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卑微者的財富》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卑微者的財富》
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梅特林克著。梅特林克出版過幾部散文集,闡說神秘主義文藝觀, 《卑微者的財富》(1896)是其中之一,此集收入了《寂靜》、《靈魂的覺醒》、《神秘的道德》、《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性》等多篇論文。 《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性》集中表現了他的神秘主義文藝觀。
梅特林克認為上帝或神所啟示的世界是非理性的、神秘的,然而卻是美的、真的。藝術幫助人們體驗這神秘的世界,當“理性和感情的對話沉默下來,方能在騷亂之中聽到人和他的命運之間嚴肅的悄聲對談——不停的談。于是悲劇便履行它的職責,向人們指出生命在接近或背離真、美、神明或上帝時,其步伐是多么搖晃不定,心情多么憂慮無窮。”詩人之秘密就是給我們平常的生活滴上幾滴神秘的液汁,這樣就把那些神秘的潛伏未露的東西顯現給人們,因而使人們突然之間獲得了生命的啟示,這啟示是關于生命的偉大莊嚴、生命對不可知的力量的順從。生命中無限的密切關系和生命中可怕的悲慘。
既然藝術是對于人們生命的神秘的啟示,那么,領略這種近乎宗教的神秘境界,只有靠寂靜的冥想。 “寂靜”是梅特林克神秘主義文藝觀中的重要概念。他在《寂靜》一文中說: “真正的寂靜……從各個方面包圍我們,成為我們生命潛流的源泉;我們當中任何一人試用戰顫的手指去彈深淵之門,那么這門也會在同樣寂靜的殷切關注之下,被打開了,因為寂靜沒有任何疆域,是無限度的,在它面前,人人平等。我們無法設想,不解寂靜的人將是怎樣的人。這種人的靈魂好象沒有什么特征。”他特別強調靜態、靜境,視沒有運動的靜態戲劇為上品。藝術欣賞也在這靜觀的非理性直覺中與神秘冥合。他甚至說,他越來越相信老人安詳地靜坐在那里,要比其它生活場面更深刻、更富人性、更有普遍意義。
梅特林克的悲劇理論充分地反映著神秘主義文藝觀,帶有濃厚的宿命論色彩。但應該看到,他的悲劇理論與傳統的西方悲劇觀念相異,有獨到之見。他認為悲劇因素并不都在偉大的冒險事業中,日常生活中有著更為真實、更為深刻的悲劇因素;悲劇人物未必都寫行動超常的英雄,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也能夠作為悲劇人物;真正的悲劇所含的美和偉大,并不在動作中,而是在靈魂聽取奧秘的不可語謂的對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