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文化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諸子文化

諸子文化現場,音容茫昧,既經歷史的磨損,又有人為的撕裂,簡直是碎片滿目。有心綴合彌補,比起將考古所得的陶瓷碎片,復原為瓶罐碗碟,還要難上幾若何倍。但是,諸子書、其他古籍和出土文獻并非只是冷冰冰的材料,慧眼當識其中有若隱若現的諸多生命信息。警察破案,見一腳印,便可勘破盜賊的年齡、身材、步姿,甚至作案時的心態,難道自視聰明過人的人文學者在見微知著上,就不及警察?這是需要反躬自省的。在已經碎片化的歷史文化現場上,再施展“黑旋風”式揮起板斧“排頭砍去”的威風,是干脆而痛快的,但所收獲的唯有“碎片化”后的“粉末化”了。捫心自問,這對得起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嗎?人文學者的責任,是還原輝煌文化應有的輝煌,以為更加輝煌的創造打下根基。這就需要將“還原難”轉換為“還原能”,向諸子文化現場走近一步。

春秋戰國時期最重要的歷史文化現場,是兩次重要思想家的聚會,一為春秋晚期,孔子到洛陽向老子問禮,這是啟動以后三百年中“百家爭鳴”的關鍵;二為戰國晚期,韓非和李斯拜荀子為師,這給三百年的“百家爭鳴”畫上了一個句號。對這兩次聚會,以往爭論不休,成為尚未破解的千古之謎。這里只講后一次聚會。《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韓非“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李斯列傳》記載李斯“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辭于荀卿”。那么,韓非、李斯是多大年紀、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當了多少年荀子的學生呢?兩千年來,人們找不出材料加以證明。

戰國晚期三大思想巨擘聚首于楚,乃是思想史上的大事,有必要恢復它的歷史現場。關鍵在于考定韓非、李斯拜荀子為師的年代。荀子五十歲在齊襄王時代才游學稷下,“最為老師”,“三為祭酒”,在孟、莊之后已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其間他曾游秦見應侯,不能說他無意于用秦。由此在稷下受讒,為楚春申君聘為蘭陵令,時在春申君相楚八年(公元前255年)。荀子在楚又受冷箭,辭楚歸趙,再應春申君召請,已是兩年后了。此時荀子作《癘憐王》之書,以答謝春申君,見于《戰國策·楚策四》,而《韓非子·奸劫弒臣篇》也收錄此文。一個令人迷惑不解而長期引起紛爭的問題是:此文的著作權屬誰?如果考慮到荀、韓之間的師生關系,就有三種可能的解釋:一是韓非所作,《戰國策》把它誤安在荀子的名下;二是韓非抄錄老師文稿,而混入自己的存稿中;三是荀子授意韓非捉刀,而弟子有意保存底稿,留下一個歷史痕跡。

仔細比較《楚策》和《奸劫弒臣篇》略有文字差異的《癘憐王》文本,覺得上述第三種解釋較為合理。原因有五:

一是《楚策》本比《韓非子》本刪去一些蕪詞,文字更為簡潔,而且改動了一些明顯帶法術家傾向的用語;二是《楚策》本在修改《韓非子》本時,增加了“春秋筆法”;三是文中采用的一些歷史事件為荀子熟知,而為《韓非子》它篇未見,當是老師口授,弟子筆錄的;四是本文用“癘憐王”的諺語作主題,乃是儒家為“王者師”的命題,而非法家“為王爪牙”的命題;五是《楚策》此文之后,還增加了一篇賦,賦為荀子創造的文體,引《詩》述志是荀子常用的手法,因此,當都是荀子改定時所加。這五條理由可以證得,這篇《癘憐王》答謝書,是一篇由荀子授意,韓非捉刀,最后由荀子改定的文章。過去有學者想證明《癘憐王》的《韓非子》本與《戰國策》本,一真一偽,其實這兩個文本都是真的,只是過程中的真,不同層面的真。《韓非子》中的文本,是受意起草時的真,《戰國策》的文本,是改定寄出時的真。如果以上考證可以相信的話,一系列的問題即可迎刃而解。荀子由趙經韓,準備到楚都陳郢應春申君招請時,韓非已在荀子門下,時在公元前253年;李斯在六年后,即秦莊襄王卒年(公元前247年),辭別荀子離楚入秦。即是說,韓非、李斯師事荀子,共計六年,公元前253~前247年。此時荀子六十多歲,韓非四十多歲,李斯二十余歲。他們聚首的地方是在楚國的新都陳郢(今河南淮陽),其時楚舊都已淪陷于秦將白起,退守后的新都離韓都新鄭和李斯故鄉上蔡都在二三百里路程之內,交通頗便。

