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創作中的非自覺性
文藝美學研究·創作中的非自覺性
藝術創作中主體心理活動的一種特點,主要是創作主體在創作過程的某些環節、層次所表現出來的,以非理性、非概念的形態出現,而又滲透、融合著理性內容的心理現象。包括直覺、潛意識、靈感、模糊思維、幻覺等。
創作中的非自覺現象是實際存在的。古今中外許多杰出的作家、藝術家都曾以自己的創作實踐經驗,描述過這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它表明:創作主體的心理結構是一個復雜的、多層次的系統,創作過程也是一個包括多種認識功能與心理功能在內的,充滿矛盾的,極其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是一個同時包括認識的高級形式和低級形式,心理的理智因素與非理智因素,意識的顯在成份與潛在成分在內的心理活動過程。審美主體既可以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途徑獲得對于創作對象的理性認識,也可以通過直覺、靈感、潛意識等非概念,非理性、非自覺的心理活動,達到對于創作對象的理性把握。
但是,承認創作過程中存在著不自覺無意識、無目的心理現象,并不意味著整個創作過程就是一種非自覺的非理性的潛意識活動。從藝術創作的總體來看,作家、藝術家的創作活動還是自覺的、有目的、有意識進行的。正確的思想和世界觀的自覺指導在創作過程中起著重大的作用,即使是創作中某些環節、部分、層次出現的非自覺現象,也是以創作主體在生活實踐中大量的經驗資料的積累,和無數自覺性的邏輯思維、理性思考的成果為基礎的,本身滲透蘊含著理性的因素。非自覺性不等于非理性、無意識性、無目的性。可以說,藝術創作過程從本質上看,是在自覺性指導下的自覺性與非自覺性的統一,在顯意識制約下的顯意識與潛意識的統一,在明確的目的性的支配下的有目的與無目的統一,在清醒頭腦。影響下的明晰性與模糊性的統一。
承認和正視創作中的非自覺性,對于認識作家、藝術家的勞動特點和創作心理的特殊性,使創作主體在創作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作個性、創作才能, 進入自由的、最佳的競發狀態,對于防止違反藝術規律,對創作橫加干涉,克服公式化概念化,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不能無視創作中非自覺性的存在,抹煞這一特殊的創作心理特性的作用,但又不能無限夸大其作用。夸大創作中的非自覺性,不然就會把這一特性與整個創作過程中的主動性、自覺性、目的性對立起來,就難免會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神秘主義、直覺主義、反理性主義合流,使創作走入歧途。