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典型說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典型說
是唯物主義美學關于美的本質的一種學說。典型說作為一種系統、完整的美學學說,是中國著名美學家蔡儀在1947年出版的他的專著《新美學》中首先提出來的。
典型說的理論根據, 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美學思想,特別是他們關于美的規律、藝術典型的美學、理論。馬克思的“美的規律”的論點,明確地把美的規律與事物的種類的本質、特別是它的內在的本質聯系在一起。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藝術典型的論述,無不是對藝術美的說明,直接或間接地指出了美和典型的必然聯系。藝術的典型形象就是美的藝術形象,因而藝術的美就在于藝術的典型。馬克思、恩格斯所指的美學上的典型,是個別和一般、現象和本質的一種特殊的統一關系。這種統一是以一般和本質為基礎,而又通過鮮明、生動而具體的個別或現象充分地顯示出來的。這與“美的規律”的論點根本是一致的。由此就不可避免地得出這樣的結論:美的規律就是典型的規律,美的本質即是典型,美即典型。而這些,正是典型說所主張的根本論點。
典型說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識論,為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識論,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從這個認識論來考察美學的基本問題,就必然承認客觀現實中本來就存在著美,美就在于客觀事物本身。因此,人的美感和美的創造,都必須以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美為源泉和基礎。就實現美與人的美感和藝術美的關系而言,現實美是第一性的,而美感和藝術美則是現實美的反映和反應。既然藝術的典型形象就是美的藝術形象,那么,藝術形象的典型性也必然不是無源之水,而是現實事物的典型性的藝術反映。因此,現實事物也有一定的典型性,典型的現實事物就是美的現實事物。無論藝術美還是現實美,美就是典型。
典型說批判地繼承了美學史上關于美的本質的各種有價值的理論遺產。它是對狄德羅的“美是關系”說、雷諾茲的“美在中心形式”說等唯物主義的美的本質論的發展。它對于康德關于依存美的思想、黑格爾關于“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的論點,都作了徹底的唯物主義的改造,吸取了某些合理的因素。
典型說認為,從根本說來,美是一種規律,是美的事物和現象之所以美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典型的規律。所謂典型的規律,是指本質和現象、個別性和普遍性在美的規律中的特殊關系,即以外表非常鮮明、生動而突出的現象或個別性,顯著而充分地表現出內部的本質或普遍性。
典型說認為,典型的規律是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共同的普遍規律,同時,它在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中還有獨特的體現。例如自然美,按照自然事物形成規律的表現形態的不同,可以分為現象美、種類美和個體美三大類,它們各有獨具特點的典型的規律,因而不是一切種類的自然事物都一定具有典型。許多事物如虎、鹿等合乎種類美的規律,整個種類都是典型的,美的;許多事物如跳蚤、蒼蠅等背離種類美的規律,其整個種類都是不典型的,丑的。社會事物的典型的規律也有它獨自的特點。有的社會事物在階級、階層或個人看來是典型的,但在整個社會的范圍、按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卻未必是典型的。在藝術美的規律中,則現實的丑可以轉化為藝術的美。在這些方面,典型說都有詳盡的說明,其理論內容是豐富的。
典型說還對于美感作了科學說明。典型說指出,從客觀的美到人的美感,美的觀念是中介環節。而美的觀念,就是關于事物的典型的觀念。這便科學地揭示了美感的認識本質。
典型說所謂的典型,是美學上的典型。它既不同于類型,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作為某種代表性來使用的廣義的典型。我們要注意把它和過去文學和日常生活中的用語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