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主要內容介紹,《《三國演義》》讀后感
《三國演義》
羅貫中
羅貫中(1330—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杭州,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
《三國演義》是中國小說史上最杰出的歷史長篇小說,是中國小說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通過三國紛爭的生動描寫,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及其陰險暴虐的本質;通過敘述各派政治勢力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較量,總結出豐富的斗爭經驗,閃現出智慧的光輝,對啟示讀者增長才干,積極把握自己的命運,有著重要意義。
《三國演義》已被譯為拉丁、英、法、德、荷蘭、俄、愛沙尼亞、波蘭、越、泰、日等文種行銷世界各地,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農民起義。販草席為生的劉備,與屠戶張飛和落難江湖的關羽在涿縣相遇,三人志向相投,便在桃園結義,成為八拜之交。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豪強并起,相互紛爭。不久,漢靈帝死去,少帝劉辨繼位,外戚何進掌權,朝廷陷入了混亂。西涼刺史董卓趁機入京,廢掉劉辨,擁立劉協為帝。從此,董卓手握重權,獨攬朝政。
驍騎校尉曹操欲刺殺董卓,落敗后召集各路諸侯討伐董卓,劉、關、張三兄弟也加入其中。董卓不敵群雄,縱火燒了洛陽,挾漢獻帝遷都長安。此后,董卓更加驕橫,滿朝文武無不心驚膽戰。忠臣司徒王允想出一個“連環計”,把府中絕色義女貂蟬先嫁與呂布,后獻給董卓,以此離間董卓與其義子呂布的關系。董卓中計,與呂布發生爭斗,呂布與王允聯合殺死了董卓。而董卓部將殺死了王允,擊敗呂布,天下群雄從此陷入了混戰時期。
在長期的攻伐戰爭中,曹操、孫堅等人逐步壯大起來。曹操廣納賢士,招兵買馬,在山東一帶建立了強大的勢力。他聽從荀的建議,救出了危難中的漢獻帝,并強迫獻帝遷都許昌,并自封大將軍,“挾天子以令諸侯”,從而掌握了朝政。曹操命劉備攻打袁術,劉備大敗,呂布借機奪取徐州,然后發兵攻打劉備駐扎的小沛。劉備無奈投奔曹操,二人合力擒獲呂布,在白門樓將其殺掉。
曹操將劉備引薦給漢獻帝,漢獻帝認其為皇叔。獻帝不滿曹操專橫跋扈,暗中將血詔傳出皇宮,國舅董承聯絡劉備等人準備討伐曹操。青梅季節,曹操邀劉備煮酒論英雄,說天下英雄只有他與劉備。劉備大驚,知道曹操已將他視為政敵。不久率兵離開許都,占據徐州。曹操親率二十萬大兵征討劉備,劉備落敗,只身投靠袁紹。關羽暫時裝著順服曹操,后得知劉備下落,便護送兩位嫂子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與劉備、張飛重新相聚。袁紹舉兵七十萬進攻曹操,曹操帶七萬士兵與之在官渡對峙。兩月后,曹操夜襲袁紹糧草基地烏巢,袁紹一敗涂地。曹操消滅袁紹后,統一了北方。
孫堅占據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在長江中下游發展起自己的勢力。孫堅死后,其弟孫權在魯肅、周瑜等人輔佐下,實力日漸強大。
劉備戰敗后,便投奔荊州刺史劉表。他聽從軍師徐庶的推薦,三顧茅廬,請求隱居的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諸葛亮縱論天下大勢,建議劉備先立足荊州,然后再取西川,與曹操、孫權形成鼎足之勢,再圖統一中原。
不久,曹操親率五十萬大軍南下,想要消滅割據勢力。這時劉表病死,其妻蔡氏和兒子劉琮投降曹操,劉備抵擋不住,再次敗退。為挽救危局,聯合孫權共抗曹操,諸葛亮毅然來到江東,游說孫權。他先是舌戰群儒,駁斥了孫權陣營中的投降派,繼而在周瑜的幫助下說服了孫權。周瑜設計讓蔣干盜走假造文書,曹操上當,殺死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把所有戰船首尾相連,埋下失敗禍根。之后諸葛亮趁著大霧草船借箭,使忌妒心極強的周瑜心服口服。此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在這場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關鍵性一戰中,曹操百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赤壁之戰后,孫、劉為爭奪荊州不斷發生摩擦,諸葛亮三氣周瑜,使其吐血而死。劉備奪取益州,自領益州牧,進而攻占四川全境。從此,三國鼎立之勢形成。
之后,曹操自封魏王,劉備成為漢中王,三國展開了激烈爭戰。關羽水淹七軍,打敗曹軍于禁、龐德;孫權趁機奪取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俘獲殺死。劉備為關羽報仇心切不顧群臣勸諫,興兵攻打吳國,一開始連戰連捷,后吳將陸遜避其鋒芒,火燒劉備七百里聯營。劉備被打敗后,一病不起,臨死前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繼位,改國號為魏。曹丕趁劉禪剛繼位之際,發軍攻蜀。諸葛亮運籌帷幄,擊退曹軍,隨后與吳國恢復聯盟,又七擒孟獲,消除了南方隱患。
曹丕死后,曹叡繼位,諸葛亮上書《出師表》,開始北伐魏國,先后六出祁山,并收服名將姜維。馬謖違背將令,丟失戰略要地街亭,諸葛亮揮淚斬了馬謖,又以空城計退走魏軍十五萬大軍。后諸葛亮雖多次打敗魏軍,但由于種種原因,始終未能成就大業,最后因操勞過度,病逝于五丈原。
蜀將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九伐中原,與魏將鄧艾多次交鋒,斗智斗勇;因宦官專權,只好在沓中屯田避禍。后主劉禪懦弱無能,蜀國國力逐漸衰弱。
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建立了晉國。晉武帝司馬炎派兵攻占四川,后主劉禪投降,蜀國滅亡。姜維詐降,并鼓動魏將鐘會謀反,事情敗露后,兩人一同被殺。孫權死后,孫皓繼位,他濫施暴政,荒淫無道,終被晉國所滅。至此,天下重新歸于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