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期的報告文學
中國報告文學萌芽于30年代初期“九一八”、“一二八”以后,興起于抗戰前期,并形成創作高潮。當時,幾乎所有的文藝刊物都用相當多的篇幅發表通訊、報告一類作品。同時還出版了大量報告文學叢書和報告文學專集。這使報告文學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令人注目的現象。這時期許多知名的文藝作家,如郁達夫、臺靜農、適夷、夏衍、丁玲、沙汀、東平、周文、何其芳、卞之琳、蕭乾、劉白羽、荒煤、曹白、姚雪垠、吳伯簫、羅蓀、以群、駱賓基、碧野、黑丁等,都曾以通訊報告的形式反映抗日斗爭生活。
丘東平(1912-1941),是抗戰初期從事報告文學創作的主要作者之一。他曾以一個抗日戰士的身分活躍在滬寧線上,從事抗日斗爭。他的《第七連》和《我們在那里打了敗仗》,著重表現了國民黨抗日軍隊下層官兵的愛國精神和頑強的戰斗意志,同時也暴露了國民黨當局在對日作戰中的腐敗無能,因此導致戰爭失敗?!段艺J識了這樣的敵人》,寫一個女難民在上海戰役中的逃難經歷。作品有力地控訴了敵人的殘暴,并表現了上海市民堅決反抗的戰斗精神?!度~挺印象記》,描寫了剛從國外歸來,即將擔任新四軍軍長的葉挺將軍剛毅、樸實、平易可親的性格?!锻趿鑼男鸲贰凤@示了新四軍同國民黨迥然不同的戰斗本色,他們英勇頑強,軍民合作,機動靈活,以少勝多?!队衍姞I長》、《漂武路上的故事》和《逃出了頑固分子的毒手》等,歌頌了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新生活,控訴了國民黨破壞抗日、制造分裂的罪行。
沙汀的報告文學作品,反映了八路軍和華北人民的抗日斗爭。他的《敵后瑣記》中的各篇是記載晉察冀及冀中敵后抗日根據地見聞的,同時也寫了廣大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翻身解放。著名的《我所見之H將軍》(后改名《隨軍散記》,最后定名《記賀龍》),描寫了他隨賀龍同志在晉西北及冀中平原抗日前線的一段經歷和見聞。作品著重寫了賀龍同志在前線的日常生活、治軍態度、個人作風及其革命經歷等,從而真實地再現了賀龍同志的英雄氣概、偉大胸懷和革命精神。作品特別突出地寫到了賀龍同志對黨、對同志、對群眾的忠貞態度和親密感情。作品也寫到了賀龍同志的指揮才能和簡樸生活。同時也寫到賀龍同志對辦事不力、工作馬虎的人的氣憤,以及他對馬匹的愛好,對文藝、體育、釣魚的熱心,顯示了一個八路軍高級將領高貴的品質和豐富的內心。作品從平凡的日常生活描寫中,表現了賀龍同志不平凡的性格和精神,是一篇十分成功的報告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