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百”方針的提出
“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毛澤東同志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其后,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同志,于5月26日向文藝界和科學界作了題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報告,正式向全國文化、科學界提出,并詳細論述了這一方針提出的依據和貫徹這一方針的要求。黨的這一方針的提出,是馬列主義辯證法在發展文藝科學事業上創造性的運用。實行這一方針是為了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過程中,采用自由討論、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逐漸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馬列主義上來,豐富和發展馬列主義理論,肅清教條主義的影響,促進科學、藝術的繁榮和發展。當然,“雙百”方針也是根據文藝、科學事業發展規律提出的,要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必須以個人的獨創性為前提。
毛澤東同志在解釋“雙百”方針的內容時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利用行政力量,強行推行一種風格,一種學派,禁止另一種風格,另一種學派,我們認為會有害于藝術和科學的發展。藝術和科學中的是非問題,應當通過藝術界科學界自由討論去解決,通過藝術和科學的實踐去解決,而不應當采取簡單方法去解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雙百”方針的提出,為我國文藝界解放思想,繁榮創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因而得到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響應。“雙百”方針提出后,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內,就使我國的文學創作和理論研究出現朝氣蓬勃的新局面。在文藝理論批評方面,“雙百”方針提出后,大家努力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對歷來爭論很久的問題,進行了再認識和新探索。在文學創作方面,突破了“無沖突”論的禁錮和某些條條框框,創作題材不斷擴大,出現一批敢于揭露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和一些比較深刻地表現出社會主義時期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優秀作品,使我國文學創作出現蓬勃發展的新景象。對此正如周揚同志在第三次文代大會上所指出的:實踐證明,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下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推陳出新,是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最正確、最寬廣、最富有創造性的道路。但是,從反右斗爭以后,這一方針并沒能得以貫徹。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才真正在文藝、科學事業發展中,堅定不移地貫徹“雙百”方針,使我國文藝、科學事業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