那么,他們師徒相聚的方式何如?李斯年僅二十余,正是從師問學的年齡,較常在荀子身邊。這又為《荀子》書中李斯、荀子的問答所證實,李斯進入秦國,也向荀子告別請教。韓非年逾四十,又是韓王之弟,必須常住韓都,經營當官的機會,不然就可能長久被邊緣化。他們師生相處的時間并不長,韓非未必常在身邊,而且韓非師事荀子時,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法術家或思想家,因而荀子對他的影響不是體系性的,而是智慧性。兼且荀子是三晉之儒,異于鄒魯之儒,在稷下十余年浸染了某些黃老及其他學派的學術,他入秦觀風俗吏治,交接秦相應侯,似有幾分用秦之心,授徒也用帝王之術,這些方面與韓非并不隔膜。

還有一件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的事情,是韓非思想受到秦始皇的喜愛,成為大秦帝國的官方意識形態。《史記》說:“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風華正茂的秦王政為何興奮至此?一者正因為秦王政對于韓非未嘗聞其名、知其人,他們之間不存在復雜的利害關系和人事糾葛,還留有幾分“空白的新鮮”和“無利害的尊重”,這在君主集權制度中是難得的機遇。二者緣于秦王政當時的心理狀態和精神意向,韓非書擊中了他精神關注和焦慮的焦點。要重新呈現這個歷史現場,就有必要將《史記·呂不韋列傳》《秦始皇本紀》及《六國年表》貫通起來,加以綜合考察。秦王政十三歲登基,大權長期握在仲父相國呂不韋和后來的長信侯嫪毐手中。登基九年,秦王政已冠、帶劍,卻發現嫪毐與太后淫亂叛變。在平定這場叛亂后,牽連呂不韋免相,但他退居河南,依然是諸國賓客使者相望于道,直到令他遷蜀而服毒自殺,才算結束了重逆柄政、千鈞一發的政治危機。此時已是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二十四歲。從秦國于第二年就出兵韓國,索取韓非;第三年韓非就出使入秦來看,秦王政正是在公元前235年讀到韓非之書的。他適值結束政治危機而痛定思痛之時,讀到韓非《孤憤》《五蠹》之書,自然覺得,己所欲言而未能言者,竟被此書說得個通體透徹,簡直是字字直叩心扉,積郁頓消,豈不淋漓痛快之至哉!

還原歷史現場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使用文化地理學的角度,考察諸子思想產生的地域文化原因。比如,考察老子思想發生的原因,就應該讀一讀酈道元《水經注》相關記載,因為該書難能可貴地為后世留下老子故鄉的若干歷史痕跡。地方風物所透露的信息,潛在地暗示著老子的身世,潛在地影響著老子的思想方式。我們應該如實地承認老子是不知有父的,多么淵博的學者也無法考證出老子之父。但他是知有母的,李母廟就在老子廟的北面。我懷疑,老子出生在一個母系部落,才會如此。了解這一點,才可能解釋何以在先秦諸子中,唯有《老子》帶有母性生殖崇拜的意味。最為明顯的是《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牝的原始字形是“匕”,作女性生殖器形狀,正如牡字去掉“牛”旁,乃男性生殖器形狀一樣。玄牝之門,即玄深神秘的女性生殖器之門,竟然是天地之根,這不是母性生殖崇拜,又作何解釋?六十一章又說:“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作‘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這些話都語義雙關,從神圣的生殖崇拜,轉化出或發揮著致虛守靜、以柔克剛的思想。

