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普列漢諾夫為批判民粹派的歷史唯心主義觀點而寫的一部馬克思主義杰出著作。發表于1898年。民粹派認為,推動和創造歷史的是個別杰出人物或“英雄”,人民群眾只是盲目地跟著“英雄”走的“群氓”。普列漢諾夫從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歷史發展的根本原理出發,批判了民粹派否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主觀社會學。他指出,沒有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人民群眾參加,人類就不可能邁進一步。人民群眾是歷史運動的主體。普列漢諾夫在強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批判民粹派的唯心史觀的同時,又反對否定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他指出,如果說某些主觀主義者否認人類歷史運動的規律性,拚命抬高“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那末一些宿命論則拚命強調歷史運動的規律,否認個人活動的意義和作用。普列漢諾夫指出,這種理論上的極端性是與極熱烈的主觀主義者所犯的那種極端性同樣不容寬恕的。唯物史觀肯定歷史發展的規律性,肯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并不否認個人的作用。偉大人物、杰出人物是適應歷史發展的要求而出現的。一個偉大人物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所具備的特性使他最能致力于當時在一般和特殊原因影響下所發生的偉大社會需要。他們是倡導者和領導者。他們比一般人更敏銳,更適時地反映社會需要。當個人的活動成為必然和不自覺進程的自覺自由的表現時,就會成為一種極大的力量,改變事變的個別面貌,加速歷史的進程;甚至杰出人物因其性格的某些特點而影響到社會的命運,在人類歷史上留下自己個性的痕跡。因此,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是不應低估的。但是,普列漢諾夫又強調指出,杰出人物的作用,離不開他在其中進行活動的社會環境,他影響歷史進程的可能及其范圍,要依當時的社會結構以及當時的社會力量對比關系來決定。個人的性格只有在社會關系所容許的那個時候、地方和程度內,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因素”。杰出人物的智慧和性格特點,只可能改變歷史事件的個別面貌和局部后果,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由生產力發展決定的。偉大的歷史改造任務,是以群眾為主體來完成的。每一個真正顯出了本領的杰出人物,每一個成了社會力量的杰出人物,都是社會關系的產物。不把杰出人物放到一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來認識,忽視或否定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力,盲目崇拜杰出人物,無限夸大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是錯誤的、荒謬的。普列漢諾夫這些論述,正確地評價了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在唯物史觀發展史上,是最精彩的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