謎等,尋常百姓則用一些簡單的方式,比如劃拳、擊掌等。
酒令的產(chǎn)生與我國古代酒文化的發(fā)達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中國釀酒的歷史悠久,古人普遍喜歡喝酒。夏桀的“為酒池,可以運舟”,商紂王的“造酒池肉林”,周穆王有“酒天子”之稱,可見當時喝酒之風很盛。漢代飲酒之風更盛,梁孝王曾召集許多名士到梁苑喝酒,并令枚乘、韓安國等作賦助興。韓安國作不成賦,被罰酒,而枚乘等人則得賞賜,實際上已經(jīng)開創(chuàng)了酒令的先河。
酒令是我國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使得勸酒更為文明和藝術(shù)化。今天,我們掌握了酒令的有關(guān)知識,并把它適當?shù)貞?yīng)用到飲酒活動當中,可以調(diào)節(jié)氣氛、增添樂趣、陶冶性情,提高飲酒的文明程度。
【故事錦囊】
明代時,紹興有一位大才子叫徐文長。徐文長從小就很有才智。一天,六位文人一起在飯館吃飯喝酒,他們看到徐文長年紀小,便想捉弄一下他。他們事先安排好上了六道菜,按年齡大小行酒令(徐文長年齡最小),每個酒令要說出一個典故并和桌上的菜有關(guān)就可以吃這盤菜,否則沒菜可吃。
講好規(guī)則之后,菜陸續(xù)地端上來了,年齡最大的說了一句“姜太公釣魚”,接著把那盤紅燒魚端到自己面前;第二個人報了一聲“時遷偷雞”,那盤雞肉成了自己的菜;第三個人說了聲“張飛賣肉”,拿走了那碗豬肉;第四個人緊接著說“蘇武牧羊”,不客氣地把羊肉端去了;第五個人馬上說“朱元璋殺牛”,話音剛落那盤牛肉到了自己面前;桌上只剩一盤青菜了,第六個人連忙說“劉備種菜”,青菜也拿走了。
桌子上的菜全分完了,年齡最大的笑著說:“行過酒令,大家各吃各的菜吧!”這時候,徐文長不慌不忙地說:“等一下,我還沒說呢!”他一拂兩袖,大聲說道:“秦始皇并吞六國!”把六盤菜都攏了過來。六位文人怔了一下,不禁連聲說:“佩服!佩服!”
【知識庫】
曲水流觴
這里的“觴”指酒杯,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通常為木制,小而體輕,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在古代,每到農(nóng)歷三月,人們都要舉行祓禊(fú xì)儀式,儀式完成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游將盛了酒的杯子放在溪中,酒杯順流而下,經(jīng)過彎曲的溪流,停在了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并賦詩,賦詩不成就要罰酒,當時稱之為“曲水流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