上古中國是一個多元共構的、并非都是同步發展的文化共同體,恰恰相反,非均質、異步是其突出的特點。周室及其分封諸國的中心地區,是一些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城邦。而遠離城邦的邊鄙之地,則存在著明顯的原始性,依然活躍著許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聯盟。在這些邊遠地區,就很可能存在著母系氏族,或母系氏族的遺風。值得注意的是,《老子》二十一章,在講了“道之為物,惟恍惟惚。……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精和信,均為男女生殖之液)之后,特別講到:“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眾甫二字,馬王堆帛書甲、乙本均作“眾父”,這種用語是否帶點群婚制的信息呢?老子是否也因而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呢?

那么,為何又稱“谷神”呢?從《水經注》可知,大概與賴鄉頗有山谷,谷水出焉有關。那里的初民,也許有谷神信仰。而且溪谷也是“牝”,如《大戴禮·易本命》所說:“丘陵為牡,溪谷為牝。”這就將老子從原始民俗中所汲取的玄牝信仰和溪谷信仰,貫通起來了。谷神也就是玄牝。因而《老子》三十九章以“道生一”的“一”字言道:“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請注意這一系列得一者的順序:天,地,神,谷,萬物,侯王。這是一系列非常神圣的名字,其中唯“谷”字特別,超出常人的想象,說明“谷神”信仰的神圣性。《老子》書也用了不少“谷”字、“溪”字來論道,比如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從“百谷王”的虛懷若谷、海納百川,講到不爭而莫能與之爭,老子把原始信仰轉化為無為思想的辯證法思維,理論穿透能力是非常強的。一般而言,無水為谷,有水為溪,在季節性山間小溪中,谷和溪是同一物在不同季節的各異形態。二十八章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天下溪和天下谷相當,又與百谷王相對應。知雄守雌,以雌為雄,處下不爭,歸樸復嬰,所追求的都是“常德”而不是一日長短。從母性生殖崇拜到谷神信仰,老子所發掘的歷史文化資源,在諸子中最稱古老和原始,由此他觸及宇宙的根本和人生的根本,在宏大的寧靜中尋找著此世界生生不息的母體。

陳地的地理風物對老子影響至深者,一是谷,二是水。他自小就在流經賴鄉的谷水、渦水上,天真無邪地嬉戲,因而對水性、水德體驗極深。《老子》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夫唯不爭,故無尤。”這就是老子體驗到的水之德。還有水之性,《老子》七十八章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克剛……正言若反。”柔弱勝剛強,是老子最有標志性的發現之一,而最初啟發他的莫非水,最好的喻體也莫非水。這個發現既可鼓舞弱者敢于堅持的勇氣,又可告誡逞強之徒收斂其鋒芒,還可涵養強大者游刃有余的處事謀略,成為各階層的人們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思想源。高深莫測哉,老子智慧,他的發現對中國人心理的滲透和模塑,誰也不應低估。老子從水性中發現了“柔弱勝剛強”,從水德中發現“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和孔子嘆逝川,可以并列為對水之哲學的三項杰出的發現。渦水、谷水雖小,它們滋生的哲學卻功成而不居地震撼著中國人的心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韩国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久久我们这里只有精品国产4|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99re国产精品视频首页| 曰韩无码二三区中文字幕| 午夜免费1000部| 伊人一伊人色综合网| 无遮挡一级毛片性视频不卡| 亚洲色图校园春色| 骚虎影院在线观看| 在车里被撞了八次高c| 久久婷五月综合| 波多野结衣中出在线| 国产又黄又爽胸又大免费视频| a级毛片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电影网|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被男按摩师添的好爽在线直播| 国内露脸中年夫妇交换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国产igao为爱做激情| 1024人成网站色| 小h片在线播放|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免费| 爽爽爽爽爽爽爽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乱妇无码大黄aa片| 91香蕉视频成人| 性色av无码不卡中文字幕|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小视频91| 91欧美在线视频| 性生活大片免费观看|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潦草影视2021手机|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