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偽經考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時期主要理論著作之一,初刊于1891年。主要內容講秦始皇焚書并未燒毀官府博士所藏六經,漢代十四博士所傳今文經學,都是孔門足本,并無殘缺。東漢劉歆爭立于學官的古文經《周禮》、《逸禮》、《毛詩》、《左氏春秋》、《易經》、《書經》等均系偽造。劉歆所以制造偽經,是為王莽篡漢服務,目的是淹沒孔子的微言大義,因此新莽一朝的古文經學,與孔子無涉,應當稱為“新學”。后世學者不辨真偽,高談“漢學”,實際上他們所尊崇的,并不是“漢代之學”,只能稱“新代之學”,就是宋代程、朱所尊崇的古文經學,也都是“偽經”。這樣就把漢學的訓詁考據、宋學的義理文章,變得一無可信,從而引導知識子懷疑古代典籍,在學術上推翻古文經學的“述而不作”,在政治上打擊頑固派的“恪守祖訓”,為掃除變法維新的絆腳石準備了條件,在當時思想界引起極大震動。刊行后,清政府兩次下令毀版,仍流傳很廣。主要參考資料:湯志鈞《戊戌變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