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獨木舟:船舶始祖》賞析
獨木舟:船舶始祖
【概說】
獨木舟是用一根木頭制成的船。上古時,人們在勞動中發現,樹葉、樹干在水里會漂浮,慢慢地,他們發現物體越大,負重就越大。但是樹干在水里不穩定,人無法在樹干上活動。
后來,人們用石斧、鑿子將樹干剖開、削平,中間挖空,這樣既減輕重量,增加了浮力,而且在水上變得更為平穩。
但是制作這種獨木舟并非易事,那時沒有金屬,僅靠石刀和石斧砍削,耗費時間太多;后來人們發現,用火更為方便。人們先將樹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涂上厚厚的泥巴,再用火燒掉要挖去的部分,被燒掉的部分就被炭化了,再用石斧加工就容易多了。
大體而言,古代獨木舟有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平底獨木舟,底是平的,頭尾呈方形,沒有起翹。這種獨木舟比較原始,一般經不起大的風浪。
第二種是尖頭方尾獨木舟,它的頭部呈尖形,向上翹起,尾部則為方形,底也是平的,加工的成分較大。
第三種是尖頭尖尾獨木舟,舟頭翹起,尾部也翹起。
古代的獨木舟直徑一般在一米以上,長度一般在五米以上。直到現代,我國西南的山區,一些山民們仍然用它作為捕撈魚蝦、采集水上植物以及渡人。現在的艦船也是從獨木舟演變過來的。
【故事錦囊】
我國是在什么時候,由什么人發明了獨木舟,現在已無從考證了。不過,從一些古代傳說能大致看出獨木舟的起源。大禹建獨木舟就是一個例子。
上古堯舜時,經常暴發洪水,泛濫成災,淹沒大片的土地和莊稼,人類生存面臨極大的威脅。一個叫鯀的人接受帝堯的命令,治水九年沒有成功。接著,鯀的兒子禹接受舜的命令負責治水。為了方便指揮治水,大禹需要一只舟便于水上活動,卻苦無大樹。后來聽說在梓潼附近的山里長著一棵梓樹,高可參天,粗可數十圍,他就讓木匠前來砍伐。樹神知道后,化作童子阻止砍伐。工匠剛要拿起斧頭砍那棵大梓樹,便白眼一翻,一命嗚呼,就這樣,一連死了近十人。大禹聽后很生氣,他來到了這棵大樹旁。這時,樹上跳下一個小孩,不過十二三歲,紅衣紅褲,伶俐活潑。大禹見了驚問道:“你是何人,莫非是這梓樹之神?”孩童厲聲說:“既然知道我是梓樹之神,為何還要砍我的樹?”大禹聽后不卑不亢地說:“我之所以砍你的樹,并不是為了我自己的享樂,而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太平日子。如今洪水泛濫成災,如果砍下這棵大樹,用它做成一條獨木舟,就可以很快地輾轉于各地,更好地幫助百姓治理洪水了。”梓樹之神聽了大禹的話,面紅耳赤,既為剛才的冒失慚愧,更為大禹為天下百姓著想的品格所感動,點了點頭說:“既然你是為了天下百姓,犧牲我這一棵樹也是值得的,現在可以砍了。”說完倏地不見了。
同時,那些因砍樹而死去的工匠們也全部活了過來。大禹指揮工匠們砍倒了這棵千年古樹,用它建造成了一條既寬敞又靈巧的獨木舟。后來,靠著這只獨木舟,大禹終下治理了洪水,天下重新變得太平了。
【知識庫】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天下大亂。而西岐在西伯侯姬昌的治理下卻興盛安定。一天,西伯侯路過渭水,看到了一個老者在釣魚。老者正是姜子牙。他用一條直鉤,也沒有魚餌,卻釣到了很多魚。西伯侯覺得老者是個奇人,便主動跟他攀談起來。經過交談,他發現姜子牙是個治國安邦的大才,便把他招至麾下,讓他為西岐出謀劃策。后來,姜子牙跟隨武王伐紂,助其建立了周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